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志故事《从平民到皇帝》.docx
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励志故事《从平民到皇帝》 故事 > :【励志故事大全】励志故事《从平民到皇帝》 【励志故事大全】励志故事《从平民到皇帝》 一个世界性的重要历史人物拿破仑,从1784年15岁入军校到1799年发动政变,建立以拿破仑为皇帝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再到他1815年退位,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岛,其整个一生几乎都是在战役中度过的因打仗有卓越的才能而崛起,因打仗失败而跌落 处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一个弥漫血雨腥风的历史时期,拿破仑貌似命里注定一生要与打仗为伍,他曾率法军先后7次反攻以英国、奥地利、普鲁士等国组成的反法联盟,组织指挥过一系列战斗,仅大的战役就达60次左右因此,他被人们称为一代"军事巨人' 拿破仑波拿巴特,1769年8月15日出世于地中海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父亲卡尔洛波拿巴特是个律师,母亲莉蒂西亚拉莫利诺出身于意大利贵族 在拿破仑出世前一年(1768年),热那亚共和国以200万法郎将科西嘉卖给了法国 拿破仑是波拿巴特家的次子,按意大利文,拿破仑一词是"荒野雄狮'的意思1779年,拿破仑10岁时,以国家公费生的身分进入了法国内地香槟省的布利安陆军小学,学习劳绩以历史、地理、数学为优。
1784年,拿破仑升入巴黎军校1785年10月30日,拿破仑正式被任命为拉费尔炮兵团少尉军官时,年仅16岁他对炮兵专业有着浓重的兴趣,曾阅读了这方面大量书籍,研读了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恺撒等历史上着名统帅的传记,还读了有关欧洲的历史、地理、宗教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书籍,使他年轻时就较快地成熟起来 1789年法国爆发了震撼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大革命 1792年,法国国民公会宣布,废除国王,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对此,欧洲封建阶级公然举行武装干扰,国内王党分子纷纷发动叛乱1793年8月,盘踞在土伦城内的保王党引狼入室,将土伦拱手交给了英国和西班牙干扰军10月15日,土伦前线总指挥部召开军事会议,研究从正面夺取土伦的作战筹划对此,拿破仑列举数条理由,认为这一筹划是行不通的,他提出了自己的作战方案,即首先集中主要兵力,攻占港湾西岸的莫格内夫堡,夺取长卡半岛,然后集中大量火炮,猛烈轰击泊岸在内港、外港中的英国舰队,切断英国舰队与土伦守敌之间的联系如能这样,那么土伦守敌在一无退路、二无援兵、三无火力支援的处境下,不攻自破这一大胆而又别致的作战筹划,显示了他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与会人员感叹不已,拿破仑因此被任命为攻城炮兵的副指挥官。
