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兴宁一中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11页试卷类型: 兴宁一中高一年级第一学期 中段考 语文科试卷 说明:本试题8页,答卷4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桅杆/宫闱 聒噪/恬静 模具/模范B.清雅/菁华 旖旎/绮丽 处所/惩处C.歧视/跻身 橄榄/鸟瞰 角斗/角色D.赝品/鹰犬 殉情/徇私 参谋/参差2. 下列各句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一部《水浒传》,长篇大论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B.打假活动是长期的,如果我们稍有放松,假货又会东山再起C.赵老师多年来致力于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如今,他已是桃李满天下了D.在某些党员中还存在着比较浓厚的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的思想意识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日,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接受央视《小丫跑两会》采访时就透露,广东计划花一年时间内解决60万左右流动人口的入户问题B.有消息称,教育部目前正酝酿对严格的小学入学年龄规定“松绑”,在学位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接收将满6周岁的儿童入学。
C.对于广大百姓关注的住房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指出,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D.随着“双转移”战略的实施,在我市打工的外来人员逐年增长,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数选择铁路作为北上返乡的交通工具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人口不过二十万, ; , ,枕着清澈的多瑙河水, ;这是一个孕育了音乐奇才的小城,莫扎特让城中一木一石无不浸润音乐的魅力① 面积不过八十公顷 ② 这是一个古老的小城 ③ 偎倚在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峰之间 ④ 这是一个迷人的小城 ⑤ 却有着千年的沧桑历史 ⑥ 美得让人不忍离去 A.②①⑤④③⑥ B.②⑤①④③⑥ C.④①⑤②③⑥ D.④③①②⑤⑥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1分)蒋济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
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
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选自《三国志》)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 引:率领B.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但:但是,却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夺:耽搁,耽误D.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微:如果没有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 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B.过领汝南兵以解围 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 C.权信之,遽烧围走 忠诚奋发,吾甚壮之D.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 诚未得高枕而治也7.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B. 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C. 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D. 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能直言进谏,虽多次触怒人主,但始终都为人主所器重9.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把阅读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4分) ②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3分)(2)从文章中找出两处能表现蒋济“骨鲠之臣”的语句3分)10. 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清江引•秋居 吴西逸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星斗满天人睡也⑴“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两句是用什么手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⑵“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星斗满天人睡也”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态?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3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孔子曰:“不知命, ;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 。
孔子《论语》)(2)越陌度阡, ,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3)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 陶渊明《归园田居》)(4)户庭无尘杂, ,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中国文化中的“饥民特征”饥饿是我们畸形的民族魂和病态的国民性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千年,习惯成自然,已经制度化,见怪不怪饥饿一旦成为我们的基因,渗入我们的血脉,铸造出我们的人格,那么我们对世界上的一切就采取了“吞下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态度吞下主义”会让人丧失理智,不管它能不能消化,先一口吞下再说,哪怕被撑死,有俗语为证——“死也要做个饱死鬼”既有饥饿的尖锐记忆,又有“民以食为天”的潜移默化,中国人的味觉和肠胃系统异常敏感和发达,中国人的口腔一刻也难以停止运动,形成了习惯形形色色的“饥饿后遗症”仍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稍微注意一下我们的日常生活,就会发现,但凡餐厅、婚宴等场合,总是人声鼎沸,欢声笑语,碰杯猜拳声不绝于耳,以至于中国人的那种热闹不能称为兴奋,而应该叫亢奋。
很多外国人到中国餐厅吃一次饭都像经历了一场世界末日一日三餐还不够,宵夜还不够,即使在工作、开会、学习、谈恋爱的时候,中国人也是茶水、水果、瓜子甚至各种糖果和糕点吃个不停在中国,任何事情到最后,都演化成了“吃”这种仪式,连死人也不放过,让外国人百思不得其解西方人扫墓不过一束花而已,中国人却将宴席摆到坟头上,酒、食、器皿、仪式等一样也不能少,可谓“以饥民之心,度鬼神之腹”不过,这些行为也使“吃”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就了中华美食文化我们进餐时抢,乘车时抢,入学时抢,分配时抢……大街上到处都是鲁迅先生所说的那种鸭子般伸长了脖子的人在寻找一切猎物我们像蝗虫一样,争抢着眼前的一切,即使这些东西已经过剩,我们还是要抢,就像一些暴发户买来“茅台”或者“人头马”,喝一口吐一口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个体人格和普遍国民性,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形态和社会风气这个特征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饥民特征”在历史和现实中,中国的商人擅长官商勾结、投机倒把,而不是创新和开拓;企业对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采取的是掠夺式的开采;官员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政府部门出现种种短期行为,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老百姓信奉“明哲保身”和“今朝有酒今朝醉”等人生哲学。
中国人在世界上拥有最高的储蓄率,建立起奢华的“殉葬”制度,中国人在宴请、祭祀时的铺张浪费等怪现象,折射出来的,何尝不是内心深处对明天就会发生饥饿的恐惧和投机心理饥饿是藏在中国文化内核里的永动机,是我们的个体人格和民族魂这一切才是鲁迅先生关于中国历史“吃人”论断的最深层、最残酷的社会根源这种人格已经藏不住,可以外化为文学形象鲁迅先生曾经塑造了“阿Q”这个不朽的形象来高度浓缩蒙昧的中国人,对于病入膏肓的国民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内容有删改)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A.“饥饿后遗症”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但凡聚会、婚宴等场合,总是人声鼎沸,欢声笑语,碰杯猜拳声不绝于耳B.文章第二段和第三段将中国人和外国人在用餐及扫墓时的表现进行对比,突出了中国人对“吃“的美好感情C.官员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老百姓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等,实际上就是“饥民特征”的表现D.“饥民特征”是一种变态的心理,争抢着眼前的一切,就像一些暴发户买来“茅台”或者“XO”,喝一口吐一口E.饥饿是藏在中国文化内核里的永动机,是我们的个体人格和民族魂,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3分)( )A.“饥民特征”是几千年来逐渐形成的、制度化的、习以为常的畸形的民族魂和病态的国民性B.当饥饿渗透到我们的灵魂深处、影响到我们人格的形成的时候,我们就会非理智地“吞下”一切C.因为“饥饿后遗症”普遍存在着,所以中国人的味觉和肠胃系统异常敏感和发达D.我们进餐时抢,乘车时抢,入学时抢,分配时抢……即使这些东西都已经过剩,还是要抢14.中国文化中的“饥民特征”对中国文化有何影响?(4分)15.中国人喜欢储蓄,据说以前在山西,家家户户都有一间屋子专门用来存放粮食,哪怕是富商大户也会囤积一屋子粮食,并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储存量请用文中观点分析中国人喜欢储蓄的原因4分)四、本大题共3小题,15分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