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山中访友》教案设计.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金诺****简谱
  • 文档编号:274012404
  • 上传时间:2022-04-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7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山中访友教案设计设计说明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篇文章景物优美、写法独特、感情真挚、语言精彩,许多描述以极富变化的句式来表现,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好材料教学中应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突破理解句子的难点,在朗读中揣摩语言,感悟写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制作教学课件2)设计“学生课堂活动卡”与“学生课前预习卡”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引入情境导语:(教师板书课题)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作者要去山中拜访自己的朋友)什么样的朋友会住在山里呢?他到底是谁呢?快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李汉荣先生去看看吧!设计意图:从课文题目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二、听读课文,检测预习1.教师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边倾听边看书。

      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与朗读句子时的语气2.教师检测学生预习字词情况1)教师出示课件:读一读下面的词语栀子花、幽径、德高望重、凝望、扎进、流淌、树冠、汩汩、吟诵、唱和、雄浑、陡峭、悬崖、衬托、湛蓝、津津乐道、纹理、蕴含、奥秘、犬吠)(2)指学生认读这些词语,教师及时纠正字音津”是前鼻音)(3)引导学生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扎进”的“扎”应读成zhā,“树冠”的“冠”应读成ɡuān,“唱和”的“和”应读成hè),教师强调读音4)引导学生找出容易写错或读错的生字,并提醒其他同学注意易错字:“邀”的笔顺先里后外,里面的反文旁最后一笔是点;“瀑”右侧下面不是“水”,最后一笔是点)(5)教师范写“邀、瀑”这两个生字,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提醒学生注意:“瀑”左窄右宽,左边“氵”略偏上,右边横画间距稍密)(6)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教师随机指导7)学生练习书写其他生字,教师指导其他字多是左右结构,基本都是左窄右宽,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左右的大小避让)3.教师小结并过渡:同学们能够认真地预习生字词,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下面老师还要检测一下你们预习朗读的情况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找一找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你对作者的哪个“朋友”最感兴趣?可以在旁边作一下批注。

      2.作者和他的朋友感情怎样?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圈画出重点词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独立探究问题,教师巡视指导2)学生交流作者在山中拜访的朋友有哪些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3)学生朗读自己感兴趣的语句,再谈谈体会设计意图:利用课文朗读录音,引领学生进入文中的优美意境在检测预习过程中,巩固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并针对难写字进行示范与指导,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根据“阅读思考”里提示的问题,在独立探究中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四、揣摩开篇,幸识“老友”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独立探究:作者在拜访朋友时的心情是怎样的?透过字里行间去寻找教师巡视指导1)学生朗读汇报预设:①(有感情地朗读)“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作者的心情很好因为他一出门,就沐浴在清凉的微风中,风中还有露水濡湿泥土的清香,更有栀子花盛开的甜味,如果作者心情不好,是体会不到这些的②(有感情地朗读)“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读这句话时,我仿佛亲眼见到作者独自一人,高高兴兴地走在一条僻静的小路上,去拜访自己的朋友。

      2)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齐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好心情2.过渡: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兴高采烈地去拜访他的第一个朋友——古桥3.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教师利用课件出示阅读小提示1)在作者眼中,古桥是一位怎样的朋友?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感受最深的词语和句子2)作者在描写这位老朋友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①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自主圈画批注②小组合作探究:老桥的品质和作者运用的修辞方法,教师巡视指导4.全班交流: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老桥的品质及作者的描写方法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1)“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①理解“德高望重”②结合具体词语谈自己的体会站了几百年”说明老桥十分古老,一个“站”字写出了老桥几百年来一直默默无闻地为人们奉献的可贵品质)③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对老桥的赞美之情2)“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①抓住“弓着腰”进行理解感悟A.结合图片,引读理解师:弯弯的桥拱就像——生:老人弓着的腰啊!师:它身上爬满了藤蔓,就像——生:老人的皱纹啊!B.想象说话读完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②有感情朗读句子,读出对老桥的敬佩之情。

