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语文++】《怜悯是人的天性》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xftxx****9158
  • 文档编号:597862386
  • 上传时间:2025-02-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1.53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4.2《怜悯是人的天性》练习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愿意看见自己同类受苦的厌恶心理,使他不至于过于为了谋求自己的幸福而损害他人,因而可以在某种情况下克制他的强烈的自尊心,或者在自尊心产生之前克制他的自爱心我认为这是人类唯一具有的天然的美德怜悯心是我们这样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人最应具备的禀性,是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人类在开始运用头脑思考以前就有怜悯心了;它是那样地合乎自然,甚至动物有时候也有明显的怜悯之心的表现且不说母兽对幼兽的温情和在危险时刻不惜牺牲性命保护它们,我们经常看到,就连马也是不愿意踩着一个活着的生物的身体跑过去的我们很欣慰地看到《蜜蜂的寓言》的作者已不得不承认人是一个有感情和同情心的生物他以平淡和细致的笔调描述了一个动人的事例:一个被囚禁的人看见一头猛兽从一个母亲的怀抱里抢走了她的孩子,用尖锐的牙齿咬孩子的肢体,用爪子掏取他还在跳动的内脏他看到的这件事情虽与他个人无关,但他心中的感受是何等悲伤啊;目睹这种情景,而自己却不能对晕过去的母亲和垂死的孩子一伸援手,他难道不难过吗?……可以肯定的是,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

      它使我们在看见别人受难时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他在自然状态下,怜悯心不仅可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而且还有这样一个优点:它能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温柔的声音充耳不闻 它能使每一个身强力壮的野蛮人宁可到别处去寻找食物,也不去抢夺身体柔弱的孩子或老人费了许多辛苦才获得的东西在训导人们方面,它摒弃了“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样一句富于理性和符合公正原则的精辟格言,而采用“在谋求你的利益时,要尽可能不损害他人”这样一句出自善良天性的格言,尽管这句格言没有前一句格言完善,但也许更有用处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不应当在高深的理论中而应当在这种自然的感情中去寻找人即使没有受过教育的熏陶也不愿意做恶事的原因摘编自卢梭《怜悯是人的天性》)材料二: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材料三:孟子十分强调恻隐之心的政治意义,甚至从作为人性善端的“不忍人之心”中直接推导出了“不忍人之政”这可以理解为,他将理想政治建立在恻隐之心这种自然情感之上,在他这里,政治情感与自然情感表现出一种天然的同构性,政治情感是人对自身天然具有的情感的回归、发掘和充实统治者不断“反身而诚”,回归到自己的本心,基于天然地为他人的痛苦感到痛苦的情感,就会不忍心看到百姓受苦,其政令便有一个良善的出发点孟子相信,基于不忍人之心这种良善情感和动机的政治具有巨大的感召力,能使施政者和人民结成一个从上至下、同时由下而上基于情感意愿的情感共同体,从而成就理想政治——“王道”但是,如果将以上分析视为孟子关于理想政治的全部图景则是对孟子的过度简化在他看来,恻隐之心作为一种基本的道德敏感性,确实是面向所有可能的对象的,但这并不表明人的情感对于所有对象是同等无差的他以“爱有差等”这一命题作为重要补充,将情感根本上落实于家庭这一具体语境中,从而主张通过对家庭情感的“推恩”来成就理想政治孟子认为人的道德敏感性应在具体、特殊的家庭关系语境中具体地得到培育和扩充,主张人通过体会对家庭成员的情感感受,从而将心比心,推恩于家庭关系外的人。

