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复习学案(新版)粤教.pdf
4页第七章复习【学习目标】1. 复习巩固溶液的定义、组成、特征2. 复习巩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3. 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 学会应用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 了解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外界因素4. 能进行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复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重难点】 溶液的定义、组成、 特征;饱和溶液 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固体物质溶解度,学会应用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能进行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复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三、知识清单(独立填写下列空白)1、 溶液的基本特征为、 溶质可以是体,也可以是体或体,通常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都是,溶液是由和组成,溶液的质量= + 2、加快固体物质溶解于水的方法有、3、物质溶于水后能使溶液温度升高的有,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的有,溶液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有4、举例说出常见的乳化现象等;常见乳化剂有等物质5、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大多数溶质)特殊: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不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注意: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6、固体物质溶解度: 1)定义:在下,某固态物质在溶剂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
2)四要素:条件:标准:状态:单位:3)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外因: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如;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较平缓,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如;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如;7、气体溶解度: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和;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8、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稀释:稀释前后不变,即稀释前溶液的质量稀释后溶液的质量9、溶液的质量( m ) 溶液的体积( V) (p)10、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为:、11、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的固体溶质一般用的方法得到晶体 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固体溶质,一般用的方法使溶质结晶析出12、对于不溶性固体和可溶性固体混合物,一般用法进行分离,实验时的操作要点:“一、二、三”跟踪练习】教材 217 页练习【七】第 3、4、6、7、8(独立思考,有疑惑的小组内讨论交流)【达标检测】1、下列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溶液的是()A.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锰B.液氧、稀硫酸C.蒸馏水、冰水混合D.氯化氢气体、稀盐酸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的是()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B.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C.溶液的均一性是指整个溶液里溶质的分布是均匀的D.海水是溶解有多种溶质的溶液3、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加入 50g 水后,变为 10% ,则原溶液的质量为()A.100gB.50gC.150gD.200g 4. 右图是 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P点的含义是;(2)t2时,将 60gA物质放入 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其质量为 g;(3)若将 A物质从 A和少量 B的混合溶液中分离出来,宜采用的提纯方法是;(4)将 t2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5、“黄铜”是铜锌合金,比纯铜耐腐蚀,街头许多“黄色”饰品就是用它来制作的。
现取 20.0g 某种黄铜投入 100g 某浓度的稀硫酸中,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溶液和残余固体放热总质量为119.8g请计算(1)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g2)这种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所用稀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