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pdf
16页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内容: 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单元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 线、面、体”之间的联系2. 从多种角度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3. 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4. 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的思想5.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用活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 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本单元主要通过五个活动, 引导学生学习面的旋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并参与实践活动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主要特点: 1、 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 引导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教材的第一个活动体现的内容是“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体”,这不仅是对几何体形成过程的学习,同时体会面和体的关系也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教材将此课题目定为“面的旋转”的原因。
教材呈现了几个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 在结合具体情境感受的基础上,教材又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通过快速旋转小旗,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空间观念教材还提供了若干由面旋转成体的练习 2、重视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是学生认识图形、 探索图形特征、 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在本单元中,教材重视学生操作活动的安排, 在每个主题活动中都安排了操作活动,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发展空间观念 如“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中,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来说明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并呈现了两种操作的方法:一种是把圆柱形纸盒剪开, 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另一种是用一张长方形纸卷成圆柱形再如本单元的最后专门安排了一个“用长方形纸卷圆柱形”的实践活动,先让学生用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一张横着卷成一个圆柱形, 另一张竖着卷成一个圆柱形, 研究两个圆柱体积的大小; 然后组织学生将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裁开, 把变化形状后的纸再卷成圆柱形,研究圆柱体积的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深化对圆柱表面积、体积的认识,并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合情推理时常用的方法 教材重视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圆柱的体积”教学时, 教材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由于圆柱和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直柱体,而且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由此可以产生猜想: 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也可能是“底面积高”在形成猜想后,教材再引导学生“验证说明”自己的猜想 在“圆锥的体积”教学时, 教材继续渗透类比的思想, 再次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另外,教材还注意转化、 化曲为直等思想方法的渗透, 如在验证说明“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时,引导学生把圆柱切割拼成近似的长方体进行研究,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教材在编排练习时, 选择了来自于现实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时,鼓励学生计算薯片盒的包装纸的大小、通风管需要的铁皮的面积、 压路机压路的面积等,由于实际情形变化比较多, 需要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有关数据进行计算。
在学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后,教材鼓励学生计算水桶的容积、圆木的体积、圆锥形小麦堆的体积、铅锤的质量等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将使学生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情感和态度课时安排: 7 课时课 题面的旋转主备教师本课共 1 课时,这是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 点、线、面、体 ” 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3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重点: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教学准备: 各种面、圆柱和圆锥模型教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栏删改栏一、活动一如图: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车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学生根据发现的现象(彩带随着车轮的转动形成了圆)说明自己的想法,并体验:点动成线二、活动二观察下面各图,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一个长方形;雨刷器扫过后形成一个半圆形学生体验:线动成面三、活动三。
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的旋状小棒,观察并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1. 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然后根据想象的图形连线 11(圆柱) 2 3(球) 3 4(圆锥)42(圆台)2. 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指名请学生说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四、找一找请你找一找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五、说一说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六、认一认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教师画出平面图进行讲解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七、练一练1找一找,下图中哪些部分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再和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的2下面图形中是圆柱或圆锥的在括号里写出图形的名称,并标出地面的直径和高。
3想一想,连一连4应用题八、全课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面的旋转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参考下载网址:教学反思:课 题圆柱的表面积主备教师本课共 2 课时,这是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3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准备: 圆柱体的瓶子、剪子教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栏删改栏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拿出圆柱体茶叶罐, 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工人叔叔做这个茶叶罐是怎样下料的? (学生会说出做两个圆形的底面再加一个侧面) 那么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说说自己的猜想)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研究圆柱侧面积1、 独立操作:利用手中的材料 (纸质小圆柱, 长方形纸,剪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2、观察对比:观察展开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3、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4、小组汇报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 ( 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 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即长宽底面周长高,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 侧= C 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rh如果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学生动手操作 , 动笔验证 , 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研究圆柱表面积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学生测量,计算表面积2、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3、动画: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三、实际应用1、解决书上的例题2、填空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可能是()形,也可能是()形第二种情况是因为()3、要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一般需要知道哪些条件()4、教材第六页试一试。
全课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高S侧ch 长方形面积长 宽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 2 参考下载网址:教学反思:课 题圆柱的表面积主备教师本课共 2 课时,这是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2、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教学重点: 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圆柱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教学准备:教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栏删改栏一、基本练习说说计算方法二、实际应用1、求压路的面积是求什么?说自己的想法,独立解答2、3、4、三、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参考下载网址:教学反思:课 题圆柱的体积主备教师本课共 2 课时,这是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切割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一教学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2. 通过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3. 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教学重点: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难点: 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 圆柱体学具教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栏删改栏一、复习引新1. 求下面各圆的面积 ( 回答)1)r=1 厘米;(2)d=4 分米; (3)C=6.28米要求说出解题思路2. 想一想: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 是怎样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 3. 提问:什么叫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 4. 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s 和高 h,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的体积 =底面积高 ) 二、探索新知1. 根据学过的体积概念,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 2. 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 ? 3. 公式推导 (有条件的可分小组进行 ) (1) 请同学指出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2) 回顾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 切拼转化 ) (3) 探索求圆柱体积的公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下实验,边观察边思考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与拼成的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教师演示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演示教具: 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 (数量一般为 16 个) ,然后把圆柱切开,照下图拼起来,( 图见教材 ) 就近似于一个长方体 可以想象, 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4) 讨论并得出结果圆柱体通过切拼, 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
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体的底面积相等, 这个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相等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板书: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