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仲舒颜之推的教育思想读书笔记.docx
2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董仲舒颜之推的教育思想读书笔记 董仲舒颜之推的教导思想读书笔记(一) 对于教学的方法,董仲舒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 (1)强勉学问 董仲舒认为教学贵在强勉努力,刻苦钻研,才能达成博与明的境地他说:事在强勉而已矣!强勉学问,那么闻见博而知盖明不管是治学还是修德,都需要发挥强勉精神,才能告成 (2)节博合宜 董仲舒认为教学要留神处理好节与博的关系,学习不能太博,也不能太节,太节那么知暗,太博那么业厌太节会使学识暗昧,太博又会使人厌倦,理应节博合宜,节博结合,循序渐进 (3)专一虚静 他认为学习务必专一,始终好善求义,才能知天道他说:目不能二视,耳不能二听,手不能二事,一手画方,一手画圆,莫能成是故君子贱二而贵一人孰无善?善不一,故不是以立身只有心志专一,才能保持高度的学习效率他又说:形静而志虚者,精气之所趋也学习时要头脑冷静,摈弃杂念,虚心以求 (四)教学的作用 人性学说是董仲舒论述教导作用的理论依据他认为人性是天赋予人的一种素质天有阴阳,人性也相应地包含性与情两种成分,即:性属阳,是仁的、善的;情属阴,是贪的、恶的。
而善的成分并非就是善德,它务必通过教导,才能持续进展成为人的善德,即所谓性非教化不成可见,董仲舒认为人性中兼有善恶的因素,教导的作用就是进展人性,使人成为善人 同时,董仲舒认为,教导的任务应由承天意的帝王来承受可见,他把教导看成是王者的权力,以树立君主的十足权威董仲舒关于人性以及教导作用的思想,立足于以占绝大多数的普遍人为对象,主要是为其任德教而不任刑罚的政治看法供给理论依据,同时又留有推崇圣贤和镇压所谓恶人的余地 (五)对教师的要求 董仲舒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留神言传身教,即所谓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又)慎其行要掌管时机实时施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掌管教学分量和进度,即要做到齐(剂)(调和、调理)时早晚,任多少,适疾徐要循序渐进(造而勿趋)要勤于考核、促使,但又不能让学生感到苦不堪言,挫伤了其学习的积极性(稽而勿苦)要查看了解学生,因材施教(省其所为,而成其所湛)这样,就可以轻松地达成教导的目的董仲舒将这样的教导称为圣化他继承和进展了儒家的教学思想,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神言传身教,遵循教导规律,使教学出神入化,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导效果 颜之推的教导思想: (一)教导作用与教导目的 颜之推宣扬性三品说,他把人性分为三等,即上智之人,下愚之人和中庸之人。
他说: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他认为上智之人是无须教导的,由于上智是天赋的英才,不学自知、不教自晓其次,下愚之人虽教无益,尽管教他,都是无效果的,由于下愚是无法变更的颜之推强调中庸之人务必受教导,由于不受教导就会无学识,陷于不知的愚味状态教导的作用就在于教导中庸之人,使之完善德性,增长学识 关于教导的目的,颜之推指出: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已,修身以求进也行道的道自然是儒家之道,即儒家宣扬的那一套政治梦想和道德修养的内容;修身以求进思想渊源于孔子的修已以安人,擅长为已(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更有效地利世也(治国平天下)从这一教导目的启程,颜之推批判当时士大夫教导的腐朽没落,严重脱离实际,培养出来的人庸碌无能,学识浅薄,缺乏任事的实际才能他认为传统的儒学教导务必改革,培养的既不是难以应世经务的清谈家,也不是空疏无用的章句博士,而是于国家有实际效用的各方面的统治人才,它包括:朝廷之臣、文史之臣、军旅之臣、蓠屏之臣、使命之臣、兴造之臣从政治家到各种特意人才,都应培养这些人才应专精一职,具有应世任务的才能,是国家实际有用的人才颜之推的这种观点,冲破了传统儒家的培养对比抽象的君子、圣人的教导目标,而以各种实用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导的重要目标。
