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原卷版).docx
7页楚雄州中小学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1、2、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图所示是召卣(西周早期的盛酒器)和其内壁铸铭文,共7行44字,记述了周王将毕地(今渭水的北岸地区)“方五十里”赏赐给贵族召这些铭文( )A. 对探究西周早期的社会状况的史学价值不大B. 体现了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C. 为研究西周早期的分封制提供了重要资料D. 表明了周王直接控制着地方行政2. 下表所示为汉代在西南各郡中任职的西南籍郡太守的籍贯情况(部分)这些太守任职安排主要是基于( )任职郡太守的籍贯蜀郡2位,广汉郡人巴郡4位,蜀、群柯、广汉郡人广汉郡1位,蜀郡人犍为郡3人,巴、蜀郡人越巂郡2位,广汉、巴郡人益州郡4人,巴、蜀、广汉郡人A.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 减少政府财政负担 C. 笼络地方豪族势力 D. 推动民族交往交融3. 东晋葛洪曾指出,江南人慕效洛阳的书法、语言、哀哭和居丧,如“转易其声音,以效北语……乃有遭丧者而学中国哭者”。
当时,洛阳玄风传播到江南,清谈要说标准的洛阳话,洛阳话成为南朝的官话这反映出此时期( )A. 南北政权文化互动频繁 B. 中原文化具有一定优势C. 中原文化广布大江南北 D. 南北区域文化差别不大4. 元朝末年,在编修宋朝和金朝的历史时,元统治者强调“金、宋死节之臣,皆合立传,不须避忌”这反映出当时( )A. “四等人制”被废除 B. 金、宋的正统性遭到否定C. 民族关系深度交融 D. 理学文化对史学影响5. 明朝嘉靖年间李元阳编撰的《大理府志》就有“紫蓣”,即紫薯的记载;万历时期,云南省各地都已经有番薯种植的记录明朝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东莞人陈益从安南(今越南)首先将番薯引入广东据此推断,甘薯传入中国( )A. 很快推广至江南 B. 养活了众多人口 C. 有多种传入途径 D. 并无确切的时间6. 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市化率增长的重心,从传统的内陆地区,沿大运河地区、军事重镇转移到沿海、沿江地区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条件是,中国( )A. 中央权力不断下移 B. 通商口岸的开辟 C. 城市化水平的提升 D. 交通运输的进步7. 1913年12月2日《知事任用暂行条例》及《知事试验暂行条例》颁布后,各地有资格应试者纷纷来北京应试,1914年2月、4月、9月和1915年5月,内务部共进行了四届县知事试验,参加者共计2万余人,通过试验者4597人。
知事选任考试的实行反映出当时( )A. 北洋政府加强中央权威的考量 B. 文官中政治与管理的分离C. 考试院的权力渗入到基层政府 D. 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活跃8. 下表所示为1927年与1930年民族工业(部分)的发展情况对比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工业品1927年产量1930年产量棉纱2073万包2381万包棉布900万余匹1600万余匹面粉1950万包3043万包A. 南京国民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 B. “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C. 北洋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D. 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9. 1979年,台湾中国时报发文说,中国应该统一,这是“分裂的中国两边人们共同的愿望”台湾联合报社举办“从中国历史文化看台湾的现在与未来”座谈会,认为台湾同大陆“最后应该是统一的”;台湾知识界要“努力构思提出方案”,使两岸“往共同可协调的方向迈进”这反映出( )A. “一国两制”得到台湾民众的认同 B. 台湾知识界浓烈的家国情怀C. 海峡两岸形成了共同的历史认识 D. 知识界开启了海峡两岸交往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从建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国有企业改组改造,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1992年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这一改革历程( )A. 体现出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B. 反映出改革重心由经济体制转向政治体制C. 为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注入发展动力 D. 促成了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圆满解决11. 从新王国时代开始,古埃及人通过贸易往来、军事征战与外部世界建立了较为密切的联系,通过与西亚文化以及希腊文化的交往,古埃及传统文化的内容得以丰富,而又对后来的希腊、罗马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这可用于说明( )A. 古代区域文明的互鉴 B. 和平交往是古文明间交往的主流C. 古埃及文明绵延持久 D. 地中海区域诸文明起源同步性12. 10世纪时,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把大量财产和特权赐予教会,使得大量高级教士成为国王的高级官吏;奥托视公国和伯爵领为国家行政区而非采邑,公爵和伯爵也成了国家公共职位这表明当时的德意志( )A. 教俗政权二元并立 B. 王权呈现集中化的趋势C. 民族国家形态完备 D. 封君封臣制度较为完善13. 1906—1911年,伊朗爆发了立宪革命,期间伊朗民主党提出,“我们必须创立一个伊朗的民族主义,如果人们讲不同的语言,信仰不同的神,对我们来说是不要紧的。
