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某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合同段分离式双洞短隧道施工方案(附图).doc
64页十堰至天水国家高速公路甘肃段徽县(大石碑)至天水公路工程ST04标金徽隧道施工方案项目总工:钟 宝项目经理:吴邦安中铁四局集团七分公司十天高速公路甘肃段项目ST04标项目经理部二〇一三年七月二十日十堰至天水国家高速公路甘肃段徽县(大石碑)至天水公路工程ST04标金徽隧道施工方案文件编号:ST04-ZTSJ-SGFA-003版 本 号:A版修改状态:1次发放编号:编 制:刘晓龙复 核:周逢雨审 核:钟 宝批 准:吴邦安有效状态:受 控中铁四局集团七分公司十天高速公路甘肃段项目ST04标项目经理部二〇一三年七月二十日2目 录一、编制依据 1二、编制原则 1三、工程概况 1四、当地自然条件 2五、设计主要技术标准、施工难度 3六、主要工程数量 31、隧道工程 32施工条件 63金徽隧道部署及规划 83.1总体施工目标 83.2施工组织机构 83.3施工队伍配置及任务划分 103.4金徽隧道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103.5金徽隧道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104、金徽隧道工程方案 114.1总体施工方案 114.2施工测量 124.3洞口施工 124.4隧道开挖、支护、衬砌施工 14开挖法 144.5台阶法施工 174.6偏压明洞工程 194.7明洞回填施工 214.8洞门施工 214.9初期支护施工工艺 214.10超前长管棚施工 244.11超前注浆小导管 274.12砂浆锚杆 294.13中空注浆锚杆 304.14钢拱架 314.15格栅拱架施工 334.16喷射砼 344.17 YK558+900-ZK558+948.2人行横洞施工 355、结构防排水施工 376、二次衬砌 386.1衬砌模板台车 406.2二次衬砌混凝土的性能要求 416.3二次衬砌钢筋 426.4拆模 426.5养生 427、隧道路面工程 448、仰拱、电缆沟,中心水沟施工 489、洞内施工辅助作业 5210、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6011、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6112、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6513、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6814、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事故应急预案 7015、雨季施工安排 73附表一: 74隧道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74附表二工程管理曲线 42附表三 施工进度网络图 43附表四 洞内排水图 ……………………………………………………………………………442金徽隧道施工方案1、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工程总承包合同文件;2、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3、交通部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JTG/T F60-2009、验收标准(JTG F80/1-2004)及有关文件;4、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土建工程施工项目招标文件;5、对施工现场的实地勘察、调查资料;6、我公司积累的成熟技术、科技成果、施工工艺方法及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
7、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1.2、编制原则1、工期保障原则根据业主对本标段工程总工期及节点工期要求,科学组织施工,合理配置资源,计划安排周密,使各项分部工程施工衔接有序,资源利用充分,以保证总体施工计划的实现,从而确保总工期2、技术可靠性原则施工方案制订遵循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本项目工程特点,吸收国内外类似工程施工和管理的成熟技术,结合我单位相关施工的成功经验,选择可靠性高、可操作性强的施工技术方案,确保工程安全、优质、快速建成3、经济合理性原则充分考虑了工程的实际需要及我单位相应资源配置,力求方案经济合理,并在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以使施工方案优化,效率提高,施工成本降低4、安全、环保、职业健康原则以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为原则制订各项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施工现场全过程处于严密监控状态以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为目标布置施工总平面5、突出重点及难点的原则根据本项目工程特点,以隧道、桥梁工程为重点、以各分项工程的难点进行编制,总体上使施组具有重点、难点突出、内容全面、思路清晰的特点2、工程概况2.1金徽隧道简介十堰至天水国家高速公路甘肃段徽县大石碑(陕甘界)至天水公路属于“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起点位于陕、甘交界处,里程为YK542+000,接在建十堰至天水陕西段高速公路终点,是甘肃省一条重要的东南出口公路,是甘肃与陕西、四川经济交流与合作的主要纽带和桥梁,终点位于天水市皂郊镇,接天水过境高速公路起点,里程为K735+655.932。
