
2024年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四章4.1 成比例线段.docx
9页第1课时 成比例线段课时目标1.了解相似图形、线段的比的概念;会求两条线段的比,运用线段的比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学习重点 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并会求解.学习难点 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其简单应用.课时活动设计 情境引入 通过用幻灯片展示生活中的图片,突出每组图片形状相同的特点.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每组图片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1.你能在下面这些图形中找出形状相同的图形吗?这些形状相同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教师随机选取学生回答问题,引出学生线段的比的必要性. 形状相同而大小不同的两个平面图形,较大的图形可以看作是由较小的图形“放大”得到的,较小的图形可以看成是由较大的图形“缩小”得到的.在这个过程中,两个图形上的相应线段也被“放大”或“缩小”.因此,对于形状相同而大小不同的两个图形,我们可以用相应线段长度的比来描述它们的大小关系. 2.归纳小结. 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就是它们长度的比,即AB∶CD=m∶n,或写成ABCD=mn.其中,AB,CD分别叫做这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如果把mn表示成比值k,那么ABCD=k,或AB=k·CD.两条线段的比实际上就是两个数的比. 如图,五边形ABCDE与五边形A'B'C'D'E'形状相同,AB=5 cm,A'B'=3 cm.AB∶A'B'=5∶3,53就是线段AB与线段A'B'的比,这个比值刻画了这两个五边形的大小关系. 3.想一想. 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有没有关系? 通过上面的活动学生应该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 4.做一做. 如图,设小方格的边长为1,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H的顶点都在格点上,那么AB,AD,EF,EH的长度分别是多少? 分别计算ABEF,ADEH,ABAD,EFEH的值.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解答,师生共同订正答案,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四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进而引出比例线段的概念. 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ab=cd,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在图中AB,EF,AD,EH是成比例线段,AB,AD,EF,EH也是成比例线段. 5.议一议. 如果a,b,c,d四个数成比例,即ab=cd,那么ad=bc吗?反过来,如果ad=bc,那么a,b,c,d四个数成比例吗?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及时给予提示,最后进行总结归纳. 小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a,b,c,d都不等于0),那么ab=cd. 设计意图:通过发现这些形状相同的图形的不同点,引出线段的比的概念.学生实际操作并进行讨论后得出: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没有关系.引入成比例线段的概念,进而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典例精讲 如图,一块矩形绸布的长AB=a m,宽AD=1 m,按照图中所示的方式将它裁成相同的三面矩形彩旗,且使裁出的每面彩旗的宽与长的比与原绸布的宽与长的比相同,即AEAD=ADAB,那么a的值应当是多少? 解:根据题意可知,AB=a m,AE=13a m,AD=1 m. 由AEAD=ADAB,得 13a1=1a, 即13a2=1. ∴a2=3. 开平方,得a=3(a=-3舍去). 设计意图:通过教材上的例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巩固训练 1.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一条线段长度的5倍,则这两条线段之比是 5∶1 . 2.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一条线段长度的35,则这两条线段之比是 3∶5 . 3.已知a,b,c,d是成比例线段,a=4 cm,b=6 cm,d=9 cm,则c= 6 cm . 4.如果2x=5y,那么xy= 52 . 5.把mn=pq写成比例式,错误的是( D ) A.mq=pn B.pm=nq C.qm=np D.mn=pq 6.已知a∶b∶c=2∶3∶4,且a+b+c=15,则a= 103 ,b= 5 ,c= 203 . 7.判断下列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 (1)a=2,b=5,c=15,d=23; (2)a=2,b=3,c=2,d=3; (3)a=4,b=6,c=5,d=10; (4)a=12,b=8,c=15,d=10. 解:(1)否;(2)否;(3)否;(4)是. 设计意图:通过有梯度的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加深学生对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的认识.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发现、探索?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课堂8分钟. 1.教材第79页习题4.1第1,2题. 2.七彩作业.第1课时 成比例线段1.两条线段的比.