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学科2018 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pdf
24页1 2018 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 物理 一、编写说明 物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是根据《安徽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意见(试 行) 》和《安徽省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工作指导方案》的精神,依据国家教育部 制订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和我省各地所使用的教材,以及我省的 教学实际情况编写的 二、考试性质与目标 ( (一一) )考试性质考试性质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我省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状况的重要评价 手段之一,考试的内容和考查要求是对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最低要求,考试结果 是学生毕业、升学的参考依据 ( (二二) )考试目标考试目标 根据上述性质,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中各模块的内容标准 的具体要求,本纲要紧密围绕具有共同基础性质的物理基本知识和技能,明确规 定它们的考试水平要求,是物理学科教学质量评估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基本依 据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中关于知识的水平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 了解 A:能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 本特征理解 B:能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 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应用 C:在新情景中使用抽象的概念、 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系等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 准(实验) 》对技能的水平要求是能独立操作 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和教师组织考试复习,本纲要参照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把对知识的考试要求分为知道 A(即了 解)和理解 B(包括了应用层次的要求)两个层次;其中包括对实验内容(指实验 理论知识部分,以水平考试试卷中填空或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考试要求 2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物理物理①①( (必修必修) ) 第一章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 知识点知识点相关各知识条目的考试水平要求相关各知识条目的考试水平要求 水平层次水平层次 AB 一、 质点 参考 系和坐标系 1. 知道质点是一个物理模型, 即把所研究的物体 看成是没有大小和形状(或者虽然不能忽略物 体的大小和形状,但可用其上任意一点的运动 来代替整个物体的运动)而只具有质量的点 √ 2.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择参考系;能举 例说明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择的参考系 不同,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 3.知道坐标系是建立在所选定的参考系上,用以 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
√ 二、时间和位 移 1.能区分和正确使用时刻和时间间隔√ 2.知道位移是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 理量,即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 是一个矢量 √ 3.能分析说明常用的物理量中哪些是矢量(如: 速度、加速度、位移、力、场强等) ,哪些是标 量(如路程、时间、质量、电流、电压等) √ 4.能在坐标系(或坐标轴)上正确地表示出物体 (质点)的位置和位移 √ 三、速度 1.能根据速度的定义式 x v t ,正确说明物体的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物理意义;能说明速度 是矢量 √ 2.能根据速度的定义式进行一般的计算√ 四、实验:用1.知道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基本结 √ 3 打点计时器测 速度 构 2.知道打点计时器是使用交流电源进行工作的; 在纸带上打点的时间间隔由所使用交变电流的 周期决定,一般是 0.02s. √ 3.理解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所打点之间的距离表 示相应时间间隔内物体的位移大小 √ 4.能利用实验获得的纸带对被研究物体的平均速 度和瞬时速度进行测量和计算 √ 5.能根据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即 v-t 图 象)对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及其变化进行判 断和计算。
√ 五、加速度 1.知道加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 理量,其定义式为 t v a ,单位是 2 s/m. √ 2.能说明加速度是矢量,能根据 t v a 进行一般 的计算 √ 3.能依据 v-t 图象对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进行分析 和计算 √ 第二章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知识点知识点相关各知识条目的考试水平要求相关各知识条目的考试水平要求 水平层次水平层次 AB 一、匀变速直 线运动的速度 与时间的关系 1. 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做加速度不变 (大 小和方向都不变)的直线运动 √ 2.理解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 系式, 即 0 vvat; 能运用它进行相关的计算 √ 二、匀变速直 线运动的位移 与时间的关系 1.根据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能说 明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物理意义;并能 论证得出关系式 2 0 1 2 xv tat. √ 4 2.能运用关系式 2 0 1 2 xv tat进行论证和计算√ 3.能推导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 的关系式 22 0 2vvax; 并能运用该关系式进行 一般的论证和计算。
√ 三、自由落体 运动 1.知道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 动,称为自由落体运动 √ 2.能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 线运动,其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g,方向竖 直向下 √ 3.能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并能运用 它们进行相关计算 √ 第三章第三章 相互作用相互作用 知识点知识点相关各知识条目的考试水平要求相关各知识条目的考试水平要求 水平层次水平层次 AB 一、 重力 基本 相互作用 1.能正确作出具体情况中物体受力的图示√ 2.知道重力是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 的吸引而产生的;能说明物体存在重心;能正 确判断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 二、弹力1.知道弹性形变和弹性限度的物理意义√ 2.能说明压力、支持力和拉力都是弹力,并能正 确标出一般情况下各种弹力的方向 √ 3.经历实验“探究弹簧伸长与所受外力之间的关 系” ,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即胡克定律,关系式 为 F=kx,其中 k 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是弹簧 的形变量(即伸长或缩短的长度) √ 4.能运用胡克定律进行相关计算√ 三、摩擦力1.能结合具体问题说明静摩擦力的产生及变化特 点, 即两物体间静摩擦力 Ff的大小在 0 与最大 √ 5 静摩擦力 max F之间(写成关系式为:0<Ff≤ max F) 。
