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上海市宝山区高考二模语文卷含详解.docx
24页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监测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4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本试卷包括试卷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卷包括试卷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位置;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卷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一 积累运用 10分1. 按要求填空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____________ )《过秦论》)(3)屈原《离骚》中表达诗人内心美好、死而无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按要求作答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排序,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①即便在喧嚣的物质世界、数字时代②如今我们生活的世界物质丰富、娱乐活动异彩纷呈③悄无声息地伴随着我们的衣食住行、日常行事④四季轮替、花开花落依然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关⑤但作为物种的个体,我们依旧生活在天地之下、四时之中A. ④⑤③①② B. ②①④⑤③ C. ②⑤①④③ D. ④⑤③②①(2)旅居京师的阿宝托同乡友人带家书给自己哥哥,阿宝写给友人一纸短笺。
请在以下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表达不得体的词语并修改甲】闻足下定于某日归宁,特奉一函,【乙】敬烦面交尊兄,匆匆不尽,【丙】弟某敛衽二 阅读 70分(一)(16分)王立群教授写了一本《唐十家诗传》,以下是某图书馆网站上关于该书的部分信息,包括图书目录、序言(部分)和读者评论三个板块请阅读这些内容,完成下面小题图书目录江湖有酒庙堂梦,尽付清风明月中——李白诗传半在朝廷半在山,云自无心水自闲——王维诗传一壶漂泊铸诗史,忧君忧国忧万民——杜甫诗传诗与远方吾最爱,风雪鞍马梨花开——岑参诗传永不退缩韩退之,虽千万人吾往矣——韩愈诗传长恨琵琶秦中吟,功名富贵皆浮云——白居易诗传花开花落两由之,半生归来仍少年——刘禹锡诗传投荒去国六千里,江山永柳一孤舟——柳宗元诗传孙子兵法阿房赋,春风十里不如你——杜牧诗传万里云罗一雁飞,世事无情最深情——李商隐诗传序言(部分)知识碎片化时代,我们如何读诗(代序)王立群①我们当下的时代,知识的碎片化是一个必然存在,所以我们对此不必过多纠结,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发现高质量的碎片、剔除无用的碎片,尤为重要的是如何处理这些碎片既然是因为知识的碎片化影响了我们的深度思考,那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些碎屑凝练起来,让它们不再那么“碎”吗?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对碎片的知识进行整合,以此弥补知识碎片化的弊端,实现从碎片到整体的跨越。
