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观经济学》讲义WORD版(高鸿业)第三篇 供给.docx
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微观经济学》讲义WORD版(高鸿业)第三篇 供给 第三篇 供应 第五章 厂商与生产理论 第一节 生产函数 其次节 一种可变要素下的投入产出 第三节 替代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 第四节 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第六章 本金 第一节 本金与利润 其次节 厂商追求最低本金的行为 第三节 短期本金 第七章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品供应 第一节 市场布局和完全竞争 其次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决策 第三节 厂商和行业的短期供应曲线 第四节 供应价格弹性 第三篇 供应 第五章 厂商与生产理论 第一节 生产函数 厂商是指在市场经济中以盈利为目标的生产单位,它可以是个体生产者,也可以是大公司厂商的概念与企业不同,它的外延比企业大,可以包括企业企业是有组织的生产单位。
在大量行业,生产以企业的形式举行,是由于企业比个体生产者有更多优越性最根本的优越性是俭约交易费用 以后各节均以利润最大化为假定目标 生产的实质是把投入品转化为产品的过程投入品就是生产要素,即为生产出产品所必需的一切要素 生产函数——在既定技术水平下,各种生产要素投入数量与最大产量之间的实物量关系其一般形式为:Q =f(x1,x2,?,xn),简明形式为:Q =f (L,K) 短期生产函数为:Q =f(L,k0) 长期生产函数为:Q = f(L,k) 其次节 一种可变要素下的投入产出 一、 产量曲线 1、总产量(TP)——劳动的总产量 TP =Q =f(L,k0)=f1(L) (原来第三章其次节的第一个图) TP曲线为S形,先递增地增加,后递减地增加,达成最高点后下降 2、劳动的边际产量(MPL)——劳动增加一个单位时,总产量的增加量 MPL = △TP/△L 当劳动的增加量分外小时,MPL =dTP/dL 劳动的边际产量——总产量对劳动量的一阶导数 MP曲线的变化趋势是倒U型的。
在图形上,总产量曲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值,就是各劳动投入量上边际产量的数值 总产量曲线始于原点,使边际产量曲线也始于原点当总产量曲线递增地上升时,边际产量曲线随着劳动投人的增加而上升当总产量的增加幅度在劳动投 入为1.5时达最大,边际产量曲线上升至最高点在这里,边际产量的一阶导数为0,对应于TP曲线上的拐点当总产量曲线递减地上升时,边际产量曲线随着劳动投人的增加而下降当总产量达最大时,边际产量为0(函数极大的必要条件是其一阶导数为0)当总产量下降时,边际产量为负 MP的变化不是由于劳动力的差异导致的 3、劳动的平均产量(APL)——单位劳动所生产的产量 AP曲线也是倒U型的就是说,随着劳动投人的增加,平均产量曲线也是先上升,后下降 平均产量与总产量的关系: 在图形上,平均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值(边际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上的点的切线的斜率),总产量曲线位置确定了,平均产量曲线的位置同样也就确定了 劳动的平均产量曲线也始于原点在总产量递增地增加段,平均产量曲线鲜明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而上升在总产量递减地增加段,虽然,新增单位劳动投人所增加的总产量已领先下降,但只要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依旧会增加。
换言之,只要边际产量曲线高于平均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就会持续上升在劳动投入达某一水平日,新增单位劳动投人所增加的总产量恰等于平均产量,即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时,平均产量曲线不再上升了这时平均产量曲线达成最高点以后,随着劳动投人的持续增加,边际产量持续下降,且低于平均产量,促使平均产量不断裁减,即平均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 当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上升;当边际产量低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下降因此,边际产量曲线恰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平均产量极大的必要条件是: TP)dAPLdL=dT d(1dTP1??2?TPLdLL ==0 dTPTP?dLL=0 MPL=APL 要素报酬递减法那么——在技术不变,其他要素投入数量不变时,连续地把一种投入要素增加到确定数量之后,所得产量的增量是递减的要素报酬递减法那么也就是边际产量递减法那么 技术变化和其他要素数量变化可以影响边际产量曲线的形态,但是不会变更要素报酬递减法那么 二、 生产的三个阶段 划分的标准是产出弹性 dTPTP/E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L=dLL=MPL/APL 第一阶段:投入量为0—L2段。
在第一阶段,EL>1,即MPL>APL 其次阶段:投入量为L2—L3段在其次阶段,EL<1,即MPL 第一阶段产出弹性大于1;其次阶段小于1;第三阶段小于0 其次阶段是可取的在这一阶段,先是劳动的平均产量达成最大,结果,总产量达最大,资本的平均产量达成最大,由于TPL最大时,APK也最大 第三节 替代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 一、 可替代的生产函数 二、 等产量曲线 只考察两种要素的处境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处境下,使产量不变 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各种组合的轨迹 (图5-2,) 三、 边际技术替代率 ——为使产量保持不变,增加一单位劳动可以裁减的资本投入量 MRTSLK = - △K/△L 当劳动投入量变化微小时,MRTSLK= -dK/dL 边际替代率其实就是等产量曲线上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Q?KdL?Q?MRTSKL= dK=?L MPK=MPL 资本对劳动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资本的边际产量与劳动的边际产量之比。
第四节生产规模与产量的关系 一、 规模报酬递增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