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于养虾的废水循环利用方法与相关技术.docx
4页用于养虾的废水循环利用方法与相关技术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养虾的废水循环利用方法,通过三级净化,通过离心泵将养虾池内的废水抽入第一净化桶内,能够有效的保证废水中的过余的生物絮团、有机物沉淀,第二净化桶内加有生化填料,圆盘曝气器释放大量的曝气,带动生化填料在第二净化桶里翻滚,这样一来有效的增加了生化填料与细菌的接触效率,能使生化填料最多限度的附着细菌,当废水流入第三净化桶后静置,在无氧反硝化的作用下进一步的降解亚硝酸盐本申请提供的 养虾的废水循环利用方法,结构简单,能够有效的节省成本,另外不仅能够有效的净化 养虾废水,除去过余的生物絮团、有机物,净化氨氮、亚硝酸盐,并且还不会破坏絮团的浓度,保证养殖水的稳定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养虾的废水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离心泵(1)将养虾池内的水抽出至第一净化桶(3)内进行沉淀,离心泵(1)与第一净化桶(3)之间通过进水管(2)连接,所述进水管(2)贴着桶壁伸入第一净化桶(3)内并在进水管(2)的尾端弯折呈45夹角,水在进入第一净化桶(3)后带有旋转推动力,使过余的生物絮团、有机物沉淀; S2:所述第一净化桶(3)通过第一连接管(7)连通第二净化桶(4),所述第二净化桶(4)内加有生化填料(9),并且第二净化桶(4)内还设置有圆盘曝气器(6),圆盘曝气器(6)连接养虾池供气用的涡旋风机,第二净化桶(4)内添加的生化填料(9)为2m3,大量的曝气使生化填料(9)在第二净化桶(4)内翻滚,使得生化填料(9)最大限度的附着细菌,产生生物膜,采用好氧硝化菌降解氨氮和亚硝酸盐; S3:所述第二净化桶(4)通过第二连接管(8)连接第三净化桶(5),水流入第三净化桶(5)内静置,在静置低氧情况下使硝化菌再次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 S4:通过出水管(10)将净化后的水再送至养虾池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养虾的废水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净化桶 (3)、第二净化桶(4)、第三净化桶(5)底部为锥形,并且在底部开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连接有集污池,然后通过堆肥制作菌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养虾的废水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7)、第二连接管(8)处于同一水平线,位于第一净化桶(3)、第二净化桶(4)、第三净化桶(5)的肩部,距离第一净化桶(3)、第二净化桶(4)、第三净化桶(5)的顶部20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养虾的废水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10)与第三净化桶(5)的连接处与第一连接管(7)、第二连接管位(8)于同一水平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养虾的废水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上设置有控制阀来控制开、关及进水量的大小 技术说明书 一种用于养虾的废水循环利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养虾废水,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养虾的废水循环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生物絮团技术已经在南美白对虾等养殖中广泛应用,而基于生物膜的生物过滤技术是鱼、虾类循环水养殖水处理的核心。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的技术关键是养殖用水的净化处理与循环利用,即建立以保护环境为基点的封闭内循环养殖系统它的核心技术是水处理技术,关键技术是生物净化普遍的工厂化养殖水循环系统包括转鼓式微滤机、蛋白分离器、生化池、杀菌池等结构复杂,设备及安装费用高尤其生物絮团养殖当中主要靠微生物絮团净化池内水体的有机物,降解氨氮和亚硝酸盐但是通过工厂化养殖水循环系统,养殖水虽然净化,但很容易破坏絮团的浓度,影响养殖水的稳定性所以需要一种用于养虾的废水循环利用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养虾的废水循环利用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虽然将水净化但破坏生物絮团的度,影响养殖水的稳定性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养虾的废水循环利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离心泵将养虾池内的水抽出至第一净化桶内进行沉淀,离心泵与第一净化桶之间通过进水管连接,所述进水管贴着桶壁伸入第一净化桶内并在进水管的尾端弯折呈45夹角, 水在进入第一净化桶后带有旋转推动力,使过余的生物絮团、有机物沉淀; S2:所述第一净化桶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第二净化桶,所述第二净化桶内加有生化填料,并且第二净化桶内还设置有圆盘曝气器,圆盘曝气器连接养虾池供气用的涡旋风机,第二净化桶内添加的生化填料为2m3,大量的曝气使生化填料在第二净化桶内翻滚,使得生化填料最大限度的附着细菌,产生生物膜,采用好氧硝化菌降解氨氮和亚硝酸盐; S3:所述第二净化桶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第三净化桶,水流入第三净化桶内静置,在静置低氧情况下使硝化菌再次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 S4:通过出水管将净化后的水再送至养虾池内。
