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选择题训练.docx
8页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一选择题训练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75分)1.梭伦改革后,人民期待梭伦制定法律,重新分配一切财产;贵族则希望他或恢复以前的制度,或只是略加变更但梭伦双方都不讨好,宁愿遭受仇视,也要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据此推知,梭伦改革A.不符合两大阶层的利益 B.与儒家思想存在相通C.不利于雅典社会的发展 D.重视法治而忽视民意2.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推行新学制后,出现了各种新式教科书1903年文明书局出版的《蒙学初级修身教科书》课文:“牛耕于田,不勤,牧童鞭之牛曰;吾苦甚牧童曰:智不若人,即为人役岂独牛然,人亦如是问何以为人役,问世界以何等人为最苦?”这一内容旨在A.宣扬上下尊卑等级秩序 B.推广白话文和新文学C.主张开启民智救亡图存 D.论证剥削压迫合理性3.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把编纂民法典作为重要的立法任务;此后立法机关逐步对原有民法中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旧规则进行纠正,并补充必要的规则;2017年作为开篇之作的民法总则获全国人大表决通过;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些举措A.为社会主义民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确立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C.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 D.标志着我国开始依法治国4.据史料记载,周成王弟弟唐叔虞被分封在山西,建立晋国,接受的指令是:必须尊重当地夏人的文化传统和土著戎人的风俗习惯。
周公儿子伯禽被分封在鲁国,那是奄人的居地,鲁国就有“社”与“奄社”并存的现象据此可推知,分封制的推行A.促进了西周文化的多元化 B.削弱了周王室的权威C.推动了王室直接管理地方 D.加强了地方的自主性5.北宋神宗年间,官员张方平称:“近事,诸皇族鲜出补外宫,悉留京师,亦不厘务,为选儒学官,切磋讲习外,奉朝请而已由此可知,宋代A.宗室成员多为文职官员 B.皇族位高权重C.宗室成员无任何权力 D.君主专制加强6.《礼记》记载:“天子之豆(豆为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由此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A.小国寡民 B.血缘维系 C.等级森严 D.中央集权7.出纳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相当独特的社会现象,如“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另外,燕太子丹曾为质于赵和秦、嬴政的父亲异人曾为质于赵等这种现象本质上反映了A.血缘宗法体制日益衰败 B.东周王室共主地位下降C.国家正由分裂走向统一 D.诸侯国间极力谋求信任8.韩国是中国域外实行科举制时间最长、也最完备的国家,有“我国公道,惟在科举”,“私门塞而公道开,浮华斥而真儒出”之说。
中国明代也有“科举,天下之公……科举而私,何事为公”之说据此可知,科举制A.对韩国影响最为深远 B.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C.结束了传统门第观念 D.革除了结党营私之弊9.据《明史》记载:朱元璋所设殿阁之职,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自正统后,始专命内阁条陈”;而“终天顺之世,(李)贤为首辅,吕原、彭时佐之,然贤委任最专”以上变化表明内阁A.逐步成为法定行政中枢 B.逐渐控制国家决策大权C.阁臣的辅政权不断扩大 D.化解了皇权与相权矛盾10.1694—1697年间,英王威廉罢免了内阁中反战的托利党人,建立起了由辉格党“小集团”所组成的一党制内阁这说明当时英国A.国王的权力得到限制 B.责任内阁掌握行政权C.责任内阁制遭到破坏 D.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11.在古代雅典,诉讼最初仅有受害人或受害人亲属可以起诉,梭伦执政后规定“凡愿意者皆被允许替遭造受不公正对待的人申冤”这一规定A.保证了雅典司法审判的公正 B.利于提高公民的城邦意识C.易于引发雅典司法审判的不公 D.重在打击贵族的统治特权12.如图为1802年一幅名为“第一执政官”的作品,漫画家将拿破仑描绘为在舞台上表演的魔术师,后台的工作人员正在准备要更换的皇帝宝座。
该漫画揭示了当时法国A.共和政体深入人心 B.民主政治不受民众认可C.存在帝制复辟倾向 D.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13.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束缚极感不便,思于宪法根本纠正之国民党以国基初奠,袁世凯野心跃跃,亦思于宪法严厉预防之这反映出中华民国成立后A.袁世凯力图修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不足 B.辛亥革命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国民党为维护革命成果无视宪法的权威 D.民主与专制存在着斗争冲突14.商鞅在公元前356年颁布了一项法令,其规定家中有两个及以上成年男性的家庭,其赋税增加一倍后来其又规定,父亲和成年儿子居住在一起也是犯罪此外,商鞅还废除了长子继承权商鞅的这些变法措施A.推动了秦国小农经济的产生 B.削弱了秦国旧贵族的经济基础C.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D.旨在将夫妻家庭确立为基本单位15.如图为史籍中关于唐代官员的出身与科第实绩的详细统计(单位:人)据图中信息可得出的结论是,唐代A.社会阶层的流动日益频繁 B.科举制受到现实的制约C.门第依然是选官主要标准 D.寒门子弟不受政府重视16.在古代中国,朝廷对地方主官的考核主要有管理辖区的户口增减、土地开垦、钱谷出入、治安稳定、文化教育以及监察、管理下属情况等。
