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7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必刷卷03(解析版).pdf
21页必刷卷0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 分,共 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C.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D.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繁殖【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是指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须寄生于活细胞才能生活和繁殖详解】A、病毒是生物,但是没有细胞结构,A 错误;B、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其具有摄食、繁殖等生命的基本特征,B 正确;C、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C 正确;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繁殖,D 正确故选A2.细胞学说被恩格斯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下列叙述中不能支持这一评价的是()A.细胞学说告诉人们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细胞学说使人们认识到植物和动物有着共同的结构基础,催生了生物学的问世C.细胞学说使生物学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为后来进入分子水平打下基础D.细胞学说提示了动植物的统一性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证据【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动植物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18387839年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atthias Jakob Schleiden)和动物学家施旺(TheodorSchwann)最早提出,直 到 1858年,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观点,才较完善。
它是关于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学说详解】A、细胞学说是在观察到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并没有告诉人们地球上的一 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错误;B、细胞学说使人们认识到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着共同的结构基础,催生了生物学的问世,B正确;C、从显微镜下看到细胞,到细胞学说的提出,使得人们可以从细胞层面认识生物,为后来进入分子水平打下基础,C正确;D、细胞学说提示了动植物的统一性(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证据(有共同的来源),D正确故选Ao3.下列有关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调大光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像的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时,需要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破坏标本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逆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逆时针流动的A.B.C.D.【答案】B【解析】【分析】1、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操作顺序是:先用低倍镜观察一找到目标、移到视野中央一换做高倍镜-调节细转焦螺旋进行调焦2、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野亮度增加,平面镜和小光圈使视野亮度减小;显微镜观察的物象是倒像,象与标本的关系是上下倒、左右倒。
详解】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调大光圈,让视野变亮,正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或宽放大倍数,错误;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时,不能升高镜筒,错误;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逆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逆时针流动的,正确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4.下列关于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加热变性的胰岛素仍可与双缩胭试剂发生显色反应B.在抗体溶液中加入食盐,会出现絮状沉淀,此时抗体生物活性丧失C.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发生水解通常伴随着ATP水解D.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不能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1)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2)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条数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详解】A、蛋白质在高温下变性后,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但肽键没有断裂,因此仍能与双缩腺试剂反应产生紫色,A 正确;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抗体溶液中加入食盐,会出现絮状沉淀,此现象为盐析,盐析不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生物活性不会丧失,B 错误;C、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发生水解不消耗ATP,C 错误;D、细胞核中DNA复制需要的解旋酶、DNA聚合酶等都是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合成的,D 错误。
故选Ao5.下列有关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必需氨基酸是可以由其他氨基酸替代的氨基酸B.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竣基都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C.各种氨基酸共有的结构是NH2CH2COOHD.各种氨基酸理化性质不同的原因在于R 基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竣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竣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不同在于 R 基的不同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不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具有多样性详解】A、非必需氨基酸是可以由其他氨基酸替代的氨基酸是人体细胞能合成的氨基酸,不能由其他氨基酸替代,A 错误;B、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竣基,且都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但不是每种氨基酸都只含有一个氨基和-个峻基,有的氨基酸R 基中也有氨基和段基,B错误;C、各种氨基酸共有的结构是NH2CHCOOH,而不是NFhCH2COOH,C 错误;D、各种氨基酸理化性质不同的原因在T R 基不同,D 正确6.“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句农谚形象地说明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离不开水和无机盐,适时适量地灌溉和追施各种肥料是农作物高产,稳产的保障。