(二)论教导内容 为了培养行道以利世的实用人才,颜之推提倡实学的教导内容他认为培养出来的人才务必德艺同厚所谓德,即恢复儒家的传统道德教导,加强孝悌仁义的教导所谓艺,即恢复儒家的经学教导并兼及百家之书,以及社会实际生治所需要的各种学识和技艺 关于艺的教导,当然是以五经为主他认为学习五经,主要是学习其中立身处世的道理,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但读书不能止限于?五经?,还应博览群书,通百家之言此外,他还重视学习杂艺他认为在社会混乱的分外时期,学习杂艺可以使人在战乱无人庇荫的处境下得以自资,保全个体的生存和士族的政治、经济地位颜之推倡导的杂艺内容相当广泛,主要包括文章、书法、弹琴、博弈、绘画、算术、卜筮、医学、习射、投壶等,这些技艺在生活中有实用意义,也有个人保健、消遣的价值但这些杂艺可以兼明,不成以专业 值得留神的是,颜之推强调士大夫子弟要知稼穑之艰苦,学习一些农业生产学识,这与孔子轻视农业生产的态度有所不同 (三)论学习态度和方法 1.虚心务实 颜之推提倡虚心务实的学习态度,他反对妄自尊大,高傲浮夸的学风 2.博习广见 颜之推指出: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他认为只有尽可能地扩大获取学识的范围,并把所学的学识举行对比、鉴别,才能更接近客观的真理他提倡既要博览群书,又要接触世务,籍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斟酌才能,所谓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 3.勤勉惜时 颜之推强调学习要刻苦钻研,勤勉努力,他罗列了历史上大量动人事例,说明即使迟钝的人,只要勤学不倦,也可以达成精通和纯熟的程度同时,他认为人的一生都要学习,应珍惜时光,年幼固须早教,少年也不成失机,晚年假设失之盛年,犹当晚学,不成自弃他说早年学习如日出之光,前途无量;而老而学者,虽然如秉烛夜行,但总比瞑目而无见要好得多 4.相互切磋 颜之推赞美?尚书?中的好问那么裕和?学记?中的独学而无友,那么孤陋而寡闻的说法,提倡师友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启明,认为只有在学习上好问求教与切磋交流,才能较快地增进学识而制止错误 (四)论家庭教导 1.提倡尽早施教 颜之推认为家庭教导要及早举行,有条件的还应在儿童未出世时就实行胎教儿童出世之后,便应以明白孝仁礼义的人导习之稍长,看他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之时,就该加意教化,该做的事就引导他去做,不该做的就不让他做如此教导下去,到9岁以后,自可少成假设天性,习惯如自然。
颜之推认为早期教导之所以重要,至少有两条理由:其一,幼童时期学习效果较好,得益较大他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他根据幼童阶段与成年以后的不同心理特征,说明幼年时期受外界干扰少,精神专注,记忆力旺盛,能保持长久的记忆而成年人思想繁杂,精神不易集中,记忆力逐步衰退其二,人在年幼时期,心理纯真,各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尚未形成,可塑性很大颜之推认为这个时期,儿童受到的好的教导与环境影响,抑或坏的教导与环境影响,都会在儿童心灵上打上很深的烙印,长大以后也难以变更 2.提倡严格教导 颜之推认为家庭教导应当从严入手,严与慈相结合,不能由于儿童细小而一味溺爱和放任,父母在子女面前要肃穆庄重,有确定威信他说:父母严肃而有慈,那么子女畏慎而生孝矣他认为擅长教导子女的父母,能把对子女的保护和教导结合起来,便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相反,假设没有处理好两者关系,无教而有爱,让孩子任性放纵,必将铸成大错 3.提防环境习染 颜之推继承孔子、孟子等儒家学者关于慎择友的教导思想,特别重视让儿童置身于对比优良的社会交往的环境之中他认为家庭教导要留神选邻择友,是由于儿童的心理处于进展阶段,尚未定型,而儿童的奇怪心和模仿性都很强,总在观看模仿别人的一举一动,无形之中,周边人的为人处世给儿童以熏渍陶、潜移暗化。
