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随笔:语言区域中教师的指导策略.doc
5页教育随笔:语言区域中教师的指导策略教育随笔:语言区域中教师的指导策略教育随笔:语言区域中教师的指导策略以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依据总结观察结果,付诸以下策略:特点一:合作性差幼儿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但是又缺乏合作的能力这是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不会善于协商,初步的分工与交流还在培养中,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策略 1:提供丰富材料根据以上情况,我们以提供合作的材料为手段,在区域材料的投放中,尽量多提供一些半成品的材料,让幼儿在以物代物的过程中享受更多的协商与合作的机会另外,在投放材料时还适当地增加一些难度,让完成任务的过程多出现一些问题,迫使孩子们为了解决问题去协商,去分工与合作如:在故事表演活动中,教师有意提供多角色的故事,使参与的人尽量的丰富,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每次都轮流派遣一个小组长进行分工合作,这样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增加问题的难度,使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多一些协商与合作的机会,他们在一个接一个出场的不断合作与协调中使合作成了一种需要,一种必然策略 2:建立合作规则我们围绕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目标,在与幼儿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对活动区的活动提出了“三不”“三要”的游戏总规则:“三不”:不乱窜,不争抢图书,不大声喧哗。
“三要”:要谦让,要协商,要合作在活动中教师认真观察,及时引导提醒幼儿遵守再是依据各活动区的不同特点提出具体的要求如“语言区”,要求幼儿看什么拿什么,能与伙伴一同看书,并相互讲述交流与分享图书中的内容等策略 3:创设合作机会幼儿的合作是无意识的,但是如果在教师的有意环境的创设中,他们的合作又是必然的,因此我们常为幼儿创设合作的机会,尝试在游戏开始前围绕某一主题组织幼儿展开讨论如教师提出问题:“今天老师在活动区增添了一些新的游戏材料,在语言区,增添了一些小朋友最喜欢的图书,如果有三个小朋友都想看同一本图书怎么办?”等等让幼儿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围绕主题分工、合作、协商后再开展游戏策略 4:树立合作榜样在区域游戏中,教师注意观察每位幼儿的行为表现,讲评游戏时,让幼儿相互欣赏,讲述作品的内容,共同分享体验合作的快乐对有点滴进步的幼儿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强化反馈机制如:“这是你们一起完成的,真棒!”“今天你又多了一位朋友 ”等等还将幼儿在活动中的友好行为编成“故事”或创设情境,让幼儿讲故事或进行情境表演;当小朋友表现出合作行为时教师用照相机及时拍下“合作的一幕”并展览通过这些措施强化合作行为,使小朋友心理上产生愉悦体验,为培养合作性提供动力。
特点二: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大班幼儿在自身能力相对有限且和外界要求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常常由于心理压力较大,情绪表现不够稳定,产生不少情绪、行为问题,如部分孩子行为遇到问题会常选择退缩、放弃、依赖教师等现象策略 1:鼓励赏识,激励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幼儿的能力有大有小,每个人的水平各不相同,在指导幼儿活动时,老师对幼儿投以赞赏的目光,用欣赏的口吻夸奖孩子,这样更能激励他们更积极的投入活动,并能自主的进行思维策略 2: 设置问题,启发幼儿寻找问题归因在语言区域活动中我经常给孩子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积极运用已有的感知经验去独立思考,一一找出答案如果提出的问题,孩子一时回答不出,也不急于把现成的答案告诉他们,不代替孩子的思维,而是启发孩子的思路,在孩子感到困难的时候再帮他们一把如:在开展讲故事区域时,总有孩子忘记情节,漏掉人物,在完成故事欣赏后,及时地抛出问题,利用问题的层层递进,帮助幼儿梳理情节,理清思路,回顾故事的环节及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策略 3、敢于放手,促使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设法引导每个孩子积极的思考,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独立的完成活动,不断地给孩子创造尝试的条,引导幼儿思维经历单向、多向、正向、逆向、侧向等过程。
如:在故事表演《蛀牙王子》时,如果用老师示范,幼儿学,也能达到预想的结果,但是我在活动中,不是让幼儿跟着我一起学制作道具,而是请幼儿自己想需要些什么道具,可以使故事更形象,表演起更有趣在不断的制作、表演、破坏中,使制作的道具更新奇,更漂亮,材料选择更坚固,达到了最理想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大胆放手,使每个孩子都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尝试着解决问题,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促进了独立思维的发展特点三:创造力不够大班幼儿已有了初步的创造性萌芽,但是他们偶尔受客观事物的限制而在创造想象方面有所欠缺因此,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情感、想象力、幽默感,对于发展其创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策略 1:捕捉亮点,异想天开我们在面对幼儿的提问或活动时,无论是好奇求知的疑问还有意无意的行为表现都应该慎重对待,不可盲目否定,这样我们就可能敏感捕捉幼儿创造思维的“闪光点”从中挖掘潜在的创造素材,进而鼓励幼儿大胆的“异想天开”“标新立异”,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如:在一次讲述区域的活动中,当幼儿在讲述“小白兔为什么迟到”这一情节时,一旁倾听的幼儿无意地开玩笑的说“海啸了,所以它躲起了嘛”,我听后便灵机一动随即捕捉了孩子这一无意的“亮点”,及时的启发他们异想天开“对呀,可能是遇到了海啸,小兔子结果脱险了么?怎样脱险的?……”孩子们在这样的一个线索中,讲述了小白兔抓住了树干、遇到了好心人等情节,他们的想象力在此得到了启发。
策略 2:迁移经验,推陈出新幼儿在活动区游戏时,有时往往会因为厌倦某种材料单一的玩法而放弃活动为此,我便迁移运用幼儿原有的经验,鼓励幼儿大胆的想出活动的多种玩法和规则,借此也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如:故事表演区域中的《蛀牙王子》 ,我引导幼儿回忆借鉴故事原的情节,调整故事环节,鼓励幼儿为故事创造出新的人物和情节,幼儿在自我经验的迁移与调整中,他们为故事想出了更多的人物角色,如:公主,女巫等等,发展更为新奇的环节,我们还为故事编了新的名字《新蛀牙公主》 策略 3:启发提问,迸激火花幼儿的思维是活跃的,但是如果有了教师的进一步启发,他们的思维将再次迸发出新的灵感火花因此,我以启发性的提问为契机,引导幼儿不断地想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如:故事《鸟窝里的树》 ,通过提问,为什么会长出树,还可以长出什么?引发幼儿思考,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可见,幼儿在在问题情境的启发与刺激下,他们的思维将进一步得到拓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