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样本).docx
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样本) 山东交通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 1.概述 1.1设计任务依据及概况 根据马路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举行本次施工图设计 本次初步设计为山东省烟台市境内省道228线阳安至孔镇二级马路新建工程,工程起点在阳安,桩号为K0+000,终点在孔镇,桩号K4+985.170,路线4.985170Km本工程全线按二级马路标准设计,根据沿线村镇的分布处境,并与现有马路和规划路网相结合,在相应的地方道路、机耕路、人行路上设置平交道口在排灌沟渠间设置涵洞、桥梁 1.1.1设计标准 (1)主线设计标准 本工程是按交通部颁发的《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22)规定的二级马路标准设计,计算行车速度80Km/h,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马路等级: 二级马路; 计算行车速度: 80公里/小时; 路基宽度: 12米 其中: 行车道宽度: 233.75 米 硬路肩: 231.5米 土路肩: 230.75米 (2)线形要素标准 平曲线半径: 一般最小半径: 400米; 极限最小半径: 250米; 不设缓和曲线和超高最小半径: 2500米 纵坡: 最大纵坡: 5% 最小纵坡: 路堑或其他横向排水不畅地段不小于0.3% 最大坡长: 1100米(坡度为3%时) 900米(坡度为4%时) 700米(坡度为5%时) 500米(坡度为6%时) 竖曲线要素: 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形一般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4500/3000米; 凹形一般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 3000/2000米; 1 竖曲线最小长度: 70米 (3)桥涵设计标准 桥涵宽度:与路基同宽; 桥涵设计荷载:马路Ⅰ级; (4)路面设计标准 路面设计标准轴载:100KN; (5)道路平面交错标准 平面交错路线尽可能为直线、并尽量正交。
当务必斜交时,交错角度应大于45度平面交错范围内的纵坡宜设置为平坡,当条件受限制时,纵坡不大于3%全体的平面交错口采取严格的安好措施,设置了警告标志、指路标志、限速标志等,在主要的交错口还设置转弯车道 1.1.2总体设计原那么 本工程为省道228线阳安至孔镇二级马路马路的新建路段,根据《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22)的要求,交通量的预料处境及马路的使用功能,确定总体设计原那么如下: (1)采用的技术标准务必得志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的需要 (2)制止不必要的滥用,工程创办时应适当超前考虑 (3)尽量的利用老路及山地,以降低造价 (4)沿线的中小城镇采取“离而不远,近而不进”的原那么,通过人口稠密地区时,在现有细致调查资料根基上,举行了多方案对比,尽可能裁减房屋的拆迁量除考虑房屋拆迁外,对管线的避让和动迁在初步设计选线时也举行了重点考虑,并作为线位的重要操纵点 2、确定马路等级和技术指标 2.1马路等级确实定: 根据JTG B01--2022《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一般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5000-15000辆的马路为二级马路,其远景设计年限为15年,它是为中级以上城市的干线马路或者是通往大工矿区,港口的马路。
计算设计年标准车型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NT公式为: NT=∑NiKi(1+γ) n-1 NT——远景交通量 Ni——某种车型的交通量 Ki ——某种车型的折算系数,参见下表(交通量换算采用小客车为标准车型) γ——年平均增长率 2 山东交通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 n——马路使用期末年年份——交通量统计年份 各汽车代表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表 车型 小客车 中型车 大型车 拖挂车 计算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NT 计算说明如下: 东风 NT =35031.53(1+8%)20-1=2265.7辆/昼夜 黄河 NT =415323(1+8%)20-1=3582.0辆/昼夜 江淮 NT =65323(1+8%)20-1=561.0辆/昼夜 拖挂 NT =150333(1+8%)20-1=1942.0辆/昼夜 远景交通量NT=8350.7辆/昼夜 计算可知,能够得志二级马路的交通量应选用二车道二级马路,能适用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交通量5000-15000辆/昼夜,远景设计年限为15年,计算行车速度为80km/h。
车辆折算系数 1.0 1.5 2.0 3.0 说明 ≤19座的客车和载重量≤2t的货车 >19座的客车和载重量>2t~7t的货车 载重量>7t~≤14t的货车 载重量>14t的货车 2.2马路技术指标的选用: 根据沿线地形和自然条件,确定计算行车速度,选用相应的技术指标,结果如下 计算 马路 等级 地形 行车 速度 (km/h) 二级 平原微丘 80 行车道 宽度 (m) 极限 路基宽度(m) 最小 半径 (m) 12 250 停车 视距 (m) 最大纵坡(%) 桥涵设计 车辆荷载 3.75*2 110 5 马路Ⅰ级 3、线形设计 3.1 平面线形设计 3 3.1.1选线 (1)选线的依据: ①道路选线就是根据路线的根本走向和技术标准,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质、地物及 其它沿线条件和施工条件等,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 ② 选线是道路路线形设计的重要环节,选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质量和工 程造价选线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 (2)选线的原那么: ① 在路线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先进的手段对路线方案举行深入、细致地研究, 在方案论证、对比的根基上,选定最优的路线方案。
