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征之歌.docx
23页长征之歌篇一:长征之歌 《长征之歌》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三亚市羊栏中学 张燕 农村中学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查资料难是最大的阻碍之一 学校没有图书馆和阅览室,农村学生家庭更是缺乏书和报刊杂志每一次综合性学习都要跑三亚市图书馆和到网吧上网,对于部分贫困的农村学生来说,学习成本过高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手上仅有的各门学科的教科书,通过整合设计,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征之歌”,有的是诗歌;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小说;有的是电视剧本,逼真地再现了长征途中的动人情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第三节“红军不怕远征难”,介绍了红军长征的历史知识有红军长征的线路图;有遵义会议会址、毛泽东、泸定铁索桥的图片;有长征中重要的几个战役介绍学生了解了长征的历史知识才能更好的理解欣赏语文课本的作品所以把两门课程的这方面内容结合起来便是很好的综合性学习的资源 教学目标: 1. 通过活动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2.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并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欣赏、口语交际和想象写作的能力 3. 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
时间安排: 活动准备阶段:一周 故事会一节课 朗诵会一节课 交流会一节课 写作展示一节课专集展览:一周 教学流程: 一、活动准备阶段: 1. 向学生阐明本次活动的目标和意义 2.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活动计划,明确任务和分工 3. 选出故事会主持人、朗诵会主持人各两名主持人负责督促各小组把节目和名单按时交来主持人按照节目内容编写好开场白和串联词 4. 各小组以“故事、诗歌、诗文赏析、写作”四个栏目编写《长征之歌学习专集》 二、活动过程 (一)“长征之歌”故事会: 具体过程: 1、各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以下内容做准备 绘出长征线路图,讲一讲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和意义 搜集历史资料,讲一讲红军长征中的真实故事 观看影视作品或阅读文学作品,讲一讲电影、电视或小说中的红军故事 阅读有关毛泽东的传记,了解毛泽东的生平事迹,讲一讲毛泽东在长征中的故事 2、各小组把同学们搜集整理的故事汇编成集 3、先在小组内讲,选出2个同学参加全班的故事会 4、各组代表在主持人的主持下上台讲故事 (二)“长征之歌”朗诵会: 具体过程: 1. 每个同学准备一首有关长征的诗歌。
各小组把搜集的诗歌汇编成集 2. 先在小组内朗诵,选出3名同学参加全班的朗诵会 3. 各组代表在主持人的主持下上台朗诵 (三)阅读体会交流具体过程: 1. 阅读有关红军长征的文章,准备说一说你心目中的长征精神是什么?每个同学选择一首或一篇有关红军长征的文章来阅读品味,写出一点赏析的文字来,汇编成集 教师提供下面的问题给学生选择:(除此之外,同学们还可选择其它的文章和问题) 1)关于《七律 长征》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把五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和“腾细浪”“走泥丸”合在一起说,你觉得相矛盾吗?为什么?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暖”“寒”应怎样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5年10月,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没有越过岷山,那作者又为什么要在诗中说成是“三军过后”? 2)关于《老山界》 (1)阅读《老山界》,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作用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2)下面两个句子中,括号了的词语都是用来修饰或限制后面的加点词的,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把两个句子连起来,你看出了什么? 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 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够吃三天的)粮食,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3)关于《草》 阅读《草》,课文中有些话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想想又觉得余味无穷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3)“我们吃的是草,流的是血,可我们比那些花天酒地的敌人高尚得多,也强大得多呀!” 2、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言交流会由教师主持、点评 (四)想象扩写展示 具体过程: 1、每个同学根据《长征组歌》两首——《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中的“敌人弃甲丢烟枪”和“草毯泥毡扎营盘”写一个片段,整理成集 2、由教师主持与点评,各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言,把本小组优秀习作朗读给全班同学听。
