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个星期天[4].docx
3页那个星期天 【教学目标】1、 把握主人公的心情变化,理解其情感;2、 体会文章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总结其方法;3、感受孩子的失望与无奈,辩证认识母亲与孩子沟通中出现的问题教学重点】1、 抓住描写主人公心情变化的句子,感受其心理变化;2、体会文章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总结其方法;【教学难点】辩证认识孩子与母亲沟通中出现的问题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 设置情境,导入课题1、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代表作品有《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等 2、 你一定有过急切地盼望某件事情的经历,回忆一下,与大家分享当时的感受二、 初读文章,整体把握1、分段朗读,疏通字词学生分段朗读,检查预习,积累字词)重点词语:明媚 吓唬 耽搁 沉郁 急遽 惊惶 依偎 缥缈2、全文朗读,梳理情节文中的“我”经历了怎样的一场“盼望”?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学生默读、圈画、思考、朗读并回答,教师从旁引导、归纳并做示范)示例:母亲的承诺 母亲的行为 我的行为等一会儿再走 答应等一会儿再带我出去 跑出去,站在街口;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母亲的承诺母亲的行为我的行为4、深入探究,梳理总结大致说说那个星期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从满怀期望、心怀欢喜到疑窦暗生但还是在焦急中有所期盼,再到等待未果时的焦急万分,直到最后期待落空彻底失望悲伤不已第2课时一、 复习旧知 回顾“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二、 细读文本 (一)圈划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方式描述“我”怎样的的心理预设1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明确:作者用动作描写直接地表达出“我”等候时既焦急兴奋又颇为耐心的心理状态预设2 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明确:作者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写“我”的动作和想象,表现出了“我”百无聊赖的心理状态,表现了我的忍耐和执着预设3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明确: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心理独白),表现了我焦急又执着的心理状态预设4 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明确:“光线渐渐地暗下去”交代了天色渐晚,“凉下去”“沉郁下去”写出了随着希望一点点破灭,“我”的内心越来越惆怅。
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更表现了“我”完全沉浸在伤心失望之中作者将“我”的感觉和周围的环境结合起来,写出了“我”越来越失望,最终终于明白自己的盼望终将落空的心理状态预设5三、探究质疑1、母亲最后是否感受到我的失望?思路:关注句子“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抚摸着我的头,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分析“母亲”惊惶的原因2、在那个星期天,母亲没有兑现对“我”的承诺,那么她还是不是一位好母亲呢?说说你的看法思路:关注“母亲”忘记承诺的原因以及发现“我”无声哭泣后的道歉3、这位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无需要改进的地方?思路:关注成人和孩童沟通中出现的问题四、课堂小结本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细腻而深婉地表达了主人公丰富而敏感的情感世界,以及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存在的鸿沟五、 拓展阅读1、推荐阅读同样从儿童视觉出发观察的《草房子》,感受两位作家写作风格的不同;2、推荐阅读史铁生长篇小说《务虚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