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三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学生版+教师版)_3.docx
24页中考三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学生版+教师版)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中考三模 道德与法治试题 注意: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在世界格局深刻变革、人类社会遭遇多重挑战的当下,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持续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新路径,中国作为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展现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正同各国携手共进,推动世界走向更加美好和光明的未来这表明中国( ) A. 抓住发展机遇,提升发展质量 B. 参与全球治理,改变世界格局 C. 彰显大国担当,促进共同发展 D. 把握时代脉搏,制定国际规则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担当 C: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持续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新路径,中国正同各国携手共进,推动世界走向更加美好和光明的未来这表明中国彰显大国担当,促进共同发展,故C符合题意; A:抓住发展机遇,提升发展质量体现的是中国谋求自身发展,与题文主旨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 B:“改变世界格局"夸大中国作用,故B说法错误; D:中国不能独自制定国际规则,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 某班道德与法治课老师在课堂上开展以“中国的科技发展”为议题的学习活动以下同学们搜集的素材,其中不符合本次活动主题的是( ) A.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任务实现30战30捷 B. 大飞机、高端医疗装备等攻关成果投入应用 C. 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新三样"发展势头强劲 D. 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助力各地乡村释放多元活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实现共同富裕、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现状的认识和理解 D: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助力各地乡村释放多元活力属于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不符合本次活动的主题; ABC:依据教材知识并分析题干可知,我国在尖端技术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因而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任务实现30战30捷;大飞机、高端医疗装备等攻关成果投入应用;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新三样”发展势头强劲均属于中国的科技发展的主题,故ABC符合本次活动的主题; 本题为逆向选择,故本题选D 3. 两会闭幕,但民主不会休眠。
十四五"规划编制、民法典草案编纂等工作过程中,有关部门多次征求人民群众意见,数百万条意见都得到认真阅读、整理;全国6500多个基层立法点,为公民参与各项立法搭建“直通车”这表明( ) A.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到实处的良政善治 B. 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C. 我国人民的民主监督意识不断增强,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D.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公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 A:“十四五"规划编制、民法典草案编纂等工作过程中,多次征求人民群众意见,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表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到实处的良政善治,故A说法正确; B: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B与题意不符; C: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法律规定的,不能不断扩大,故C错误; D:我国人民间接管理国家事务,故D错误; 故本题选A 4. 家电换成绿色节能新产品,汽车换成节能省油的新车……2024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组织开展全国汽车以旧换新促销活动,开设线上线下家电以旧换新专区,对以旧家电换购节能家电的消费者给予优惠。
上述举措( ) ①发挥了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②说明我国是资源大国,各类资源取之不尽 ③能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促进绿色发展④能更好地顺应智能、环保、个性化需求趋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走绿色发展道路 ③④:家电用节能新产品,汽车换成节能汽车,汽车以旧换新、家电以旧换新等都说明了我国坚持绿色的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以旧换新举措可以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促进绿色发展,可以更好的顺应智能、环保、个性化需求趋势,故③④符合题意; ①:发挥了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故①说法错误; ②:我国是资源大国,但人均占有量不足,资源取之不尽说法错误,故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5. 小豫在学校组织进行的“探索中原大地,打卡红色地标”社会实践活动中,参观了以下场所参加此项活动有利于( ) A. 弘扬民族精神,赓续红色基因 B. 全面继承传统,增强文化自信 C. 培养创新精神,构筑中国价值 D. 吸收外来文化,发展中华文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民族精神。
A:红旗渠纪念馆、焦裕禄同志纪念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都属于红色文化,参观它们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赓续红色基因,故A说法正确; B: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故B说法错误; C:题干没有体现培养创新精神、吸收外来文化,故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6. 以下数据能够说明( ) A. 目前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已经发生改变 B. 我国人口健康均衡发展,人口问题得到解决 C. 我国人口出生率低、增速趋缓,总体呈现负增长 D. 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在新时代已经不适用了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C:依据教材知识并分析题干可知,图表中2019-2023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数据表明:我国人口出生率低、增速趋缓,总体呈现负增长,故C说法符合题意; A: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故A说法错误; B: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还未能够解决,故B说法错误; D: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在新时代仍然需要继续坚持,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7. 土地流转、大力培养特色产业、探索引进培育农村职业经理人、大力发展院士农业等,在一套套极具针对性的“组合拳"下,一大批有理想、懂技术、会经营、敢开拓、善组织的青年化身新型农民,果敢地奔跑在乡村振兴的新征途上这让我们感受到( ) ①时代不断在发展,青年的就业观在发生转变②体力劳动者比脑力劳动者更值得人们尊敬 ③青年勇担时代责任,以实干、奋斗助力乡村振兴④我国农业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全靠新型农民助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职业选择、勇担历史重任 ①③:一大批有理想、懂技术、会经营、敢开拓、善组织青年化身新型农民,说明时代不断在发展,青年的就业观在发生转变;果敢地奔跑在乡村振兴的新征途上,说明青年勇担时代责任,以实干、奋斗助力乡村振兴;故①③说法正确; ②: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值得人们尊敬,故②说法错误; ④:“全靠”说法太绝对,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8. 2024年3月22日,在有“中国考古奥斯卡"之称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中,全国各省份22个考古项目激烈角逐,河南考古再次站上了C位。
自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启动评选至今,河南已有55个考古项目入选,总数领跑全国这说明( ) ①我省历史悠久,文化遗产资源丰富②中原文化底蕴深厚,成就灿烂 ③我省高度重视并发展文物考古事业④中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 ①②③:河南已有55个考古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总数领跑全国,说明我省历史悠久,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中原文化底蕴深厚,成就灿烂,我省高度重视并发展文物考古事业,故①②③说法正确; ④:题干没有体现中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9. 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审查认定属正当防卫依法不捕不诉261人,同比上升25.5%如某快餐店老板在与持刀闯入店内行凶的歹徒周旋时致其死亡,某棋牌室管理员在制止酒后持刀滋事者时致其受伤,检察机关均认定不构成犯罪这( ) ①彰显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立场②鼓励我们在面对违法行为时要直接反击 ③表明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④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司法维护正义。
①④:材料通过人民检察院对实施正当防卫的人认定不构成犯罪的事实,这彰显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立场;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故①④说法正确; ②:这歪曲了题文的主旨,故②说法错误; ③:人民检察院没有审判权,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0. 保障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实现人人享有人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举措带来的社会影响,以下推导正确的是( ) A.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行动→全国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杜绝违法犯罪的发生 B.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障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权→实现了让每个公民都享有更高质量的教育 C. 制定和完善一系列保障人权的法律法规→加强人权的法治保障→我国人权理想已经变成现实 D. 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幸福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和保障人权 D: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养老服务体系,有利于更好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幸福,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表现,故D说法正确; A:杜绝违法犯罪的发生,这一说法过于绝对,与现实实际不符,故A说法错误; B:让每个公民都享有更高质量的教育的愿望并没有实现,故B说法错误; C:我国人权理想并没有变成现实,故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11. 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保密工作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2024年2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这折射出( ) ①社会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