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案例热传导.doc
4页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2、 热 传 导教 学 案 例松山区王府学区中心校:韩志坚 一、本课的教学思路 用科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因为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亲身经历的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以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所以这一课要使学生认识热传导的特点,了解不同的物体热传导能力不同,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探索,亲自动手实验,从而进行观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实践中获得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热传导现象,了解不同物体热传导能力不同,学会区分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对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研讨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和利用热传导的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设疑、探究、研讨、运用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热传导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 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热传导的特点及了解不同的物体热传导能力不同。
四、教学难点:小组人员的分工,热传导实验的设计与控制 五、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支架、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油、塑料管、胶塞、大烧杯、热水、铜丝、铁丝、铝丝、木棍、竹筷、塑料棒、玻璃棒 演示实验材料:不锈钢杯(或挂图或铝锅)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学生进入实验室后,把酒精灯点燃,把铝锅放到酒精灯上加热过一会锅把会怎样?(变热)热是从哪里来的?谁来说一说(传过来的),怎么传过来的谁来介绍一下(锅底先热,接着锅身变热,最后锅把变热) 有没有这种可能,锅把先热,锅底后热?(没有)根据这个现象有什么问题,不明白什么问题,想知道哪些问题?(可讨论,可独立思考,可指导) 学生根据现象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为什么锅底先热,锅把后热?这种现象是怎么回事?我们用什么方法解决这种现象?) (二)分析猜想,推理假设: 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非常有研究价值,到底怎么研究,用你们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想推理一下 学生猜想锅把怎么会变热?(从锅底一点一点把热传到锅把上去的,因为锅底的温度高,锅把的温度低)根据你们的猜想说明热从哪传到哪?(温度高的向温度低的传) 板书:温度高 温度低 通过同学们的猜想和分析,你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一下。
可用1号实验材料) (三)探索解答: 实验1 1、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汇报实验方案 3、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现象 提问:其他看到的现象和这组一样吗?如果有不一样的可以说一说你们组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现象说明什么?讨论 5、汇报讨论结果 板书: 热 物体传递2、热传导导语:刚才做实验了解了铝丝容易传热,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容易传热呢?传导热的能力相同吗?看桌上2号实验材料,猜想一下哪些物体容易传热,哪些物体不容易传热? 实验2 1、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2、汇报实验 3、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5、填空:54页的空白 导语:刚才同学们探讨了物体的导热能力不同,有的容易传热,有的不容易传热而我们刚刚所用的材料都是固体,除了固体之外,你还想知道哪些物体是否容易传热?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空气是热的良导体吗?水是热的良导体吗?) 都谁想研究这两个问题 老师还想让同学们再现做一个实验,研究以上两个问题,你们同意吗?这回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一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看一看3号实验材料中的三个塑料管中都装的是什么?(水、空气、成 根的铝丝) 把火柴用凡士林油分别粘到铝丝上,用酒精灯给三根铝丝加热你们猜想一下哪根火柴掉了 实验3: 1、学生动手实验,观察 2、汇报实验现象 3、根据现象你知道什么? 巩固应用: 1、铝锅底先热,然后锅把热,这是一种什么现象?(热传导) 2、什么叫热传导? 3、根据物体导热的能力不同,可以把物体分为几类?(两类)一类是容易传热的物体中热的良导体,另一类是热的不良导体 4、哪个部分是热的良导体?哪个部分是热的不良导体?板书设计2、 热 传 导热 物体传递 温度高 温度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