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企业管理心理学论文:基于文化视角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述评.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59207924
  • 上传时间:2023-04-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5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企业管理心理学论文:基于文化视角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述评摘要:基于文化视角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对进一步推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和总结了传统文化中的企业社会责任相关元素的发掘、批判和中外企业社会责任文化的对比等相关的三个方面的文献,指出了研究现状的优势、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文化视角企业社会责任传统文化      一、文化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意义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一词最早是由英国人奥列弗·谢尔顿(Oliver Sheldon)在1924年提出的到19世纪末,西方国家由于社会工业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商业兼并与收购活动使得这些国家的公司规模急剧扩大,加剧了市场竞争,同时这些大型企业所拥有的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力与其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也引起了人们对企业与社会责任之间关系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才真正走进中国企业和社会大众,国内对它的研究还处于起步后的积累阶段,并且多基于西方的研究路径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在取得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种种背离社会责任的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开始成为一项热门话题,但无论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还是社会各方在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中发挥的作用,都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经济发展的程度和国内地区间发展的巨大差异起着主要作用,但社会心理,尤其是文化环境对企业、政府、社会在企业社会责任上的认识也会起着重要的影响   二、基于文化视角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本文主要从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问题研究方面来分析:   1.对传统文化的发掘研究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儒、释、道可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对中国社会环境下人群和组织的行为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样对当下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的持续发酵也有着积极而广泛的影响现代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论证大多从传统的儒家文化中寻找其合理性,这些观点在不同层面将企业社会责任与儒家文化联系起来   2.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研究   叶志坚(2003)认为中华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其长处,缺乏探求自然奥秘的好奇心是其短处;注重情与理的和谐是其长处,这种和谐往往超不出先定的伦理关系是短处;富于天才的直觉是长处,缺乏形式逻辑的思维是短处   李大方(2000)认为受传统文化的制约,要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积极发挥文化的社会功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为此,必须勇于丢弃儒家文化中与市场经济相悖的传统,接受现代文化而对传统文化则仍要保存它的脊梁,但丰满的血肉之躯要靠现代文化去填充   盛顺喜(2005)通过探析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从而认为由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文化的断裂,文化的缺失致使履行社会责任的激励不足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守成轻分财”的观念对现在的企业家具有深刻的影响,而政府和社会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激励也存在不足   3.中外企业社会责任文化对比研究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是 “舶来品”,我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概括而言就是如何将企业社会责任“中国化”的过程,为此首先要学习吸收相关理论以及跟踪研究动态,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中外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文化环境及履行现状对比可以更深刻的了解文化环境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其次是在批判的吸收其精髓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中国化”   在中外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中,大多都采用对比研究方法,其他研究方法如案例分析、心理分析等方法运用较少,主要侧重于中西文化对比、中外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对比和中外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建设方面的对比,进而提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促进措施,主要观点有:   在中西文化对比方面,崔铮(2006)通过对中西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跨文化比较研究,认为中西方在对待企业社会责任的态度上中国是更加隐形的,西方是更加显性的,而这种态度上的不同是由于中西传统的文化、思维模式不同造成的。

      中国企业倾向于把企业社会责任看成是一种强制性的外部力量,而西方企业则更倾向于把它看成是一种驱动性的内部力量在文化环境方面,严文华(2000)认为尽管在历史上有许多动荡,中华文化的一些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儒家伦理;适应性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对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综合的思维模式,而不是像西方的分析的思维模式在思维分析和演绎模式上,西方文化,强调突出因果关系的人;中国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强调系统性和对象而Isabelle & David(2002)指出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和认知深受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根据不同的文化、社会和时间,其维度会存在巨大的差异   许洋(2007)则主要是从文化角度对中美企业社会责任做了比较研究,提出四个假设:第一,美国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认识的重视程度及认识的全面程度高于中国企业;第二,美国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多从法律的角度审视,而中国企业更多是从道德角度加以判断;第三,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以政府为主导,以自上而下方式推进,美国则是各方共同推动,政府起配合和辅助作用;第四,美国企业和社会公众主动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而中国企业和社会公众则比较被动   在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对比方面,时珊(2007)认为美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是功利论、义务论、正义论,我国则是重义轻利的传统观念。

      在实践中,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往往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等因素密切相关,各国企业自身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认识上及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化建设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Matten和Dirk(2004)将企业社会责任区分为显性企业社会责任和隐性企业社会责任,其中显性企业社会责任就是针对企业制度和文化中的社会责任成分进行考量,以进一步比较各地区的企业社会责任   田春雷(2009)则在中日社会责任制度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指出:日本企业根植于民族文化中的企业文化对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强调以社会利益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出发点,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我国的传统儒家文化历来讲求“义利并举”的道义承担但在建设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一些企业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从而背离了社会责任意旨,对社会公益事业异常冷漠通过对日本企业的分析,作者指出企业社会表现与企业经济效果二者之间是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基于社会责任伦理的企业文化能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总结与展望   中国境内的企业,无论是否外资企业,都处于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的社会环境中,因此,从文化角度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深刻了解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与问题以及进一步深入探讨和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研究的趋势表现在: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相关资源及对中西文化环境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传统文化中是否履行“利他”性的社会道德责任标准的批判研究,经济责任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地位开始得到充分认识,从而摒弃了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包办一切的“企业办社会”模式基于文化角度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与从其他学科角度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一道,推动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纵向与横向的发展,拓展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现阶段从文化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存在如下不足之处:(1)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学理基础夯实不够,文化理论多采用西方语义下的表述;(2)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还处于从消极看待企业社会责任向被动应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过渡的阶段,尽管学术上争鸣激烈,但对企业客观实践影响仍然不大,因而需要加大理论及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的力度;(3)研究方法单一,一些方法如案例研究法、心理研究及数理研究还没有得到较好的运用,而这些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已经成为常见研究手段;(4)由于对传统文化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研究,将传统文化等同于儒家文化,忽视了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与社会责任的联系,大大缩小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也给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局限。

      此外,对于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跨文化管理、跨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文化冲突、企业社会责任本土化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深入和细化◆      参考文献:   [1] Sheldon.Oliver., 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M].London, England: Sir.Isaac. Pitman and Sons Ltd.1924.   [2] 郑若娟,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进展—基于概念演进的视角[J],国外社会科学,2006 (2):34-39   [3] 罗长海、林坚,企业文化要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 叶志坚,文化功能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党报,2003,10(269):33-37   [5] 李大方,文化及其社会功能刍议[J],学术交流,2000(3):132-134   [6] 盛顺喜,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强化对策[J],上海企业,2005(11):31-33   [7] 崔铮,中西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跨文化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8] 严文华,跨文化企业管理心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9] Maignan, Isabelle and Ralston,Davi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Europe and the U.S.: Insights from Businesses’ Self – presentations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2, 33 (3): 325 – 345.   [10] 许洋,从文化角度看中美企业社会责任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   [11] 时珊,中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对比[J],财经界,2007 (12):123-124   [12] 帅萍、周祖城,欧美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比较[J],统计与决策,2008,23(275):170-172   [13] Matten & Dirk, ‘Implicit’ and ‘Explicit’ CSR: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CSR in Europe[C], ICCSR, Nottingham University. 2004.   [14] 田春雷,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反思与完善—以中日社会责任制度比较为视角[J],兰州学刊,2009,1(184):217-21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