进一步的,一种用于养虾的废水循环利用方法,所述第一净化桶、第二净化桶、第三净化桶底部为锥形,并且在底部开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连接有集污池,然后通过堆肥制作菌肥 进一步的,一种用于养虾的废水循环利用方法,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处于同一水平线,位于第一净化桶、第二净化桶、第三净化桶的肩部,距离第一净化桶、第二净化桶、第三净化桶的顶部20cm 进一步的,一种用于养虾的废水循环利用方法,所述出水管与第三净化桶的连接处与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位于同一水平线 进一步的,一种用于养虾的废水循环利用方法,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来控制开、关及进水量的大小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养虾的废水循环利用方法,通过三级净化,即采用第一净化桶、第二净化桶、第三净化桶进行净化,通过离心泵将养虾池内的废水抽入第一净化桶内,保持一个相对缓慢的进水速度配合进水管尾端弯折的45夹角带来的旋转推动力,能够有效的保证废水中的过余的生物絮团、有机物沉淀,这一沉淀过程只沉淀部分的生物絮团、有机物,所以不会破坏絮团的浓度,也不会影响养殖水的稳定性当第一净化桶的水位到达第一连接管处时,从第一连接管流入第二净化桶,第二净化桶内加有生化填料,生 化填料采用软化填料,软化填料的表面积大、利用率高、空隙可变不堵塞,在第二净化桶内还设置有圆盘曝气器,圆盘曝气器从桶口处伸入第二净化桶内,圆盘曝气器释放大量的曝气,带动生化填料在第二净化桶里翻滚,这样一来有效的增加了生化填料与细菌的接触效率,能使生化填料最多限度的附着细菌,另外第二净化桶内还采用好痒硝化菌降解氨氮和亚硝酸盐,当废水流入第三净化桶后静置,在无氧反硝化的作用下进一步的降解亚硝酸盐。
最终当第三净化桶内的水位达到出水管所处的位置后自然溢出返回养虾池本申请提供的 养虾的废水循环利用方法,结构简单,能够有效的节省成本,另外不仅能够有效的净化 养虾废水,除去过余的生物絮团、有机物,净化氨氮、亚硝酸盐,并且还不会破坏絮团的浓度,保证养殖水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案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 其中,1-离心泵,2-进水管,3-第一净化桶,4-第二净化桶,5-第三净化桶,6-圆盘曝气器,7-第一连接管,8-第二连接管,9-生化填料,10-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一种用于养虾的废水循环利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离心泵1将养虾池内的水抽出至第一净化桶3内进行沉淀,离心泵1与第一净化桶3之间通过进水管2连接,所述进水管2贴着桶壁伸入第一净化桶3内并在进水管2的尾端弯折呈45夹角,水在进入第一净化桶3后带有旋转推动力,使过余的生物絮团、有机物沉淀; S2:所述第一净化桶3通过第一连接管7连通第二净化桶4,所述第二净化桶4内加有生化填料9,并且第二净化桶4内还设置有圆盘曝气器6,圆盘曝气器6连接养虾池供气用的涡旋风机,第二净化桶4内添加的生化填料9为2m3,大量的曝气使生化填料9在第二净化桶4内翻滚,使得生化填料9最大限度的附着细菌,产生生物膜,采用好氧硝化菌降解氨氮和亚硝酸盐; S3:所述第二净化桶4通过第二连接管8连接第三净化桶5,水流入第三净化桶5内静置,在静置低氧情况下使硝化菌再次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 S4:通过出水管10将净化后的水再送至养虾池内。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第一净化桶3、第二净化桶4、第三净化桶5的大小优选一样,采用容积为5吨的塑料桶,尺寸为直径1800cm、高度2000cm,养虾池内的废水在离心泵1的作用下,经进水管2依次流经第一净化桶3沉淀,即保持一个相对缓慢的进水速度配合进水管2尾端弯折的45夹角带来的旋转推动力,对废水中的过余的生物絮团、有机物沉淀、第二净化桶4吸附、去氨氮和亚硝酸盐,即通过圆盘曝气器6释放大量的曝气,带动生化填料9在第二净化桶4里翻滚,这样一来有效的增加了生化填料9与细菌的接触效率,能使生化填料9最多限度的附着细菌,再采用好痒硝化菌降解氨氮和亚硝酸盐、第三净化桶5反硝化进一步去除亚硝酸盐,即静置,在无氧反硝化的作用下进一步的降解亚硝酸盐,最后经过净化后的水通过出水管10返回养虾池 优选的,所述第一净化桶3、第二净化桶4、第三净化桶5底部为锥形,并且在底部开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连接有集污池,然后通过堆肥制作菌肥第一净化桶3、第二净化桶4、第三净化桶5的桶底设置为锥形,在需要排除沉淀物时,打开底部的排污口,由于锥形结构,桶内的水带动沉淀物快速的流出,能够排的更干净彻底另外将排出的沉淀物通过堆肥制作菌肥,能够有效的进行回收节省资源。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7、第二连接管8处于同一水平线,位于第一净化桶3、第二净化桶4、第三净化桶5的肩部,距离第一净化桶3、第二净化桶4、第三净化桶5的顶部20cm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10与第三净化桶5的连接处与第一连接管7、第二连接管位8于同一水平线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2上设置有控制阀来控制开、关及进水量的大小通过控制阀来对进水量以及进水速度进行调控,更加的灵活,在需要排污时关闭控制阀,正常使用时开启控制阀,根据净化的效果来控制进水量,进一步的控制水速,能够保证第一净化桶3的沉淀、第三沉淀桶5的静置的效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以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