因此,邻友对于儿童的影响,有时甚至可能比父母的作用还大这就是必慎交游的道理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择友切实不是一件易事,贤人是难以找到的,但有优于我者,便很难得的了对他就应景仰向慕,与之交游,向他学习 4.重视家庭的语言教导 他认为语言的学习理应成为儿童教导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家庭教导中,子女学习正确的语言,是做父母的重要责任一事一物、不经查考,不敢随意称呼学习语言应留神模范,不应强调方言,要重视通用语言 5.提防道德教导 颜之推承袭了孔孟以孝悌仁义等道德模范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特别留神对子女道德的教导他认为士大夫子弟的教导理应德艺周厚,以德育为根本他指出学识教导是道德教导的根基,并为道德教导服务由于德艺二者关系的紧密,因此有可能、也有必要通过阅读记载前人道德范例书籍的途径来举行道德教导 颜之推对子女的道德教导,是以孝悌等人伦道德教导为根基,以树立仁义的信念为主要任务,以实践仁义为最终目的他教导子女为实践仁义道德的准那么,应不惜任何代价,以至牺牲生命他认为立志尤为重要,士大夫子弟只有确立远大的志向、梦想,才经得起任何磨难,坚持不懈,成就大业他说: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
他教导子女以实行尧舜的政治思想为志向,继承世代的家业,提防气节的培养,不以依附权贵、屈节求官为生活目标 颜之推根据自己积累的阅历与当时的现实,还更加重视为人之道的教导他所强调的为人之道,首先是厚重(轻薄的反义)他认为自古文人,多陷轻薄,历史上大量文人都由轻薄而终为败累,残遇杀祸他认为要吸取这个惨痛的教训,就务必养成忠君、孝顺、谦恭、礼让这些厚重的道德品质其次,他看法少欲知足假设不知其穷的情性任其进展,不加以限制,就是如秦始皇、汉武帝富有四海,贵为天子的大人物,也会自取败累,至于一般士庶更不用说了其三,无多言、无多事颜之推赏识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的铭言,认为天道,原来如此所以,论政得失、献书言计等,都属于多言性质同理,也不理应多做事假设不是你份内的事,你就不必想它,不必做它至于主持公平,打抱不平,游侠之徒,非君子之所为也由此可见,颜之推所传授给子女的为人之道,是他历官四朝的阅历总结,在政治腐败、朝政多变的封建专制社会里,不失为一种在丧乱之世明哲保身,以免杀身之祸的处世哲学然而,在今天看来,这种做人处世方法是缺乏为训的,它反映了消极遁世、利己主义的思想心绪,与先秦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也有很大的距离。
董仲舒颜之推的教导思想读书笔记(二) 第一章 董仲舒的教导思想 生平简介 董仲舒(公元前 ),西汉广川 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西汉广川(今河北省 前 ),西汉广川( 枣强县广川镇) 唯心主义哲学家、教导家, 枣强县广川镇)人,唯心主义哲学家、教导家,封建神学思 想体系的奠基者 想体系的奠基者 他学识渊博,遍通五经,是汉代出名的儒家学者, 他学识渊博,遍通五经,是汉代出名的儒家学者,有 汉代孔子之称他以三年不窥园的治学精神和高深 汉代孔子之称他以三年不窥园 的治学精神和高深 的学术造诣受到世人的敬爱和爱戴 的学术造诣受到世人的敬爱和爱戴 他在贤良对策时提出的建议,受到汉武帝的赏识, 他在贤良对策时提出的建议,受到汉武帝的赏识,开 始参政 始参政他的教导思想对汉代和后来封建王朝制定中央集权 的文化教导路线、方针、政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的文化教导路线、方针、政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先 后任过江都王和胶东王的国相,但终不得志, 后任过江都王和胶东王的国相,但终不得志,后托病弃官归 潜心学问 家,潜心学问 董仲舒一生的著述好多,其主要著作有?春秋繁露? 董仲舒一生的著述好多,其主要著作有?春秋繁露?、 举贤良对策? 其中, 举贤良对策? ?举贤良对策?等。
其中,?举贤良对策?与教导的关系最 为紧密,并对我国封建教导制度有极大的影响 为紧密,并对我国封建教导制度有极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