这也就是知识整体化的过程②古典诗词的阅读亦然③诗词是由人创作的,一个人一生可能创作很多诗词,如果按照时间的顺序,将一个诗人一生创作的著名诗词串联起来,这就是“诗传”④利用“诗传”的方式对个人记忆中散乱的诗歌进行聚合,这是一种整体化,不但能实现对碎片化的超越,更是极为有效的诗歌阅读方式⑤要真正读懂一首诗词,至少有六个方面是必须的:谁写的,什么时候写的,在哪里写的,为什么写,写的什么,怎么写的前四个方面,都直接涉及作者,这没有疑问后两个方面,对诗词“写的什么”“怎么写的”,尽管有的时候,单纯从诗歌文本中就能获得大部分的信息,但要真正深入、更加通透地读懂文本,还必须了解作者⑥孟子曾对弟子万章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吟诵古人的诗词,阅读他们的著作,却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人,这怎么能行呢?所以要研究他们的时代与经历,这就是和古人交朋友这是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知人论世”传统的由来只有“知人”,才能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写作动机等;惟有“论世”,才能根据作者所处的社会时代准确理解文本的内容⑦通过“诗传”的方式,能够实现知人论世,能够将散乱的一句句、一首首诗词整体化为一个便于把握的系列。
除此之外,这些诗人,本身亦并非一个个单独的存在,他们之间尚存在师友、亲朋、同僚等各种社会关系,他们通过诗词唱和交往,甚至斗争,由此可以构建一个更为宏大系统的整体,这不但能准确、深透地理解古人,读懂他们的诗词,而且,在我们嘴边“呼之欲出”的时候,诗词能够随时“脱口而出”,而不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甚至“千呼万呼不出来”这也正是我们编写《唐十家诗传》这套书的动机⑧这套书是以作者的生平为纲,以名作名篇为纬,努力做到纲举目张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诗文尽量全部涉及,这给读者的顺利阅读提供了基础另外,一些广为流传的诗篇、一些著名选本选录的诗作以及一些包含名言警句的诗文,也尽可能选录,这算是给读者的原有视野提供了拓展的可能总之,这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读者的阅读经验期待视野,也能部分突破读者的期待视野,尽量使之能读、可读、让人愿意读读者评论阿山:所选取的唐十家有待商榷岑参的边塞诗成就还不如王昌龄,不宜入选韩愈、柳宗元,他们是古文大家,诗歌的影响力有限,为何入选十家之列?3. 作为一篇序文,下列对其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写作动机与写作体例B. 阅读问题与阅读对策C. 阅读方法与阅读效果D. 写作背景与写作内容。
4. 根据目录中的标题,下列推断的内容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韩愈诗传》韩愈为人刚直,敢做敢言,虽屡遭贬斥却百折不回B. 《王维诗传》王维晚年半仕半隐,悠游辋川别业,获得内心宁静C. 《白居易诗传》白居易历经官场险恶,毅然辞官归乡,闭门谢客D. 《杜甫诗传》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却忧国忧民,成就了一代诗圣5. 下列判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知识碎片化的时代古典诗词阅读也需要整合的方式B. “诗传”就是将某个诗人创作的著名诗词串联起来C. 读懂一首诗所需要六个方面知识都离不开了解作者D. “知人论世”不是为了读懂诗歌,而是与古人交友6. 如果对第⑤段中作者观点加以反驳,你会提出哪些问题?7. 你是否赞同读者阿山的观点?请分条阐述你的理由二)(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蒙古的歌冯至“蒙古是一个野兽,是无愉快的石头是野兽,河水是野兽,就是那蝴蝶也想来咬人在一篇苏联的短篇小说里这样写着,读起来像是一首歌,一首唯一的蒙古的歌,正如古时鲜卑民族所唱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②幻想在陌生的地方盘桓着小学时候读地理,总以为青海是一片青色的死海,而蒙古只有黄色的旷野的荒沙。
后来又听先生讲到沙漠上的幻洲,那的确很有趣味,不可不遭逢一次,骑着马或是骆驼,缠头,身披黄色的、红色的袍,手持长杖:这种憧憬不知怎么又转移到尼罗河畔的金字塔了只可惜,经验与年岁俱增,自己的世界反倒日见狭窄抱定志愿说是要到南北冰洋去探险的那样的童心,等到中学毕业时已经做梦都梦不起来了自此以后,我脑里所萦回的,也无非是些眼前切身的事,而所谓戈壁上的蒙古人会不会对着天空的幻洲唱出歌来的问题,再也无心想起了③可是后来偶然在一个晚餐席上我却听见蒙古的歌了那是在H埠,地近寒带,冬天的路上结着很厚的冰,许多不大熟识的人聚在一家饭店里席间,含笑的主人立起来了:今晚不是容易的事,大家会在一起请大家留个纪念在今晚的席上④片时的静默一个矮而胖的俄国人说话了,用纯熟的中国语:“诸位!这里,关于俄国的歌,大家一定听得很不少了,在街上,在公园,在咖啡店我今晚要唱一首异乡的歌,愿得主人的允许⑤大家都很惊讶,是什么呢?⑥“蒙古歌⑦出乎意外,一片鼓掌的声音⑧不过是新鲜罢了,意义也不懂,声音也很沉闷,比起《四郎探母》《空城计》来,太不能使听众陶醉了但都很注意地听,不过是新鲜罢了⑨催眠歌似的,没有抑扬高下,使人如置身于黄土的路上,看不见山,看不见水,看不见树木,只有过了一程又一程的黄土。