(五)专集展览 交流结束,各小组把专集挂在学习园地上供同学老师浏览阅读 (六)总结评价 评分方法:小组完成任务,每人记5分平时成绩不参与者倒扣5分 先由各小组代表介绍本小组活动情况,给本组每一个同学打分 教师点评打分尊重同学们的评价,以鼓励表扬为主 《七律 长征》课堂实录 窦 桂 梅 第一课时 师:六年六班的同学,你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今年是二千年六十六年前,也是这个时候,九月二十六号,红军准备开始万里长征在万里长征这个征途上,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有许许多多无数的英雄甘洒热血我们在以前讲过的课文里,一定学过很多有关长征的故事有没有? 生:有 师:谁能说一说? 生:《飞夺泸定桥》 师:你说说讲的是什么内容? 生:讲的是把泸定桥的桥板卸下来,中国红军爬在铁链上匍匐前进,最后终于胜利了师:还有没有? 生:还有《金色的鱼钩》是一位老班长为了给同志们钓鱼自己活活饿死的事生:还有《丰碑》这篇文章写一位老红军在大雪天为了其他战友而活活冻死的事 师:还有一篇课文《倔强的小红军》也讲的是一位小红军为了不拖累陈庚将军——生:也被饿死了。
师:牺牲在茫茫的草地上那么,同学们刚才讲的都是课文用故事的记叙性写出来,今天我们要学篇课文,它是以诗歌的形式来写的作者是谁? 生:毛泽东 师:我们把课题齐读一遍 生:长征 师:作为一个六年级的同学,我觉得很多的内容,包括这首诗的意思,不应该老师给你讲,要靠自己来学 师:昨天老师印了资料发给同学们,要让你们调动自己的潜能来充分的自学师:现在先检查课文读得怎么样 生:(读略) 师:有一个发音不准确,“磅纭保痢? 生:磅礴师:找一名男生读 生:(读略)篇二:第一单元 长征之歌 第一单元 长征之歌 一.七律 长征 作者:毛泽东(字润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总纲)(总括红军所遇困难)(高度概括红军的英雄气概和勇敢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用夸张的手法,反衬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困难的形象)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用红军的感觉衬托形势危险和战斗激烈)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革命前途的向往)(作者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二.《长征组歌》两首 作者:萧华 其一:四渡赤水出奇兵 横断山,路难行。
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用兵真如神点名主旨的句子:毛.用兵真如神) 其二: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点名主旨的句子: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三.老山界 作者:陆定一 字词:满望 纵队 惊惶 攀谈 苛捐杂税 篱笆 绝壁 峭壁 骨碌 酣然入梦 蜷缩 矗立 捉摸 细切 咀嚼 呜咽 澎湃 督促 悬崖 马匹 索性 慰问 灌输 景致 打颤 课文背诵: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还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 ,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四.草 作者:王愿坚 湿漉漉 宿营 哨位 警戒 捂 火燎 焦灼 踉踉跄跄 徒手 为难 愠怒 惶惑 蒜苗 蔫巴 抽噎 嘱咐 围追堵截 沉雷一霎 飒飒 喘息 绽开 挎包 拽一把 撕掠 五.《长征》节选 泥泞 特写 遗容 猝然 惨然 愕然 怔 蓦地 娄 旋即 致哀 俯首 扳机 哽咽 篝火 万籁俱寂 马赛曲 纵情 倾听 急骤 纵身 先遣 战利品 牦牛 驮着 笼罩 疲惫 诵读欣赏 诗人 领袖 作者:任先青 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 写诗 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 常与马背上构思 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 战地黄花 如血残阳 成了最美的意象 有时潇洒地抽烟 抬头望断南飞雁 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 雪天更善畅想 神思飞扬起来 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 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 屈指数算 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轻易不朗诵 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 便成了世界的诗眼 嘹亮了东方 口语交际:1.主持人应具备哪些素质?(1)自信(2)说话自然洒脱,简洁明快,有时为了调节气氛,可试带幽默与风趣 (3)事先写好串联词,串联词要积极清新,重格调,营造气氛,重感情,新颖自然, 重交流 2.主持节目应注意哪些?(1)可发挥个性,但言谈要有所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