在我们的观点上,各个种族之间是没有区别的,我们应当只认同一个民族—伊朗民族”伊朗民主党这一论述( )A. 否定了宗教对伊朗社会的影响 B. 提出了民主共和的政治诉求C. 旨在增强伊朗人的国家认同感 D. 以反对种族歧视为主要目标14. 英国占有印度后,英语成为印度的一种官方语言英国人在印度建立了教育机构,如印第安纳大学和贝尔格莱德大学英国还在印度创建了新的社会组织,在医疗、法律和建筑领域改善了印度的现代化设施这说明( )A. 英国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加深 B. 印度殖民地化色彩浓厚C. 印度借助于英国实现现代化 D. 英国殖民侵略的破坏性15. 1921年3月,苏俄政府规定取消作为国家收购粮食、原料和饲料办法的余粮收集制,实行实物形式的农业税;完成纳税义务以后剩余的全部粮食、原料和饲料,由土地耕种者自己全权处理支配这( )A. 体现了农业与工业互补 B. 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C. 加速了外国资本的引进 D. 有利于城乡经济交流16. 下图是1992——2014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GDP(国内生产总值)、资本和劳动力增长示意图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探索成效显著B. 发达国家的科技竞争力逐渐下降C. 经济全球化中利益分配发生逆转D. 世界经济重心转移至大西洋东岸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凡省试合格的登科人(进士、诸科)须奏名呈上,让皇帝亲自审阅,故称“奏名进士”,又称“正奏名”特奏名是指那些已经通过地方发解试,而省试或殿试落第的举人,一举再举仍落第,积累到一定举数、到达一定年龄,可特与奏名径赴殿试,分五等赐予科第出身、官衔,从而获得一命之官或助教之类的虚衔此制始于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年),以后历朝相沿如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诏礼部贡院,进士六举、诸科九举以上者,虽不合格,并许奏名经殿试后,共得“六举特奏名进士郭震以下七十八人自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起,特奏名殿试三年一次,与正奏名殿试同步,熙宁六年(1073年),特奏名总数达691人宋人说:“国朝科制,恩榜号特奏名,本录潦倒于场屋,以一命之服,而收天下士心尔——摘编自龚延明《论宋代皇帝与科举》(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特奏名”之制的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特奏名”之制实施的历史影响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法国国民公会通过法案,于1794年3月11日成立“公共工程中心学校”,由内政部领导并于1795年9月1日,将学校更名为巴黎理工学校。
执政后的拿破仑在视察巴黎理工学校的时候,受到蒙日等学者的倡议影响,通过法案确定巴黎理工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传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和制图技术,特别是为炮兵、工兵、路桥、造船、军用和民用工程、开矿和地理等技术性的公立专科学校输送学生”自此,这所为适应战争需求而创建的新型专科学校,确立了作为基础性学校的功能,而旧王朝留下的高等专科学校则转型为应用学校,从基础学校毕业的学生再到应用型学校加以训练即可成为各种专业人才——摘编自周敏娟、周文佳《拿破仑的教育改革思想探析》材料二 京师大学堂在1898年筹划时就非常重视科学课程的设置,但其真正实施科学教育是在1902年之后京师大学堂的科学教育变革主要体现在科学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师选聘上京师大学堂的科学教育变革历程集中透射出中西文化强烈冲突、碰撞和融合的过程大学堂科学教育的变革得益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科学要素,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实现了并立与融合,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开始动摇传统治学方式的根基,近代早期的本土科技人才成为社会变革的中坚力量——摘编自吴云鹏《京师大学堂科学教育变革中的文化碰撞—基于课程改革的视角》(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8世纪晚期巴黎理工学校和19世纪晚期京师大学堂办学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两所学校创建的相似原因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联邦德国的医疗保险分为法定保险和志愿保险前者由政府开办,涉及总人口数中的88%,按照参与对象不同分为普通疾病保险和农村人口疫病保险志愿的私人健康保险一般是高薪阶层自由参加政府部门劳动及社会事务部负责医疗保险制度的制定及监督工作,不直接干预医疗保险的运营法定疾病保险是由全国1300个自我筹资、自行管理的疾病基金会负责组织和实施的战后建立的医疗保险制度长期稳定不变,实现了联邦德国卫生保健的高水平和平等性 ——摘编自易云霓《德国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机制》材料二 二战后的日本在借鉴美国部分做法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医疗保险机制从内务省分离开来的厚生省(后改组为厚生劳动省),专事年金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职能到1961年,日本实现了全民皆参加医疗保险1973年,政府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看病免费以工薪收入者为例,个人每月交纳医疗保险费率约为工资收入的8.2%个人所交部分,由单位从工资中代扣,并由单位直接代交至保险机构在个人和单位缴纳的同时,政府适当给予补贴医疗保险的管理体制是由政府实行立法、指导、组织、监督,具体由厚生省有关厅局实施。
——摘编自陈德君、罗元文《日本医疗保险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联邦德国医疗保险制度建立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联邦德国相比,二战后日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同之处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德、日两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启示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新中国税制改革大事年表时间概况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国家的税收政策,应以保障革命战争的供给,照顾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及国家建设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