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就是它们长度的比,即AB∶CD=m∶n,或写成ABCD=mn.其中,AB,CD分别叫做这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2.成比例线段.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ab=cd,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3.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a,b,c,d都不等于0),那么ab=cd.教学反思 第2课时 等比性质课时目标1.理解比例的等比性质;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其简单应用;发展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运用线段的比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观察、计算、讨论、想象等活动中获取知识.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性质及其简单应用.学习难点 运用比例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课时活动设计 复习回顾 复习:1.成比例线段的定义; 2.比例的基本性质; 3.若3m=2n,你可以得到mn的值吗?nm呢? 设计意图:学生思考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更好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探究新知 1.如图,已知BDAD=CEAE=12,你能求出BD+ADAD与CE+AEAE的值吗?它们有怎样的关系?如果ABBD=ACCE,那么AB-BDBD与AC-CECE有怎么样的关系?在求解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完成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及发现,组内达成共识后在班内展示,教师给予正确引导. 议一议:已知a,b,c,d,e,f六个数.如果ab=cd,那么a+bb=c+dd和a-bb=c-dd成立吗?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随机选择学生进行回答. 2.如图,ABHE,BCEF,CDFG,ADHG的值相等吗?AB+BC+CD+ADHE+EF+FG+HG的值又是多少?在求解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议一议:已知a,b,c,d,e,f六个数.如果ab=cd=ef(b+d+f≠0),那么a+c+eb+d+f=ab成立吗?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随机选择学生进行回答. 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吗? 学生尝试总结a,b,…,n之间的关系,教师多媒体展示.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 注意事项:要强调等比性质中,分母b+d+…+n≠0. 设计意图: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归纳出合比性质与等比性质,加深对成比例线段的理解. 典例精讲 1.已知ab=23,求a+bb与a-bb的值. 解:∵ab=23,∴a+bb=ab+1=23+1=53. ∵ab=23,∴a-bb=ab-1=23-1=-13. 2.在△ABC与△DEF中,若ABDE=BCEF=CAFD=34,且△ABC的周长为18 cm,求△DEF的周长. 解:∵ABDE=BCEF=CAFD=34, ∴AB+BC+CADE+EF+FD=ABDE=34. ∴4(AB+BC+CA)=3(DE+EF+FD),即DE+EF+FD=43(AB+BC+CA). 又∵△ABC的周长为18 cm,即AB+BC+CA=18 cm, ∴DE+EF+FD=43(AB+BC+CA)=43×18=24(cm),即△DEF的周长为24 cm. 设计意图:学到的知识要会应用升华,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灵活运用比例的合比性质及等比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师生互动,主要还是学生的动,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会主动学习,遇到问题,要善于分析思考. 巩固训练 1.已知ab=cd=23(b+d≠0),求a+cb+d的值. 解:a+cb+d=23. 2.若x+yy=179,则xy= 89 . 3.若ab=14,则3a+b2b的值为 78 . 4.已知a3=b5=c7. (1)求a+b+cb的值; (2)求a+2b-3ca+c的值. 解:(1)∵a3=b5=c7, ∴ab=35,cb=75. ∴a+b+cb=ab+1+cb=3. (2)设a3=b5=c7=k, ∴a=3k,b=5k,c=7k. ∴a+2b-3ca+b=3k+2×5k-3×7k3k+5k=-8k8k=-1. 5.如图,已知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求AB,DE,BC,DC,AC,EC的长,并计算△ABC与△EDC的周长比. 解:由勾股定理,得AB=25,DE=5,BC=210,DC=10,AC=213,EC=13,△ABC的周长=AB+BC+AC=2(5+10+13),△EDC的周长=DE+DC+EC=5+10+13,所以△ABC与△EDC的周长比等于2∶1. 设计意图: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加深学生对合比性质与等比性质的理解,进一步巩固本堂课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与同伴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合比性质,等比性质,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课堂8分钟. 1.课本第81页习题4.2第3题. 2.七彩作业.第2课时 等比性质 合比性质如果ab=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