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46590359
  • 上传时间:2024-01-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0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学习重点:人耳的构造,骨传声和空气传声学习难点:听到声音的过程I. 预习案:一、教材助读:阅读课本16-17页“人耳的构造”部分知道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过程阅读课本17页部分知道骨传导二、预习自测:耳朵有那几比分组成三、我的疑惑: ★教师对预习案完成情况的评定等级: --------- 积分:---------II. 探究案:一. 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过程:阅读课本16-17页“人耳的构造”部分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振动,这种振动经 及 _______传给 ,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 ,人就听到了声音如果在听觉神经处发生了病变,这种耳聋叫做 (选填 神经性耳聋、非神经性耳聋),如果在其他部分发生了病变,这种耳聋叫做 二.骨传导: 阅读课本17页“骨传导”部分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 、 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阅读课本18页科学世界“双耳效应”部分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 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 、 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板书设计和学生展示安排或学生课堂记录III. 板书设计和学生展示安排或学生课堂记录 板书设计和学生展示安排或学生课堂记录学生展示安排当堂训练:1、感知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 及 传给 ,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换句话说就是: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 3、声源到两只耳朵的 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 、 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 4.下面情况中不能通过骨传导听到声音的是(   )A.贝多芬耳聋后,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住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B.听小骨损伤          C.听觉神经损坏          D.鼓膜破损 5.(2005芜湖)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            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6. 下列属于骨传导引起听觉的是:(    )A.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跳          B.同学们在教室里听到老师的讲话声C.捂住耳朵,把振动的音*尾部抵在牙齿上听到的声音     D.小明听到小华骨关节运动时发出的声音7. 在很多电影院里,为了更好的体现影片的效果,往往在剧场的各个方位都装有大大小小的音箱,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   )A.使观众听到的声音响一些       B.使电影院里各个座位上的噶都能听到声音C.使观众听到的声音更清楚些     D.利用双耳效应,让观众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产生立体声效果8. 助听器的主要作用是:  (   )A.传导声音       B.增大声音的响度 C.修复人耳中损坏的部分       D.以上说法都正确9. 课堂上,胖胖在偷偷的吃饼干,第一次他把饼干快速的塞进口中用力咬了一下,他自己听到很大的“卡嚓”声,他吓的惊恐的望着讲台上的老师,发现不但老师没有任何反应,就连同桌都没有意识到,看到大家都若无其事,胖胖十分开心,心想吃饼干是不会被发现的,于是他大胆的一块接一块的吃得喷香的,直到老师把他抓起来。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除了能学道要老老实实做人,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在课堂上千万莫违纪,违纪必被捉的道理外,还能说明什么样的物理知识,请大家说说看. 10.   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    )A.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觉神经B.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C.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神经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11.(选做)用录音机录下一段自己朗读课文的声音,自己和同学一起听听这段录音,你听到的自己声音和同学们听到你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和不同吗? 检测得分:_________ 等级:_________ _________教学反思(教师 ) _________学后收获(学生)_________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