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传统文化教师资格考试及答案.doc
28页中华传统文化教师资格考试试卷(第一期)地区: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1、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________、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子之庶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_________、治人之道2、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________________,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3、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小人怀土;君子怀刑,________________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_____________也6、_____________,据于德,依于仁,游于义7、益者三友,友直,_____________,友多闻8、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__________________;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9、生而知之者,上也;___________________,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0、友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以有挟也11、一日曝之,___________________,未有能生者也12、_______________,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13、社会主义公民的道德素质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______________、个人品德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15、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了中国作家___________,这是我国大陆本土获得的第一枚诺贝尔奖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儒学四子是指孔子、孟子、曾子和( )A子夏 B子思 C子路 D 颜回2、孔子提倡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 )A阴阳五行 B道法自然 C天人合一 D民贵君轻3、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 )A法律法规 B美德善行 C圆规曲尺 D圆形和方形4、《大学》的最后一章,围绕“平天下在治其国”的主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阐释,具体来说有五条,下列中不属于这五条之中的是( )A以身作则:君子应有“絜矩之道。
B民心的重要性: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C利与义的关系: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D武力的重要性:国无兵不足以御外辱5、下列不属于“四书”的是( ) A《中庸》 B《尚书》 C《论语》 D《大学》6、“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C双手交叉 D左手在上7、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 )A老子和庄子 B 汉高祖和汉武帝C孔子和孟子 D周武王和周文王8、“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 )A十五岁 B十六岁 C十八岁 D二十岁 9、在礼仪的基本原则中,( C ) 的原则是礼仪的核心 A宽容 B真诚 C尊重 D自律10、礼仪修养与人们的生活和事业发展密切相关,所以 ( ) 说:“不学礼,无以立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11、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主席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 )。
A文化体制的改革B增加文化建设的财政支持C规范社会道德体系D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12、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以下四点哪项符合报告的精神:( )A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坚持以政策为中心的创作导向C向少数民族推广汉语文化事业D分别开展各种阶层性文化活动三、翻译(每题4分,共24分)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2、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3、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6、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四、简答(共25分)1、《大学》一书向人们展示了儒家“三纲八目”的要义,何谓“三纲八目”?(6分)2、《中庸》中,孔子所提到的“五达道”和“三达德”分别是?(6分)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在这里,知道父母的年龄,为什么要又喜又惧?(6分)4、请简述一下孟子“术不可不慎”的观点7分)五、论述题(共12分)1、请区别“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与“贫而乐,富而好礼”。
论语)中华传统文化教师资格考试试卷及答案(第一期)地区: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1、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子之庶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大学)2、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大学)3、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6、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义论语)7、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8、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9、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10、友者也,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11、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1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13、社会主义公民的道德素质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15、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了中国作家莫言,这是我国大陆本土获得的第一枚诺贝尔奖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儒学四子是指孔子、孟子、曾子和( B )A子夏 B子思 C子路 D 颜回2、孔子提倡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 C )A阴阳五行 B道法自然 C天人合一 D民贵君轻3、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 A )A法律法规 B美德善行 C圆规曲尺 D圆形和方形4、《大学》的最后一章,围绕“平天下在治其国”的主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阐释,具体来说有五条,下列中不属于这五条之中的是( D )A以身作则:君子应有“絜矩之道B民心的重要性: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C利与义的关系: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D武力的重要性:国无兵不足以御外辱。
5、下列不属于“四书”的是( B ) A《中庸》 B《尚书》 C《论语》 D《大学》6、“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 A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C双手交叉 D左手在上7、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 C )A老子和庄子 B 汉高祖和汉武帝C孔子和孟子 D周武王和周文王8、“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 D )A十五岁 B十六岁 C十八岁 D二十岁 9、在礼仪的基本原则中,( C ) 的原则是礼仪的核心 A、宽容 B、真诚 C、尊重 D、自律10、礼仪修养与人们的生活和事业发展密切相关,所以 ( B ) 说:“不学礼,无以立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11、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主席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D )A、 文化体制的改革B、增加文化建设的财政支持C、规范社会道德体系D、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12、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以下四点哪项符合报告的精神:( A )A、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坚持以政策为中心的创作导向C、向少数民族推广汉语文化事业D、分别开展各种阶层性文化活动三、翻译(每题4分,共24分)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是一天清洗自己是不够的,应该每天都去清洗自己,一日一日的持续下去2、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君子在无人看到的地方仍慎重行事,在无人听到的地方仍心存畏惧,因为最隐蔽的事往往最容易被发现,而最幽微的事往往最容易被彰显,所以君子总是谨慎行事3、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在闲居时态度内心也要清清明明,行事也要恭敬,与人相处也要做到忠于别人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追求仁义这种本质的和谐,但表现形式却千差万别;小人追求形式的相同,但却背离了仁义这种本质上的和谐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真正的君子,即便处在富贵当中也不能使他骄奢淫逸,即便处在贫困之境也不能使他的心志动摇,面对再大的威胁也不能使他屈服。
6、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反过来自问,我所具备的真理是真实存在的,那么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事了;努力实行恕道,那么寻求仁德的道理就没有哪条比这更近的了四、简答(共25分)1、《大学》一书向人们展示了儒家“三纲八目”的要义,何谓“三纲八目”?(6分)答:所谓“三纲”,指的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不但是《大学》的宗旨和纲领,也是儒家“垂世立教”的最终目标;所谓“八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