      他相信,当家庭情感得以良好培育的时候,人的道德敏感性会相应得到发展,行为也会得到相应的规范,所谓“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卢梭政治哲学所彰显的精神则与儒家的仁政情感主义形成了鲜明对照 虽然在极度强调理性精神的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中,卢梭可被列为为数不多的重视情感的大师之一,这从其关于怜悯心之道德意义的深度挖掘剖析可见一斑;但较诸情感,其政治哲学依然更突出地映射出契约理性精神的烙印在肯定怜悯心可能具有的道德意义的同时,他反思了包括怜悯心在内的自然情感的不稳定性,甚至认为它可能与正义相冲突,因而在他看来情感——至少自然情感——无论如何不足以作为政治制度之根基在他看来,通过遵守契约,人们做判断和行动时诉诸的是理性,而不再是内心本能性的情感冲动,从而正义才得以取代了本能在这种理想政治中,契约不仅具有非情感所能取代的地位,而且最值得推崇的情感恰是那种基于契约、由契约塑造的情感在此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他与柏拉图的遥远呼应,激情、情感被视为善变、不稳定的,惟有理性才是不变、恒定的,“理想国”中正义的根基在于理性卢梭的社会契约本质上正是这种理性精神的体现摘编自武云《怜悯之心与理想政治—卢梭“怜悯心”与孟子“恻隐之心”之比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怜悯心往往先于人的自尊心和自爱心产生,所以能克制人们不至于过于为了谋求个人幸福而损害他人。

      B.卢梭认为怜悯心能直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这也是即使没有受过教育熏陶的野蛮人也不愿作恶的原因C.孟子认为政治情感与自然情感两者本质上是同构的,而后者往往就是前者在不同领域的回归、扩充与深化D.在卢梭的理想政治中,比起善变、不稳定的自然情感,基于契约的理性精神,更适合作为政治制度的根基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梭所举孩子被猛兽抢走伤害与孟子“孺子入井”的故事,情境构造有相似之处,都强化了读者对“怜悯心”的想象和体验B.卢梭认为“在谋求你的利益时,要尽可能不损害他人”之所以更有用处,是因为其更强调人怜悯的善良天性而非自私自爱C.孟子所谓“爱有差等”是指人的情感会由于对象不同而产生差异,将情感由家庭向外扩展“推恩”是实现“王道”的途径D.在对情感和理性关系的认识上,卢梭明显受到柏拉图的影响,两人都肯定理性对于正义的价值,而否认了情感的地位3.下列说法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所论孟子“恻隐之心”的政治意义的一项是(   )A.法不阿贵,绳不挠曲《韩非子》)B.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D.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孟子》)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怜悯是人的天性(节选)【法国】卢梭①我们不可像霍布斯那样,因为人没有任何善的观念,便认为人天生是恶人:因为人不知道什么是美德,便认为人是邪恶的;人从来不对他的同类效劳,因为他认为他对他们没有任何义务;人自认为他有取得自己所需之物的权利,因此便以为他自己是整个宇宙的唯一的主人既然这位作者是根据他自己提出的原则进行推理的,他的论点就应该这样来表述:我们在自然状态中对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的关心,丝毫不妨碍他人对保护他自己的生存的关心的,因此这个状态是有利于和平的,是适合于人类的然而他在书中所说的话却恰恰相反,因为他把为了满足许许多多欲望而产生的需要,与野蛮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而产生的需要混为一谈了:其实,这些欲望乃是社会造成的,而且,正因为人的欲望丛生才使法律成为必需的东西既然霍布斯认为恶人是一个强壮的孩子,那我们就要问:野蛮人是否也是一个强壮的孩子?如果我们承认他是一个强壮的孩子,那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如果这个人强壮的时候也像他柔弱的时候那样依赖他人,那么,什么过分的事他干不出来呢?他的母亲如果不及时喂他奶,他就会打她;如果他觉得他的弟弟招他讨厌,他就会掐死他;如果别人碰撞了他或打扰了他,他就会咬别人的腿。

