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落实部队禁酒令个人表态【三篇】.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菲***
  • 文档编号:209006374
  • 上传时间:2021-11-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35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落实部队禁酒令个人表态【三篇】 第一篇: 落实部队禁酒令个人表态   严格遵守“七条禁令”及禁酒规定责任状  一、仔细贯彻执行《公安部五条禁令》和公安机关禁酒有关规定的内容,保证本人及单位不发生违反五条禁令及禁酒规定  二、严格遵守“五条禁令”及七项禁酒规定如下:一是严禁酒后驾驶机动车;  二是严禁在工作时间和工作日中午饮酒;  三是严禁值班、备勤和执行公务时饮酒;  四是严禁携带枪支、警械、隐秘文件时饮酒;五是严禁着警服在公共场所饮酒;  六是严禁与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单位、个人饮酒;七是严禁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酗酒  对违反上述规定的,本人将担当责任并接受组织依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公安部五条禁令》有关规定处理  中队长:  指导员:责任人:共赢训练网 第二篇: 落实部队禁酒令个人表态   在公众眼中以喝酒豪迈著称的中国军人们,正在试图转变这个固有印象,比如空军将士将不用再经受“酒精考验”  本观看员了解的一项新规定是,最近空军司令员许其亮和政委邓昌友签署命令,颁布了《空军部队从严掌握饮酒的规定》  《空军报》在短评中表示,“《规定》既是对无度饮酒者的警示,也是对广阔干部在应酬中对酒的困惑的解脱。

      要求各级“充分认清空军党委、首长狠刹滥饮、酗酒不良习气的严厉 态度和坚决决心”  这个被军内俗称“禁酒令”的规定对工作日午餐饮酒和工作期间饮酒都明令禁止,且相当严峻:“凡工作期间违规饮酒者,干部赐予撤职处分,士官赐予取消士官资格,士兵赐予记大过处分  本观看员了解到,目前空军一些部队营门卫兵和车场值班室配备了如交警般的“酒精测试仪”,抽查出入人员和车辆;一些部队的官兵也拿到了“禁酒令”卡片,以便温习;有部队进行抗震救灾庆功宴也以饮料代酒  一名空军机关助理告知本观看员,他现在随工作组下部队检查工作,喝酒的压“小多了”《解放军报》一则通讯引用一位空降兵师政委的话说,长期来,军人饮酒问题困扰着部队管理,但假如基层单位自己禁酒,“哪个基层单位独立这么做,哪个单位就会陷入孤立的境地该政委并盛赞该规定“是为基层解了套”《解放军报》还引述说,某空降兵师机关实施“禁酒令”后,同期接待费比去年下降文库45.4%,官兵存款上升56.8%一位军官称,自从实施禁酒令以来,营区四周的大小餐馆渐渐萧条,有几家已经倒闭 第三篇: 落实部队禁酒令个人表态   全国大事,与我直接有关联的,无非是我国实施了更严格的严禁酒后驾车行动。

      而孙伟铭张明宝醉驾案,杭州飙车案,则是“戒酒令”中一个又一个顶风违纪的插曲在网络、电视、报章等媒体长篇累牍的报道下,凄惨的车祸时刻敲打着公众的神经,醉酒驾驶,超速行驶的危害,把人们对敬重生命的意识慢慢地唤醒,激扬生气的心情彻底点燃,要求对肇事者加于严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以至于一些法律专业人士理智的声音,也在大众盲目过激的喊杀声中沉没  我特别赞成国家对驾车者实施的“禁酒令”,倒不是我对酒不喜不贪,实是驾车二十多年,惨不忍睹的车祸见多了,对酒这东西没有好感偶有饭局,推杯换盏之际,心中这根弦时刻绷紧着,不得有丝毫懈担可是,我怎么也不明白,“禁酒令”后,为什么还有一些车辆无视“令旗”横冲直撞,行人战战兢兢躲躲闪闪?是不是跟执法松驰有关呢?  且不说,一些高傲的国家XX人员,仗着国家给予的一点权力无视交通法规,就算是一般人,也鲜有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喝点小酒或违个章,反正找找文秘杂烩网人就行了;也有人财大气粗:不就两个小钱嘛,撞死了人,照样可以用钱摆平,违章算个啥?没钱没权的,只能乖乖受罚挑战法律权威成了某些人身份的象征,遵纪守法者成了没本领的代言于是乎,随便停车,任意变道,乱闯红灯,争道抢先,超速狂飙,醉酒驾车的闹剧在本不通畅的大路上轮番上演,人人削尖脑袋投机取巧,规法规矩惹人讥笑。

      最终到了这一天,鲜活的生命以惨烈的方式消逝于人世,人们不禁要问,莫非仅仅是肇事者一人的责任吗?  重大的交通恶性事故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肇事者事前都有较多的违纪违章行为,由于种种缘由没有获得严峻的惩罚试想一下,一个司机,从驾车的第一天开头,一有违章,立即被惩处,不管什么地位什么权力,拘留,罚款,通报,曝光,让违规不再是特权的象征,而是无知无能的表现,或许,许多的恶性事故不会再发生,这个世界上就少了很多不明不白的冤魂  为什么一种事情,当以惨烈的方式呈现于世人面前时,才能获得关注?为什么那么多人都紧盯着事后的严惩,而没有想过事前的防范?为什么电视上报纸上铺天盖地地对肇事者的谩骂,而鲜有人对现状冷静的反思?  当然,对肇事者的制裁是必要的应当坚持罪行法定原则,而不是建立在公众的“民愤”之上,刑罚针对的是事实之罪,罪的大小不随着“民愤”的大小而转变民愤”只能说明人们对交通事故的危害由麻木变得重视  斯人已逝,生者犹存,我们活着的人,还在参加交通的人,要做点什么,才可以告慰这些逝去的亡魂?或许我们自己也说不清晰不要超速飙车,不要酒后驾驶,文明礼让,遵守交通法规,至少,是为了我们自己的生命,使自己不要沦为下一个孙伟民或张明宝。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