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四三片式照相物镜设计.doc
3页实验四 三片式照相物镜设计实验目的: 掌握利用缩放法进行光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掌握玻璃库的使用; 掌握光学传递函数 MIT 对光学系统的表征; 掌握 thickness 的 solve type 设置(Marginal Ray Height 和Edge Thickness) ; 掌握多个操作数进行优化的方法实验要求:要求设计一个三片型照相物镜,光学特性要求为:焦距 mf10'相对孔径 5.4//'D视场角 2光谱范围: 486nm, 587nm,656nm,以 587nm 为主波长根据光学特性和像方焦截距的设计要求,从专利资料中选用了如图 1 的三片型照相物镜专利专利中给出的系统的光学特性为: , ,mf240'6/1/'fD32图 1 三片式照相物镜参考结构参数如表 1 所示:表 1 结构参数表Surface Radius(mm)Thickness(mm)GlassOBJ Infinity Infinity1 57.21889 7.999855 nd=1.61765,v d=58.630001(SK4)2 2364.006 12.20066STOP Infinity 3.1197174 -166.4305 2.999634 nd=1.625360,v d=35.56001(F7)5 54.66462 33.685446 232.0916 7.483322 nd=1.61765,v d=58.6300017 -154.2184 193.9784IMAGE Infinity实验报告基本要求: (1) 输入参考镜头的结构参数:镜头数据(lens data editor) 、视场(0,4.8,8,11.2,16) 、波长和孔径;根据提供的折射率和阿贝数,在玻璃库SCHOTT.AGF 选择相应的玻璃牌号;给出初始结构包含玻璃的镜头数据图、视场设置图、波长设置图和孔径设置图;给出参考结构的像差特性曲线:ray fan 图、OPD 图、点阵图(波长 2)、MIT 图、单色球差图(波长 2) 、单色畸变/场曲图(波长 2) ;(2) 计算设计结构和参考结构的缩放因子,并在 zemax 中进行参数的缩放变换,将视场、波长和孔径设置为设计要求值,其中视场设置为:0,6,10,14,20,给出缩放后的镜头数据图、视场设置图、波长设置图和孔径设置图;(3) 玻璃边缘厚度设置:由上图的二维图形可知,玻璃的形状畸形,实际生产中是不现实的,所以对其边缘进行设置。
由二维图形可知,第一块与第三块玻璃得进行设置,所以在 Lens Date Editor 中第一面与第六面thickness 栏右击在 Solve Type 中选择 Edge Thickness,并且在 Thickness中输入值 0.1给出设置后的镜头数据图(4) 给出缩放后的结构的光线特性曲线、OPD 图、 MIT 图、点列图(波长 2) 、球差(波长 2) 、场曲/畸变(波长 2) ;(5) 把除了虚设的光阑平面(第三个面)以外的所有 6 个面的曲率半径都设置为自变量,同时把第二个面以及第五个面所对应的厚度设置为自变量进行 wavefront 优化(RMS + spot radius + centroid);在 Editors——Merit Function——Tools——Default Merit Function 中设置,使玻璃的厚度的最小值为 0.1,最大值为 10,使空气间隔的最小值为 0.1,最大值为 20并且使其边缘为 0.1给出 Default Merit Function 设置图6) 在 Editors——Merit Function 中插入有效焦距(EFFL)设定目标值为100 权重为 1,另外再插入 6 个像差操作数,分别为球差(SPHA) ,彗差(COMA) ,像散(ASTI) ,畸变(DIST) ,垂轴色差(LACL) ,轴向色差(AXCL) ,像差的目标值全部为“0” ,并设置此六个像差操作数的权重全部为“1” ,更新后可以看到其各个像差操作数所对应的像差如表 2 所示:由上表可看出垂轴色差(LACL)与轴向色差(AXCL)很小,畸变(DIST)较小,球差(SPHA)较大,而像散(ASTI)与彗差(COMA)最大,所以在权重的设置上,优先校正大的像差,而权重越大越优化校正,故使色差为 1,畸变为 2,球差为 3,彗差为 4,像散为 5,进行优化。
7) 给出优化后的 2D 光路图以及光线特性曲线、点列图(波长 2) 、球差(波长 2) 、场曲/畸变波长 2;指出当前优化条件下,系统的焦距、球差(SPHA) ,彗差(COMA) ,像散(ASTI) ,畸变(DIST) ,垂轴色差(LACL) ,轴向色差(AXCL) 保存文件名:信息 0X 班+学号+姓名+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