② 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好、舒适、急速的前提下,使工程数量小、造价低、营 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宜轻易采用低限指标,但也不应片面追求高指标 ③ 选线应与农田根本创办相合作,做到少占耕地,留神尽量地不占高产田、经济作 物田或经济林园(如橡胶林、茶林、果园)等 ④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道路,应与周边的环境、景观相协调,并适当照管 美观留神养护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重要的历史 文物遗址 ⑤ 选线时应对沿线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举行深入的勘探,查清其对道路工程的影 响程度对于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岩溶、软土、泥沼等严重不良地质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一般处境下,路线应设法绕避;当路线务必穿过时,应选择适合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⑥ 选线时应重视环境养护,留神由于道路修筑以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与污染等 问题,概括应留神以下几个方面: a.路线对自然环境与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b.占地、房屋拆迁所带来的影响 c.路线对城镇布局、行政区划、农耕区、水利排灌体系等现有设施造成分割,而产生的影响。
d. 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e.汽车尾气对大气、水源、农田所造成的影响 f.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影响和污染的防治措施及其对政策实施的可能性 (3)原那么性方案对比 路线方案对比可分为质的对比和量的对比两个方面原那么性的方案对比,主要是质 的对比,多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这种方法不是通过细致计算经济和技术指标举行的对比,而是综合各方面因素举行评比主要综合的因素有: ① 路线在政治、经济、国防上的意义,国家或地方创办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 4 山东交通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 要求,以及战备、支农、综合利用等重要方针的贯彻和表达程度 ② 路线在铁路、马路、航道等网系中的作用,与沿线工矿、城镇等规划的关系以 及与沿线农田水利创办的合作及用地处境 ③ 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对道路的影响;要求的路线等 级与实际可能达成的技术标准及其对路线的使用任务、性质的影响;路线的长度、筑路材料的来源、施工条件以及工程量、三材(钢材、木材、水泥)用量、造价、工期、劳动力等处境及其运营、施工、养护的影响等 ④ 路线与沿线历史文物、革命史迹、旅行风景区等的联系。
影响路线方案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各种因素又多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路线在得志使用任务和性质要求的前提下,应综合考虑自然条件、技术标准和技术指标、工程投资、施工期限和施工设备等因素,用心选择、反复对比,才能提出合理的推举方案 (4)选线的方法 选定道路中线的位置按概括作法不同可分为实地选线、纸上选线和自动化选线三 种我们本次采用的是纸上选线,它是在已经测得的地形图上,举行路线布局和方案比选,从而在纸上确定路线,再到实地放线的选线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野外工作量较小、测设速度快;测设和定线不受自然因素干扰;能在室内纵观全局,结合地形、地物、地质等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因素,使所选定的路线更为合理缺点是纸上定线务必要有大比例尺的地形图地形图的测设需要较大的工作量和较多的设备 (5)选线的步骤: 一条路线的选定是一项研究范围由大到小、工作深度由粗到细、工作方法由轮廓到 概括,逐步深入的工作一般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 ①全面布局 全面布局是解决路线根本走向的工作就是根据马路的技术等级、及其在马路网中的作用,结合地形地物条件,在路线的起、终点及中间务必通过的操纵点间探索可能通行的“路线带”,并进而确定一些大的操纵点,将其连接起来,即形成路线的根本走向。
路线布局是关系到马路质量的根本性问题因此,在选线中首先应着眼于总体布局工作,解决好根本走向问题全面布局是通过路线视察、经过方案对比来解决的 ②逐段安置 逐段安置是在路线根本走向已经确定的根基上,再进一步加密操纵点,解决路线局 部方案的工作即在大操纵点间,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逐段定出中、小的操纵点逐段安置路线是通过踏勘测量或详测前的路线观测来解决的 ③概括定线 在全体的操纵点间,根据技术标准、结合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因 素,反复穿线插点,概括定出路线位置的工作这是一步更深入、更细致、更概括的工作概括定线在详测时完成 5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