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物复习知识点总编.doc
11页细胞1.细胞学说: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细胞形态:生物界有各种各样细胞,一般在一至几十微米之间,洋葱表皮细胞为长方形细胞膜:保护细胞并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质:介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多种生命活动进行的场所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细胞3.细胞的结构 4.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异同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但植物细胞中还有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保护和支持细胞)、叶绿体(存在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和液泡(内有细胞液),而动物细胞没有5.细胞具有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特性 (1)细胞分裂: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过程中,其中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细胞分裂的意义:①使单细胞生物个体数目增加;②多细胞生物个体体内细胞数目增多;③实现生物的繁殖 (2)细胞生长: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的过程 (3)细胞分化:有些子细胞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过程6.组织: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生长、分化,形成各种不同形态、不同组织的细胞群,构成组织。
(1)植物的组织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吸收、分泌等功能如皮肤的表皮、口腔上皮结缔组织——细胞间隙大,间质多,分布广,具有运输、支持等功能如血液、软骨、肌腱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能收缩、舒张产生运动,可分为心肌、骨骼肌、平滑肌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如脑、脊髓、神经中的组织_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被子植物器官保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作用如叶的表皮输导组织——输导水、无机盐和有机物如叶脉中的导管和筛管营养组织——制造和贮存营养物质如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机械组织——起支持和保护作用如梨果肉中的石细胞和各种纤维分生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双子叶植物茎中的形成层细胞 (2)动物的组织7.器官: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1) (2)人体器官:心脏、肺、脑、胃、骨、血管等8.系统:由若干功能相近的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 人体八大系统: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神经、运动、内分泌单细胞生物(特点: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多细胞生物(特点:生物的个体由许多细胞构成,有明显的结构层次)9.生物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或人)10. 各种各样的生物1. 生物和非生物(1) 生物和非生物的根本区别是有无生命。
2) 生物的特征主要有:生长、应激性、繁殖、新陈代谢、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2. 动物(1) 现存动物大约有125万种2) 营养方式:摄取现成有机物(异养型)3) 分类:动物可根据不同特征进行分类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动物分为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椎骨)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无脊椎骨)① 脊椎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鱼类的特点:终生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用鳍游泳,身体表面有鳞片,水中受精,卵生,体温不恒定,如淡水鱼(草鱼)、咸水鱼(带鱼)等;两栖类的特点:身体裸露,幼体在水中生活,用腮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水中受精,卵生,体温不恒定,如青蛙、大鲵等;爬行类(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特点: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内受精,主要为卵生,体温不恒定,如蛇、扬子鳄等;鸟类的特点:身体表面有羽毛,用肺呼吸,体内受精,卵生,体温恒定,如鸡、大雁等;哺乳类(动物界中最高等、最完善的动物)的特点:身体被毛,用肺呼吸,体内受精,胎生,哺乳,体温恒定,如狗、猫等② 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可分为原生动物(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腔肠动物,如水螅;扁形动物,如血吸虫;线形动物,如蛔虫;环节动物(身体有许多体节),如蚯蚓;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大多数有贝壳),如乌贼;节肢动物(身体分节,足和触角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如蝴蝶;棘皮动物,如海星。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有100多万种,是动物界中最大的家族益虫有蚕蛾、螳螂等;害虫有蝗虫、苍蝇等3. 植物(1) 营养方式:绝大部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料,自己养活自己(自养型)2) 分类: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① 种子植物主要用种子繁殖,包括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如松树、铁树)和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如豌豆、西瓜),是植物界中分布最广、最高等的一类植物② 无种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蕨类植物由根、茎、叶组成,生活在比较潮湿的环境中,用孢子繁殖;苔藓植物由茎、叶组成,无根,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用孢子繁殖;藻类植物无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大多生活在水中,有单细胞藻类(如衣藻)和多细胞藻类(如水绵),靠细胞分裂或孢子繁殖4. 真菌(1) 营养方式:摄取现成有机物(异养型)2) 分类: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多细胞真菌,如霉菌、食用菌3) 繁殖方式:细胞分裂或孢子5. 生物分类:根据细胞内有无细胞核分为原核生物(如细菌)和真核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真菌)6. 生物多样性:现存的生物约有500万种设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种群和群落1. 种是生物分类等级的最小单位。