2. 能运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的规律, 即 Ff=μFN进行判断和计算, 其中μ叫动摩擦因 数, 其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 还跟接触面的情况(如粗糙程度)有关; N F表 示压力的大小 √ 3.知道滚动摩擦及其产生原因;知道当压力相同 时,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 四、力的合成 与分解 1. 能结合具体问题说明什么是合力及相应的分力√ 2.能 运 用 平 行 四 边 形 定 则 进 行 共 点 力 的 合成 √ 3. 经历“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过 程,并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 4.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 平行四边形定则;能根据具体情况对一个力进 行分解 √ 5.知道所有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 定则 √ 第四章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 知识点知识点相关各知识条目的考试水平要求相关各知识条目的考试水平要求 水平层次水平层次 AB 一、牛顿第一 定律 1.能正确表述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结合具体问题 加以说明 √ 2.能说明质量是量度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即 质量越大的物体,其惯性越大 √ 二、牛顿第二 定律 1.经历 “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力的关系” 的实 验过程,能对测量数据进行恰当地处理,并得 √ 6 出正确的结论。
2. 能说明实验过程中如何测量加速度、 提供外力、 改变物体的质量和如何平衡物体运动过程中受 到的摩擦力等 √ 3.能正确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关系式 F=ma 进 行论证和相关计算 √ 三、力学单位 制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几个被选定的基本物理量及 其符号:长度(l) 、质量(m) 、时间(t) 、电 流(I) 、热力学温度(T) ;知道上面几个基本 量单位的名称和符号:米(m) 、千克(kg) 、 秒(s) 、安培(A) 、开尔文(K) √ 2.能根据物理定律、物理量的定义式等推导出物 理量的单位 √ 四、牛顿第三 定律 1. 能结合具体问题说明什么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能正确表述牛顿第三定律;能运用牛顿第三定 律进行论证或解释问题 √ 五、用牛顿定 律解决问题 1.能对被研究的物体进行全面的受力分析、建立 坐标系、列出力与运动关系方程,以及进行规 范地解答等 √ 2.知道什么是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3.能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说明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 的平衡条件是合外力为零 √ 4.能利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进行一般的计算√ 5.能举例说明什么是超重和失重现象,并能进行 有关问题的分析和计算。
√ 物理物理②②((必修)必修) 第五章第五章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 知识点知识点相关各知识条目的考试水平要求相关各知识条目的考试水平要求 水平层次水平层次 AB 7 一、曲线运动1.能说明并正确画出质点做曲线运动时,它在某 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 2.能说明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3.能依据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说明物体做曲线运 动的条件,即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 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 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 4.能说明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研究处理平面内 (二维)物体运动(可以是直线运动,也可以 是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能运用平行四边形 定则进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 5.能进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如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等;能合理描述合速度或 合加速度的方向(可以是三角函数表示,也可 以结合坐标系进行语言说明) √ 二、平抛运动1.能描述“平抛运动”模型√ 2.能结合实验说明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 向上分运动的规律 √ 3.经历“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过程;并能对实 验数据进行正确地处理 √ 4.能对平抛运动进行计算,包括位移、速度和运 动轨迹的描述(数学形式)等。
√ 5. 能分析处理一般的抛体运动, 如竖直上抛运动、 斜抛运动等 √ 三、圆周运动1. 能说明做圆周运动物体的线速度的方向特点 (即 与圆弧相切) √ 2.知道做圆周运动物体的角速度大小的定义式 = t 、单位(弧度每秒 rad/s) √ 3.能说明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即线速度大小不 变的圆周运动) √ 8 4.能推导出圆周运动中,线速度的大小与半径、 角速度大小之间的关系vr;能运用该关系 式进行计算 √ 四、向心加速 度和向心力 1.知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的方向 指向圆心 √ 2.知道向心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 an= 2 v r =ω2r,并 能运用该关系式进行计算 √ 3.能说明向心力是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 指向圆心的合力 √ 4.能运用关系式 Fn=m 2 v r =mω2r 进行相关计算√ 五、生活中的 圆周运动 1.能大致说明铁路弯道的设计特点,即利用火车 重力与所受支持力的合力提供所需要的向心 力 √ 2.能对有关拱形桥、航天器和其它典型情况中的 物理问题进行一般的计算(即通过一般的受力 分析,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向心加速度公式等 进行计算) 。
√ 3.能举例说明离心运动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在 实际中的应用和危害 √ 第六章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万有引力与航天 知识点知识点相关各知识条目的考试水平要求相关各知识条目的考试水平要求 水平层次水平层次 AB 一、行星的运 动 1.了解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在中学阶段,可 以认为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太阳位于 行星轨道的圆心,且所有行星轨道半径的三次 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 √ 9 3 2 r k T . 二、太阳与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