      3)“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说说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老桥,一直弓着腰,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默默地为人们服务着,没有一句怨言老桥的这种精神太让人敬佩了!)(4)“那座古桥……唯有你依然如旧指导学生读出对老桥的敬佩与赞美之情设计意图: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尊重学生的独立阅读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在交流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及精彩的写法,感悟老桥无私奉献的品质五、精设作业,内化文情课件出示: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2.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指名读一读,帮助学生明确作业内容设计意图:读是理解的基础引导学生在朗读练习中,为下节课的深入学习做好充分准备作者拜访的第一个老友是学习的一个重点,语言优美,意境丰盈,引导学生背诵,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第二课时一、检测作业,引入情境1.教师听写词语:津津乐道、侠客、蕴含、邀请、瀑布、陡峭、身躯学生在小组内批阅,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生词掌握情况2.课件出示:老桥图片,请学生欣赏1)引导学生观赏图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2)导入: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继续去拜访他的其他朋友设计意图:利用听写词语,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图片,唤醒学生记忆中的老桥,引导学生在背诵中再次感受作者与老桥之间深厚的“友谊”二、情望“知己”,品“诗”会友1.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进行探究性学习1)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作者在这段中拜访了哪些朋友?(鸟儿、露珠、树)(2)探究:作者与树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根据自己对具体语句的感悟进行交流师:作者与树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呢?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来表达自己与树之间的情谊呢?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预设:①(有感情地朗读)“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从这两句话中知道了树与作者是非常好的朋友,树是作者的知己当作者走进树林时,每一棵树都在深情地看着作者②知己应该就是彼此很了解对方,有什么烦恼或开心的事,都愿意一起分担或分享的朋友③作者早就是这树林里的常客看,当他一走进树林,鸟儿就欢快地和他打招呼了露珠也默默地向他点头示意而树,似乎已思念他很久了,一看到他,就高兴地望着他④(有感情地朗读)“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我认为作者在这些语句中运用的是联想和想象的表现手法,透过这些语句,我发现作者与树完全融为一体,可见他们之间的默契小结:写景的文章加入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文章就会变得鲜活了,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渗透着作者丰富的情感…………(3)齐读第4自然段,读出作者对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感受作者与树之间的默契2.探究性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1)自由朗读这一部分,找出作者又写了他的哪些朋友2)把自己喜欢的“朋友”读给同学们听3)探究:作者采用第三人称与第二人称转换的写法对表达情感所起的作用用第二人称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更加充分)(4)过渡: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表达出自己对这些朋友的喜爱之情,多么优美的语言,读起来就像一首朗朗上口的诗歌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配乐诗歌(由第5自然段改编而成——你好,清凉的山泉……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教师与学生进行配乐朗读,共同感受作者优美的语言和意境6)导思:那么,作者在这山中,还有可能看到谁呢?作者会怎么和他打招呼呢?现在请同学们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动笔写一写7)学生动笔写,教师巡视指导8)小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其恰当的鼓励或表扬。

      3.小结并过渡:老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都与作者亲切地打着招呼,那么接下来,作者又去拜访了谁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在有感情地朗读中感悟作者与树及山里的一切的默契情谊将第5自然段改编成诗歌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配乐朗读,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进行续写诗歌,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三、“身”入“仪式”,雨后辞别1.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小组合作探究:文中写的“仪式”是什么意思?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1)全班同学在朗读中交流自己的感悟师:作者又去拜访了哪些朋友?你喜欢哪些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预设:“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我想“仪式”的意思应该是作者送别落花、落叶融入泥土的过程2)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共同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和意境2.阅读提示:请同学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看看它们与开头的两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独立探究。

      2)全班交流自己的感悟3)教师小结:作者采用首尾呼应的写法布局谋篇,读起来结构严谨、通畅完整,值得我们在自己的习作中借鉴运用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仪式”来揣摩作者的语言,剖析作者的情感利用课件,点拨学生对难句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作者首尾呼应的写法四、巧设作业,积累延伸课件出示:作业乐园,教师边读边讲解1.课文语言优美,意境引人入胜,是值得积累语言的好材料请同学们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抄写在积累本上,并试着背诵下来2.《山中访友》在选入课本时有改动,请查阅原文,对比读一读,看看有哪些变化,再和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的阅读感受设计意图:全面了解作者资料,在回文朗读中领略作家风采,继而向学生推荐阅读作者的作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布置作业,注重学生对语言的积累与阅读的拓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形”变而“神”不变的教学效应课文第5自然段中,作者采用排比句,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