如桃树是生物的一个种群,即一个物种2. 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3. 种群特征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1)生物种群密度是描述生物种群数量的一种方法,即在一定的范围内生物个体的数量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地区,种群密度往往不相同种群密度=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体积)性别比=雄性个体数雌性个体数×100%(2)(3)出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平均每千个个体中活产的新个体数出生率=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死亡率=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4)死亡率指在单位时间内,平均每千个个体中的死亡个体数5)种群出生率>死亡率时,种群的数量增加;反之数量减少种群中各年龄组的死亡率和出生率相差很大,所以种群动态变化与种群年龄结构关系极大常见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J”型曲线和“S”型曲线4.生物群落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简称群落1)一个区域内有一个群落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群落中,植物起主导作用,动物、微生物随着植物的分布而分布2)植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植被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3)群落由多个种群组成。
群落和种群有大有小,其大小由区域性和人们观察与研究的需要而定5.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物即受环境影响,也能适应环境,还能影响环境1) 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有:温度、阳光、水分、食物等2) 影响生物的生物因素有:互助、寄生、捕食、竞争等3) 适应环境的表现形式有保护色、拟态等环境中对生物的形态、分布、生理等产生影响的因素,叫生态因素许多生物的形态和结构与它的生活方式相适应生态系统1. 生态系统的意义(1)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共同组成的2) 生态系统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3) 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范围上限为离地面约10千米的高空,下限可达距海平面约12千米的海沟底部,或距地面深达2~3千米的岩石层2. 生态系统的成分(1)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太阳能、热量、水、空气、矿物质等2) 生产者:制造有机物供给自己和其他生物食物,如绿色植物3) 消费者: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只能以植物或其他生物为食,分为初级消费者(以植物为食的草食动物,如蝗虫、兔),次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如虎、狐狸),三级消费者(以次级消费者为食)等。
4) 分解者:能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的有机物分解成较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如细菌、真菌、腐食性动物蚯蚓等5)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统称为生物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为非生物部分3. 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表示方法:生产者 消费者,如蝗虫吃农作物表示为植物 蝗虫 (2)食物网:把食物链相互交错成网状的形式 (3)功能:成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在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是循环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即下一级的生物只能获得上一次生物的一部分能量4.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稳定性:一个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具有比较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有强有弱,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相反,生物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弱,稳定性越低5.生态平衡的破坏 (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人为干预或自然因素的变化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破坏 (2)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自然因素(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泥石流等)和人为因素(如对森林的过量采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等),同时人为因素可以强化自然因素。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1.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1) 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尖是植物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根毛区是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2) 植物细胞的吸水原理: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2. 植物体的水分散失(1) 气孔是两个半月形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叶片蒸腾作用时水蒸气的通道也是二氧化碳和氧气进出叶片的通道一般植物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多于上表皮2) 根吸收的水约有99%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发出去的,只有小部分用于光合作用3) 蒸腾作用的意义①有效降低叶片温度;②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③有利于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④有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3. 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起不同的作用1) 氮肥:使枝叶繁茂,缺氧会引起植株矮小,叶色发黄2) 磷肥:促进开花结果,缺磷的植株暗绿带红3) 钾肥:使茎秆健壮抗病、抗倒伏,缺钾会造成植株矮小,叶片上带褐斑4.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1) 双子叶植物茎在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使茎逐年加粗水稻、小麦等植物没有形成层,它们的茎不能加粗生长2) 水分褐无机盐在茎中央的导管中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3) 有机物在叶中形成后,在茎的树皮中由上而下地运输。
5. 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作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根系,如大豆、青菜等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须根系,如水稻、葱等6. 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 生活污水,含氮、磷的工业废水,过量使用氮肥和磷肥,都可使水中的氮、磷元素含量增多,使藻类等浮游生物获得丰富的营养而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