本标段为ST04合同段,路线起点桩号YK555+518(ZY555+274),位于胡家河村,顺接ST03合同段路线终点,本合同段路线终点(K561+400)位于李家河赵家坝,路线全长5.939km金徽隧道左右总长890m,详见下表隧道设置一览表序号隧道名称起讫里程长度(m)净空(宽高)(m)备注1金徽隧道YK558+672~YK559+12845610.25×5 ZK558+712~ZK559+14643410.25×5 2.2、当地自然条件1、 地形地貌项目区属构造侵蚀剥蚀中山地貌,隧址区海波在920-1100m,地形相对起伏较大,沟谷较狭窄,山体陡峻山坡多基岩出漏,局部有黄土状粉质粘土及坡积碎石层覆盖,植被覆盖相对较好2、 特殊、不良地质研究区在在摩天岭北东向构造带的东北侧,其总体属于秦岭东西向构造带的西延,因而决定了本区构造线呈东西向延展的构造轮廓,长期构造发展过程均表现出收东西向构造活动带所控制,这就是本区总的特征,以北部宋家坝一人头山断裂带及南部沈家园-秦家坝断裂为界,把本区分为三个构造发展不同的断绝,南部为摩天岭家里褶皱带之北侧凹陷带地区,中部为秦岭印之褶皱带地区,北部为海西褶皱地区。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次调查,在隧道进口端通过一区域逆断层,走向为近东西向,倾向南呈弧形,但是未见断层通过隧道洞身,隧道处于相对稳定地段3、 水文地质沿线地下水划分为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四大类型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以泉的形式或潜流形式补给,隧址区地表植被较好,斜坡相对较陡,冲沟较发育,地表排泄条件相对较好,降水大部分沿地表斜坡流入谷底,少量垂直入渗到地表覆盖层孔隙,裂隙中,在相对隔水层附近受阻,形成暂时性地下水,其中一部分沿潜水面向河谷流动,形成渗水或间歇性流水,排泄到地表水体中,地下水得流向基本与沟谷坡向一致但坡度相对稳定金徽隧道围岩类别隧道名称起讫桩号长度(m)衬砌类型长度(m)洞门型式ⅢⅤⅣ金徽隧道YK558+672YK559+128456170165111端墙式ZK558+712ZK559+146137175143110端墙式隧道地质情况详细表2.4-1 围岩分段里程地质描述YK558+672~YK558+710ZK558+712~ZK558+740隧道进口段位于洛河左岸山体,洞顶围岩埋深0~50m,岩性以坡积块石、碎石土及粉质粘土为主,松散、土质不均,局部含大孤石,下部为青灰色强风化砂岩,局部夹薄层炭质灰岩、板岩及片岩,岩体较破碎,完整性差。
无稳定地下水,以滴水、渗水为主,围岩级别为Ⅴ级YK558+710~YK559+120ZK558+740~ZK559+120隧道进口段位于洛河右岸山体,洞顶围岩埋深35~125m,岩性为青灰色强风化砂岩,局部夹薄层炭质灰岩、板岩及片岩,岩体较破碎,完整性差无稳定地下水,以滴水、渗水为主,围岩级别在断层附近为Ⅴ级,其他为Ⅲ、Ⅳ级为主YK559+120~YK559+128ZK559+120~ZK559+146隧道出口段位于洛河河谷右岸山体,洞顶围岩埋深0~35m,岩性青灰色强风化砂岩,局部夹薄层炭质灰岩、板岩及片岩,岩体较破碎,完整性差无稳定地下水,以滴水、渗水为主,围岩级别为Ⅴ级出口端局部岩体易形成危岩体,对仰坡有影响,须加固或清楚 4、气候及气象本区属于北亚热带、暖温带和中温带三个气候,年平均气温11.3~14.8摄氏度,年降水量499~850毫米,年蒸发量1215~1367毫米,年均风速0.7~1.6米/秒5、 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拟建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地震烈度为Ⅷ度,桥隧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g,相对地震基本烈度Ⅷ度区2.3施工条件2.3.1交通情况根据现场勘查情况,本项目交通便利,主要利用G316线、S219线、S205线、S306线及乡村道路作为本标段大型机械设备及物资材料进场道路;利用地方道路作为主要进场道路,需新修便道至各施工点。
部分地段新修纵向便道与地方主线道路相接,少量利用村道需拓宽加固处理2.3.2水、电及通讯条件水情况:生活用水接入沿线村镇居民用水水源,工程用水从路线附近的洛河抽取,经净化处理后使用水量丰富,对砼无腐蚀性电力供应根据现场勘查情况,沿线电网发达,有供电输电线路及电力线延伸,电力情况供应良好施工前通过与当地变电所协调,施工时混凝土拌和站、桥梁预制场、钢筋集中加工场、隧道等各施工点,架设10KV施工专用线,委托供电所专业人员进行供电线架设、配置变压器,设配电房供电通讯情况当地移动无线信号较好,且村庄有线通讯为程控线项目管理人员配备移动、对讲机等通讯设备,各业务部门电脑接入网络,加强信息沟通2.3.3物资供应(1)片石、块片石、碎石、天然砂、砂砾沿线块石、片石、碎石材料储量丰富,运距较近天然砂砾储量有限,中粗砂质量较好,可在洛河河床中取筛各料场出产地材质量满足工程要求,主要料场分布情况见表1.1-6表1.1-5石料、天然砂砾、中粗砂料场一览表(2)水泥:水泥选择优质生产供应厂商,协议购入,交通便利,运输方便3)外加剂:外加剂选择优质生产供应厂商,协议购入,交通便利,运输方便4)其它工程材料:钢材、煤、木材、汽油、柴油等物资就近在购买,当地材料供应充足,满足工程需要,现场设料库存储各类工程材料。
⑸材料堆放a、砂石料仓必须设轻型钢结构防雨棚,钢结构顶棚起拱线高度不小于7m,高度满足机械设备操作空间;料仓隔墙采用顶宽50cm,底宽厚80cm的浆砌片石或40 cm厚混凝土分隔,隔墙两端、中间每隔10米应设加劲立柱,保证隔墙横向稳定,隔墙高度不低于2.5m,必须确保各个料仓间不串料仓内地面设不小于4%的地面坡度,分料墙下部预留孔洞向墙外排水,严禁积水b、外加剂、袋装水泥、掺合料库房采用砖砌房屋,尽量靠近拌和机,地面采用C20混凝土进行硬化在混凝土地面上,以方木、砖砌作为支撑,上搭5公分厚木板作为平台,将袋装水泥、外加剂等集中存放库房高度不小于4 m、面积不小于100 m2,储存物须离开地面30cm;离四周墙体30cm以上 c、袋装水泥垛高不得超过10袋,宜一车一垛库房每平方米堆放的材料重量不得超过1.5t/m2的标准d、不同品种、不同批次、不同生产日期的水泥、外加剂应分区堆放,并根据不同的检验状态和结果采用统一的材料标识牌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