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唐诗之旅(上)6边塞战争诗四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doc
14页6 边塞战争诗四首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 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①西见烟尘飞,汉家②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③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注】 ①金山,即阿尔泰山②汉家:这里实借汉以指唐③连钱:马身上的斑纹内容赏析】 岑参之边塞诗意奇语奇,或清新隽逸,或雄浑壮美此诗是写雄奇豪壮的风沙的猛烈、人物的豪迈,都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诗人在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他便写了这首诗为封送行开首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从军行(其一)[常识速览]“七绝圣手”——王昌龄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科,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从军行》是乐府旧题,内容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这一首,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文本精析]1. 诗的前两句“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此句写了环境、时序、风物、戍卒在一片广漠的边塞之上,一座边城的西边,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一个戍卒孤独地走上烽火台,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在黄昏时分显得更加凛冽寒冷。
此时此刻,戍卒的思乡念亲之情也正是最为浓烈之时这是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2.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此景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作者在这幅画面中点明了青海烽火城西的烽火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入,正是游子思亲、思妇思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服役在外的亲人而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在孤零零的城楼上,思亲之情油然而生。
3.最后两句诗在表现士卒思亲之情上有何特点? 【答案】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诗人并没有直接点明自己的思亲情绪,而是借用笛声先来烘托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接着陡转空间,再借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把征人的思亲情切的感情反映出来。
而实际情形也是如此: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就全篇而言,这一句如画龙点睛,立刻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了[名句鉴赏]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鉴赏】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当戍卒走上高台,坐下,寒风瑟瑟,本就让人愁思不已,他更用羌笛吹起了“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关山月》笛声呜呜咽咽,如泣如诉,如亲人在呼唤,似征人在叹息笛声如同一缕情思,飘向万里之遥的故乡,征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戍边地的亲人但是战争远未停止,征人回乡遥遥无期,只能无可奈何地等待 蓟中作[常识速览]擅写歌行的边塞诗人——高适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今河北沧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后客居梁、宋等地,曾与李白、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任侍御史,谏议大夫肃宗时,历任淮南节度使,蜀、彭二州刺史,西川节度使,大都督府长史等职代宗时官居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高适为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
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高常侍集》传世蓟中指蓟城,在今北京市大兴县西南高适于公元751年(天宝十载)以封丘尉送兵到北部边境后,在回程的蓟中看到边境状况而感慨,写下了这首诗[文本精析]1.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答案】描绘了边塞苦寒之地一片萧条、云日黯淡无光的景象 2.诗的首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案】首句以“策马”“长驱”和“登”这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挥鞭驰骋、飞越大漠、慷慨激昂、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作者塑造的艺术形象(如琵琶女、刘兰芝)和抒情主人公形象(作者自己)1.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1)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感知形象2)抓住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诗人对诗中人物形象的描写,通过其语言、肖像、动作,特别是细节描写,体悟情感,定格形象3)结合背景,展开想象,把握形象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就要联系作者的身世来分析2.答题步骤及答题套路(1)答题步骤分三步:①点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形象特征②析例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特点③明作用:形象的典型性或代表意义,对表现主题和作者感情的作用2)答题套路这首诗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这可以从 ( )句中看出,这句通过( )的描写将人物形象展现出来这个形象是( )的代表,身上集中体现了( )的社会现实,传达出诗人( )的情感3.看到边塞如此萧条的景象,作者有何感慨? 【答案】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不聊生,就为胡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
难道没有安定边境的奏疏上陈吗?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让他们无功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名句鉴赏]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鉴赏】 这两句各用一典,孙、吴指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和吴起,“闭门”指东汉末年大名士陈寔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故“闭门悬车,栖迟养老”这两句诗蕴含的情感十分深厚强烈,有言少意多之妙不过,第二句的“闭门”之说,是对现实极为不满的反语,其实高适对现实是十分关注的,对政治是极为热衷的尽管自己有着孙武和吴起一样的谋略,但皇帝不重视,也只能空自闭门叹息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郁闷之情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常识速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