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A.磷在维持叶绿体膜的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重要作用B.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作为反应物直接参与光合作用C.叶绿素含有M g,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可以吸收光能D.北方冬小麦在冬天来临前,结合水比例会逐渐上升,自由水比例降低【答案】B【解析】【分析】1、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在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以及大豆的种子中,磷脂含量丰富2、细胞中结合水和自由水比例不同,细胞的代谢和抗逆性不同,当细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比例相对增高时,细胞的代谢减慢,抗性增强;反之代谢快,抗性差详解】A、叶绿体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磷脂中含有P 元素,所以P 元素在维持叶绿体膜的结构与功能上有重要作用,A 正确;B、结合水主要是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结合,成为生物体的构成成分,宜接参与光合作用的是自由水,B 错误;C、镁是组成叶绿素的元素之叶肉细胞的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可吸收红光和蓝紫光,C 正确;D、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结合水越多,抵抗寒冷等不良环境的能力越强,所以北方冬小麦在冬天来临前,结合水比例会逐渐上升,自由水比例降低,D 正确。
故选B7.下列关于细胞膜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膜是细胞的一道屏障,只有细胞需要的物质才能进入,有害的物质则不能进入B.台盼蓝可将活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C.细胞膜上有一些受体蛋白,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如性激素的受体等D.高温条件下细胞膜的厚度会变小,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3、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4、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详解】A、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但是这种控制是相对的,某些情况下对细胞有害的物质能进入细胞,A 错误;B、台盼蓝可将死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但是不能将活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B 错误;C、细胞膜上有一些受体蛋白,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如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如胰岛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但是性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内,不位于细胞膜上,C 错误;D、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都是可以流动的,且细胞膜的流动性受到温度的影响,高温条件下细胞膜的厚度会变小,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 正确。
故选D8.下列关于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是噬菌体、细菌、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B.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C.植物的液泡中含糖类、无机盐、光合色素和蛋白质等D.高尔基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叶绿体是质体的一种,是高等植物和一些藻类所特有的能量转换器其双层膜结构使其与胞质分开,内有片层膜,含叶绿素,故名为叶绿体详解】A、噬菌体是DN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器,A 错误:B、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质和脂质(内膜向内凹陷成崎,膜结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的比值大于外膜,结构决定功能,因此内膜功能比外膜多,如内膜上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B 正确;C、光合色素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或光合膜)上,液泡中含有水溶性色素,没有光合色素,C 错误;D、中心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D 错误故 选 Bo9.图 中 X、Y、Z 分别为蒸储水、质量分数为30%葡萄糖溶液、质量分 数 为 30%淀粉溶液,单糖能通过半透膜而二糖、多糖不能通过半透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Z溶液X溶液A.装 置 A 的现象是左侧液面先下降后上升,最终左右液面持平B.若 A 装置左右侧替换为等量蔗糖溶液,左右侧分别加入相等且适量的蔗糖酶、淀粉酶,则左侧液面会出现先升后降的现象C.装 置B长颈漏斗中溶液液面上升的速率逐渐减慢D.装 置B达到渗透平衡后,由于液面差的存在,水分子向半透膜两侧扩散的速率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渗透装作用是指水分通过半透膜,从溶质浓度低的溶液向溶质浓度高的溶液的转移现象。
图A中X为蒸储水,Y为30%葡萄糖溶液,而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所以右侧液面先上升,后下降;图B中X为蒸储水、Z为30%淀粉溶液,所以漏斗内液面匕升详解】A、由于装置A左右存在浓度差,且Y的浓度大于X,所以左侧液面会下降,但由于Y溶液中的葡萄糖分子会进入X,导致X溶度增大,因此左侧液面乂会上升,最终左右液面持平,A正确;B、如果A装置左右侧替换为等量蔗糖溶液,左右侧分别加入相等且适量的蔗糖酶、淀粉酶,左侧的一分子蔗糖可以被蔗糖酶分解成二分子单糖,而右侧的蔗糖不会被淀粉酶分解,所以左侧浓度高于右侧,左侧液面先升高,单糖分子又可以透过半透膜,导致左侧浓度降低,液面下降,最后保持稳定,B正确;C、由于Z的浓度大于X的浓度,所以装置B中漏斗液面升高,但水分的进入导致Z溶液浓度下降,所以水分由烧杯进入漏斗的速率降低,所以烧杯中溶液液面下降的速率逐渐减缓,C正确;D、装置B达到渗透平衡后,水分子向半透膜两侧扩散的速度相同,D错误1 0.动物细胞内低Na+、高K+的离子浓度对神经冲动的产生、细胞渗透平衡等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这种浓度差与细胞膜上的钠一钾泵有关,其作用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脂分子双层ADP+PiATP结合位点A.钠一钾泵同时运输钠和钾,不具有特异性B.Na+和K+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C.与该运输过程相关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D.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乌苯甘会影响K*的运输【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Na+-K+泵结构图解,Na+-K+泵为跨膜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