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语文外国诗歌二首.docx
4页八年级语文外国诗歌二首 九外国诗歌二首教学目标1正确把握诗歌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2通过反复朗读及对关键诗句的理解,体会诗歌的主旨,理解诗歌中的意象3学习并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及创作风格,理解诗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重点学习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把握重点诗句,理解诗歌的情感教学难点找到合适点,进行比较分析时安排2时教学过程第一时一、导入新当代作家林贤治认为诗人有这样两类:一类属于天空,一类属于土地他说李白属于天空,而杜甫属于土地根据你所查找的有关惠特曼和叶赛宁的资料,你认为他们属于哪类?(学生自由回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风格特点林贤治认为:土地对于西方诗人来说,往往表现为一种“大地感”,惠特曼是其中最显著的例子还说:俄国诗人普希金、勃洛克是属于天空的,涅克拉索夫和叶赛宁,则是属于土地的从同学们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二位诗人都热爱自然,喜欢赞美自然今天我们就来走近这两位“土地”诗人二、诗歌朗读1学生朗读(预习反馈),学生点评(节奏、情感等)2教师范读,学生点评三、比较阅读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鉴赏这两首诗歌首先独立阅读、比较(约10分钟),写在笔记上。
然后同学自由交流(约10分钟)四、布置作业整理堂比较阅读的内容第二时一、朗读诗歌二、学生讨论学生发表个人观点要求:发言之前,先说自己从哪些或哪个方面进行比较,然后具体阐述三、教师总结首先表扬鼓励,再说老师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比较(不是答案,是交流)1情感比较同以自然为写作对象,但惠特曼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拜(崇拜它向上的原始的活力);而叶赛宁表达的是对人类无视自然生物的谴责,和对动物的真挚同情、热爱(也有人认为是对现实社会的委婉讽刺)让学生思考这点区别,并从诗歌中找到相关的诗句体会、说明2意象比较在惠特曼笔下,那株橡树中融合了诗人自我的形象与追求——“令我想到我自己”而《狗的歌》,诗人从旁观者的角度,写出了对母狗的深切同情(有人认为母狗与人类的关系,是影射社会中人与人的对立关系)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与经历主要分析《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3写作手法比较《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运用反复与象征如:描写橡树的“孤独”与“快乐”的诗句,运用了反复,强调了橡树的特征这株橡树,从整首诗来看,它是诗人个人经历的象征,更是诗人追求的一种精神——乐观、执著……《狗的歌》中诗人善用对比的方法而使对立的形象更加鲜明,母狗真挚的爱与人的残忍形成鲜明的对比;巧妙插入景物描写,衬托哀情,把母狗的悲痛描写得十分凄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母狗对小狗的爱和母狗内心的凄凉。
四、结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的对比点,我们还可以和诗人其他的诗歌进行对比,也可以和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更鲜明地感受到作品的风格、思想感情……我们曾说,这两位诗人都是“土地”诗人,不仅仅因为他们在诗歌中用炽热的诗句赞美自然,更重要的是他们能以深厚的、宏阔的大地感,歌咏一种力量,一种大爱的情怀希望后同学们能读一读他们的诗歌,用诗人的情怀去生活,去关注世界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两首诗2外选择一首诗和文其中一首进行对比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