是的,在这歌里,霞都不会红,天也不会青,——是一个迟钝的人在叙说他迟钝的身世歌中自然也有转折,无论往哪边转也转不出它那昏黄的天地⑩唱歌的人的态度却是严肃的这样的歌,在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境界里,似乎太不生色了但如果是白日无光,冷风凄凄地吹着的下午,从一个孤孤单单的帐篷里发出来这个声音,也未必不相称吧——什么事都是因缘,谁想得到呢,这沙漠里的一朵灰色的花,向来不大有人采摘的,也会有今日飘落在光明的电灯光下,洁白的桌布上面,而它的声浪吻着两旁陈列着的西方的雕像唱歌人的态度始终是很严肃的席散后,我请求这位俄国人,能够一起出去散一散步吗?他说可以,我们便从这热腾腾的屋里走出来了我们到了清冷的夜的空气中,感谢的很呢,使我今天听见了这个奇怪的歌他说并不奇怪,他的故乡是恰克图,同蒙古人做买卖的他的同乡们差不多都会唱这样的歌 “但是,什么意义呢?” “意义是很悲哀的,他们的马死了,他们在荒原里埋葬这匹马,围着死马哭泣:老人说,亲爱的儿子,你不等我你就死去了;壮年说,弟弟呀你再也不同我一起打猎了;小孩子叫声叔叔,几时才能驮我上库伦呢;最后来了一个妙龄的女子,她哭它像是哭她的爱人 “就意义说,这是一首很好的哀歌呀,真想不到他们也有这样好的歌。
但是声调怎么这样沉闷呢?我只觉得蒙古是一个野兽,无愉快的就是蝴蝶也想咬人呢像你们的一位作家所说的一样俄国人似乎是在笑我幼稚,他说:“那不过是片面的观察罢了什么地方没有好的歌呢无论什么地方的人都有少男少女的心呀不过我们文明人总爱用感情来传染人,像一种病似的至于那鲁钝而又朴质的蒙古人,他们把他们的爱情与悲哀害羞似的紧紧地抱着,从生抱到死,我们是不大容易了解,不大容易发现的夜里非常冷,我们在街上走着,一直走到江滨,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深深吸了一口气8. 分析开头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9. 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⑨段描写蒙古歌声的语句10. 为什么文章中间连续两处说唱歌人态度是严肃?11. 唱歌者认为:文明人爱用感情来传染人像似一种病态,而我们不大容易了解和发现蒙古人的情感表达请你评价这个看法三)(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客夜有怀(清)吴兆骞一灯愁独卧,永夜客衣单星月临江静,楼台拂曙寒悲笳霜外断,清漏梦中残忽忆西园会,笙歌满玉阑注释】①清初诗人,曾因科场案被流放到塞外宁古塔,著有《秋笳集》②西园会,泛指文人雅集12. 找出与这首诗题材相同的一项( )A. 王维《山居秋暝》 B. 陶潜《归园田居》 C. 李清照《声声慢》 D. 杜甫《登高》13. 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二句点题,以“愁”字总领全篇。
B. 三四句写夜色静谧,春风拂去寒气C. 五六句写胡笳与刻漏声,以声衬静D. 悲、清、断、残,渲染出凄清氛围14. 结合全诗,鉴赏诗歌结尾两句的构思特点四)(1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王君传(明)徐渭①吾友王君,讳某字某,卒之又明年,其子某以葬其考时缺志铭惧遂殒殁其素也乃书状来请传余读已,喟然者久之②夫以王君少颖敏苦学,未弱冠以儒充试一不售,乃为生,于府学中便廪食,其后试有司,无一第不高等,且间甲诸同学生,百里之外裹粮而趋学者,无一不就王先生塾,乃弛担,如是且三十年,数奇矣,然犹以贡拔,此人人能知之,某亦能言之者至其以文受知一府公,府公怜其贫,颇风之人持百金为寿,请府事,而君不为动先是,又一他府公授一乡翰林,托令简壻以属君君对曰:“某薄命,业巳约妇,无以承使君厚惠府公复翰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