      说自然状态中的人是强壮的,与说自然状态中的人需要依赖于人,这两种说法是矛盾的人只有在处于依赖状态的时候才是柔弱的;如果他无拘无束,不依赖他人的话,他早就是很强壮的了霍布斯没有看出:我们的法学家所说的阻碍野蛮人使用理智的原因,正好就是霍布斯本人所说的阻碍野蛮人滥用他们的官能的原因因此,我们认为野蛮人之所以不是恶人,其原因恰恰在于他不知道什么是善,因为防止他们作恶的,既不是智慧的发达,也不是法律的约束,而是欲念的平静和对恶事的无知②此外霍布斯还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愿意看见自己同类受苦的厌恶心理,使他不至于过于为了谋求自己的幸福而损害他人,因而可以在某种情况下克制他的强烈的自尊心,或者在自尊心产生之前克制他的自爱心认为这是人类唯一具有的天然的美德我认为怜悯心是我们这样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人最应具备的禀性,是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人类在开始运用头脑思考以前就有怜悯心了;它是那样地合乎自然,甚至动物有时候也有明显的怜悯之心的表现且不说母兽对幼兽的温情和在危险时刻不惜牺牲命保护它们,我们经常看到,就连马也是不愿意踩着一个活着的生物的身体跑过去的一个动物在它的同类的尸体旁边走过时,总是感到不安的。

      走进屠宰场的动物发出的哀鸣,表明它们对所看到的恐怖情景是感同身受的我们看到《蜜蜂的寓言》不得不承认人是一个有感情和同情心的生物书中描述了一个动人的事例:一个被囚禁的人看见一头猛兽从一个母亲的怀抱里抢走了她的孩子,用尖锐的牙齿咬孩子的肢体,用爪子掏取他还在跳动的内脏他看到的这件事情虽与他个人无关,但他心中的感受是何等悲伤啊:目睹这种情景,而自己却不能对晕过去的母亲和垂死的孩子一伸援手,他难道不难过吗?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4.甲文加点词“怜悯心”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_____________5.依据甲文,以下不是霍布斯观点的一项是(   )A.因为没有任何善的观念,所以人天生是恶人B.因为人不知道什么是美德,所以人是邪恶的C.因为认为对同类无义务,所以人不对同类效劳D.因为人是宇宙的主人,所以自然权利互不妨碍6.下列选项中属于作者所说“恻隐之心”的一项是(   )A.“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促织》)B.“任何违犯、偏离、背弃所谓规章的行为,虽说跟他毫不相干,也总让他忧心忡仲比如说有个同事做祷告时迟到了,或者听说中学生调皮捣乱了,或者有人看到女学监很晚还和军官在一起,他就会非常激动”(《装在套子里的人》)C.“李小二道:‘恩人休要疑心只要没事便好了只是小人家离得远了,过几时那工夫来望恩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D.“贾母听说,忙道:‘快带了那孩子来,别唬着他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那里见的这个势派倘或唬着他,倒怪可怜见的,他老子娘岂不疼的慌?’”(《红楼梦》)7.《怜悯是人的天性》(节选)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对核心观点的论证思路有何不同?结合材料进行分析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怜悯是人的天性(节选)(法国)卢梭①我们不可像霍布斯那样,因为人没有任何善的观念,便认为人天生是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2026学年上海延安中学高三(上)9月质量调研语文试题和答案.pdf 2024-2025学年上海四校联考高三(上)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和答案.pdf 2024-2025学年上海崇明区扬子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题和答案.pdf 2025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2025-2026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学期9月校际联考政治试题及答案.pdf 2025-2026学年辽宁省沈文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上学期开学考数学试题及答案.pdf 2025-2026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高三上学期开学考地理试题及答案.pdf 2025-2026学年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高三上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及答案.pdf 2025-2026学年辽宁省七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pdf 2024-2025学年上海松江区(五四学制)六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和答案.pdf 2024-2025学年上海闵行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和答案.pdf 2025-2026学年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高三上学期开学考化学试题.pdf 2025学年上海市初二上学期阶段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和答案.pdf 2025-2026学年上海华东师大二附中高一语文9月学情检测卷含答案.pdf 2024-2025学年上海实验学校高三(上)期中语文试题和答案.pdf 2025-2026学年重庆市七校联盟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pdf 2025-2026学年重庆市七校联盟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pdf 2025-2026学年重庆市八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历史试题及答案.pdf 2025-2026学年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9月返校联考数学试题及答案.pdf 2025学年上海华东师大二附中高二(上)语文9月月考卷含答案.pdf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