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doc
3页复习】记承天诗夜游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课下注释:(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2)[相与]共同,一起3)[中庭]院里4)[空明]形容水澄澈 (5)[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二、参考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清闲人啊三、一词多义:与:相与步于中庭介词) 念无与乐者 (和,连词遂:遂至承天寺 (于是)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打洞)《狼》至:遂至承天寺 ( 到 ) 寡助之至 (极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寻:寻张怀民 (寻找) 未果,寻病终。
(不久)《桃花源记》于:相与步于中庭 在 ) 皆以美于徐公 ( 比 ) 《邹忌讽齐王纳谏》欲:解衣欲睡 (将要) 从民欲也 (愿望)《陈涉世家》四、内容理解:1、本文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2、文中写月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3、说说文中中“闲人”的含义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4、文章语言凝练,含蓄深沉,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说说本文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五、比较阅读一)【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⑴月色入户 ⑵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⑵安可为俗士道哉? 3.【甲】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 【乙】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 4.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5.【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2分) (二)【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义欣然起行 亦复不恶 2.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月色人户 木兰当户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时闻风铎 隔簋竹,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度已失期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4.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三)【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2]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3],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4],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注]:[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2] 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
[3]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4]馀甘:即橄榄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顾影颓然 但少闲人 2.下面各项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浴于汤池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①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投以骨 C.①循山而东 ②而戍死者故十六七 D.①不得其所止 ②其如土石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 4.甲、乙两文都是苏轼的写景文,但表达感情却不同,请你说说甲乙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⑴窗户⑵原来⑶仅仅,只是⑷美妙2.⑴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⑵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的人听呢?3.⑴【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乙】月影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⑵【甲】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乙】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4.【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1. ( D )(2分) 2. ( A ) (2分)3. 译文: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4.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 5.月色美好;幽静1.顾:回头看 但;只2.A 3.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4.甲、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 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或者表现了东坡老人随遇而安、游兴不减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