这表明古代中国地方A.考核奖惩机制较严密 B.考核规章制度完备化C.考核消弭了地方制度 D.考核内容颇具针对性17.如表是英国高级官员罗素和阿伯斯诺特对1854年关于重建文官制度的《诺斯科特--屈威廉报告》的看法据表可知,两人都人物看法罗素“现在是女王任命大臣,大臣再任命他的下属,将来如果考试委员会代替女王,我们将坚决反对”阿伯斯诺特对报告中关于原有的文官选任制度的批判是“有失公允的责难”,给“地位尊崇者的心灵带来了惨痛的危害”A.强调文官改革措施破坏英国宪政基础 B.承认文官制度重建的紧迫性C.认为文官改革政策加剧英国社会动荡 D.否定文官制度改革的必要性18.有学者指出,作为社会近代化的产物,北洋政府时期推行的文官考试法令把经义作为应试人员的必考科目,并且限定只有男子才能参与考试该学者意在说明北洋政府时期推行的文官考试法令A.完全违背了时代发展潮流 B.内容与形式存在背离现象C.重视借鉴中国的传统文化 D.阻碍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19.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央政府根据现实国情的变化确立了不同的乡村治理体制,继而选择与乡村治理体制相适宜的农村基层干部选任方式,充分吸纳农村基层干部为国家政权建设所用。
这一方式的实行A.推动了农村自治的进行 B.完善了基层干部的选拔方式C.保证了基层社会的稳定 D.改变了国家政权的组织结构20.汉代法律规定“亲亲得相首暨”原则,即卑幼首匿尊长不负刑事责任,尊长首匿卑幼除死罪听上请减免外,不负刑事责任汉代还多次减轻刑罚,基本上废除劓刑、刖刑,使得犯罪者除了死刑外基本可以自全其身,尊重和保障了犯罪者的人身人格,这些做法体现了汉代A.统治者法律意识的淡薄 B.儒道思想出现融合趋势C.法家思想退出历史舞台 D.法律儒家化的时代特征21.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恢复成周之治倡设“老人制度”,其规定:“命有司择民间高年老人公正可任事者,理辟乡之司讼若户婚、田笔、斗殴者,则会里胥决之事涉重者,始白于宫据此可知,这一制度A.改变了地方行政体系 B.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C.开启了古代农村教化 D.稳固了儒学的地位22.托克维尔曾这样评价美国最高法院:行政权依靠他们去抵制立法机构的侵犯,而立法机构四则依靠他们使自己不受行政权的进攻……保守派依靠他们抵制民主派的放纵,民主派则依靠他们去抵制保守派的顽固由此可知,美国最高法院A.消除了各派之间的矛盾 B.维护了民众的利益C.旨在限制行政权的滥用 D.维护了权力制约体制23.2017年特雷莎·梅连任英国首相,但其领导的保守党没有赢得议会绝对多数席位,此后特雷莎·梅政府经历了“下台”危机、“脱欧”不顺、财政政策遭疑等一系列执政危机。
从英国政治制度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有A.工党是议会第一大党 B.女王对特雷莎·梅政府不支持C.在民调中支持率下降 D.议会对特雷莎·梅政府不信任24.鸦片战争前,清政府是由理藩院和礼部负责外交事务鸦片战争后,在列强的要求下,清政府设置“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务它削弱了礼部和理藩院的外交权,从而促使清政府传统外交体制走向衰亡据此可知,五口通商大臣的设置A.表明清政府抛弃天朝上国观念 B.说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C.标志着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 D.客观上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25.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人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试卷第3页,共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海南中学2023-2024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一选择题训练 参考答案1.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遵循中立原则,不计个人得失,争取以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的做法,与儒家“中庸”等思想有相似之处,B项正确;维护城邦利益符合贵族和平民的利益,排除A;梭伦立足于城邦整体利益,有助于城邦的发展,排除C;D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
2.C【详解】根据“出现了各种新式教科书”“智不若人,即为人役岂独牛然,人亦如是问何以为人役,问世界以何等人为最苦”可以看出,其寓意是说思想不开放,再勤劳是也徒劳,任人压迫,因此反映出开启民智救亡图存的重要性,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尊卑等级秩序,排除A;此时没有白话文运动,排除B;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3.C【详解】根据“此后立法机关逐步对原有民法中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旧规则进行纠正,并补充必要的规则”以及历年的修改可以看出,这些举措都是基于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而实施的,适应了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C项正确;A项是建国初期的三大政治制度,排除A;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建国初期已经确立,排除B;材料中的措施不是我国依法治国的标志,排除D4.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虽然是周天子的亲族,代表周文化,但是其要尊重封地原有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这样有助于促进西周文化的多元,A正确;尊重封地的原有文化并不能削弱周王室的权威,排除B;分封制下,周王室并不直接管理地方,排除C;根据材料“建立晋国,接受的指令是:必须尊重当地夏人的文化传统和土著戎人的风俗习惯”可知,封国采取的措施是周王室指示的结果,因此不能说明地方有自主性,排除D。
5.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皇族不担任地方官员,而且在京师也不承担政务,主要为选儒学官,说明北宋时期的皇族在政治方面的影响力有限,这是北宋加强君主专制的结果,D正确;北宋宗室成员多不担任实际官职,排除A;B中的“位高权重”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宗室成员“为选儒学官,切磋讲习外,奉朝请而已”,说明其并不是没有任何权力,排除C6.C【详解】由材料“天子之豆(豆为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可知,这是礼乐制度对天子、诸侯、卿大夫在饮食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