战役处境正像拿破仑预料的那样,战斗开头的当天晚上,英国舰队全部逃离土伦港,法军很快收复了土伦 拿破仑在土伦崭露头角,1794年1月14日,他被任为少将炮兵旅长,为其一生军事生涯奠定了重要根基 1793年春,英、奥、普、荷、西和意大利的一些小国萨丁尼亚等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军,联合进击法国战至1794年初,法国根本抗争住了联军的进击,并将战役推至法国境外,迫使普、西、荷兰退出反法联盟1795年,英、俄、奥三国战略企图分歧,难以确定统一的对法军事方针和行动,因而使战役进展缓慢拿破仑1796年3月2日,受命为法国意大利军司令,年仅27岁,开头了他独当一面的战役指挥这也是他一生征战的开头 拿破仑率3万余人,翻越了阿尔卑斯山沿海山脉的著名"天险',对奥萨联军实行中间突破,在蒙特诺特、洛迪、卡斯特莱奥内、阿科莱、里沃利等会战中,接连获胜,迫使奥地利于1797年10月签订《坎波福米奥和约》,从而促使第一次反法联盟彻底瓦解 在一年多意大利之战中,法军共俘敌15万名,缴获军旗170面,大炮550门,野战炮600门,并获舰船51艘等从奥地利手中夺取了不少地区,统治了北意大利,并使"自由、对等'的口号和制度在意大利半岛流行起来。
意大利之战,拿破仑在军事上有大量告成之处,如:打破了畏惧山地战的传统思想,他指挥部队敢于翻越人迹罕至的"天险',收到了稀奇之效,同时进展了山地战阅历;能正确处理攻城和野战的关系,法军曾围攻曼图亚要塞达7个月之久,但没有强攻硬打,而把重点放在打击奥国援军,在野战中予以歼灭;培养了部队顽强的战斗精神,使其能够在极其繁重的条件下赢得战役这些,恩格斯针对拿破仑军队突破阿尔卑斯出处境说:"从拿破仑在1796年举行第一次阿尔卑斯战局和他在1797年越过朱利恩阿尔卑斯山脉向维也纳进军直到1801年为止,整个战役历史证明:阿尔卑斯山的山岭和深谷已再不能使现代军队望而生畏了' 1798年5月,拿破仑率法军远征埃及同年12月,英国联合俄、奥、葡萄牙、那不勒斯和土耳其等国,结成其次次反法联盟,企图推翻法国督政府,夺回被法国占去的领土 1799年10月,拿破仑从埃及回国,11月9日发动政变,成立以他为第一执政的新政府1800年5月,拿破仑率军攻入意大利,6月14日举行马伦戈会战,大败奥军12月,法军又在霍恩林登击败奥军1801年1月,法奥签订《吕内维尔和约》,其次次反法联盟随之解体 1805年48月,英、俄、奥、瑞典和西西里王国等结成第三次反法联盟,预期用50万联军击败法国。
拿破仑率法军大败俄奥联军法奥签订《普雷斯堡和约》,俄军撤离奥地利,第三次反法联盟失败 1806年9月,英、俄、普、萨克森和瑞典等国结成第四次反法联盟,企图将法军从其侵占的地区逐出10月14日,法军与普萨联军在耶拿和奥尔施泰特及与俄在埃劳、弗里德兰会战,法军均获告成,第四次反法联盟随即崩溃 1807年11月,法军入侵葡萄牙;翌年34月,法军抢占西班牙的战略要地,并占领马德里1809年1月,英国和奥地利结成第五次反法联盟4月中、下旬,法军5战5胜,击退进到巴伐利亚境内的奥军;5月13日再占维也纳同年10月14日,法奥签订《申布伦和约》,第五次反法联盟自行解体 1812年6月,拿破仑率大军60多万人入侵俄国战役初期,俄军被迫后撤8月17日举行斯摩棱斯克会战后,俄军持续后退9月14日法军进入莫斯科俄军于10月18日开头反攻;翌日,法军撤出莫斯科,今后节节败退,到12月,几乎全军覆灭拿破仑的侵俄战役,以流失50多万人的惨败告终 1813年2月,俄普结盟3月,普鲁士对法宣战随后,俄、英、普、西、葡和瑞典等国,结成第六次反法联盟(奥地利于8月参与)随后举行了一系列会战,拿破仑多处转战,接连获得小胜,但是挡不住联军的多路逼进。
3月30日,巴黎守军投降4月6日,拿破仑被迫退位,并被放逐到厄尔巴岛1815年3月1日,拿破仑从厄尔巴岛机要逃回法国,20日进入巴黎,重新掌管政权(史称"百日'王朝)出席维也纳会议的俄、英、普、奥、瑞典等国代表,当即结成第七次反法联盟,抉择出兵70万,分5路进击法国6月,拿破仑率法军主动出击;16日举行利尼会战,普军失利后退;18日举行滑铁卢会战,英军在普军合作下彻底击败法军拿破仑逃回巴黎,22日再次退位,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岛,直至去世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