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第二大高原.docx
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世界第二大高原 在中纬度地区的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等地区,由于海拔较高,终年低温,(自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最重要的有两个:"地形高'、"气温冷' 但是很可惜,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不是我们中国的青藏高原,而是位于巴西的巴西高原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为什么能比得过我们的青藏高原成为世界最大的高原 巴西高原(葡萄牙语:PlanaltoBrasileiro)是南美洲东部位于巴西境内的广阔高原,北邻亚马孙平原,西接安第斯山麓,南与拉普拉塔平原相连,东临大西洋面积5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第一大的高原,且由于各部分构造的概括状况、升隆程度及岩性等不同,在地形特征上具有明显差异 根本介绍 在南美洲巴西境内,有块面积占巴西国土一半以上的大高原,叫巴西高原,亦称中央高原,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延伸,约占巴西全国领土面积的一大半有名的马尔山脉和曼蒂凯拉山脉等位于高原东部边缘,与海岸平行其中马尔山脉中的班代拉峰(海拔2890米)是巴西的第三高峰 巴西高原的面积有500多万平方公里,除了南极洲的冰雪大高原,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位于南美洲中东部,介于亚马孙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之间,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海拔300~1500米,地面起伏平缓,向西、北倾斜花岗岩、片麻岩、片岩、千枚岩、石英岩等古老基底岩系出露地表其中东部岩性坚硬的石英岩、片岩部分,表现为脊状山岭或断块山,凸出于高原之上;西部即戈亚斯高原和马托格罗索高原,具有桌状高地特征高原边缘部分普遍形成缓急不等的崖坡,河流多陡落成为瀑布或急流,切成峡谷 高原特征 地质地貌 由于各部分构造的概括状况、升隆程度及岩性等不同,在地形特征上具有明显差异东部(圣弗朗西斯科河以东)属大西洋地盾,曾经受元古代的褶皱运动及新第三纪的断裂上升作用经过长期的侵蚀和准平原化过程,形成了现今的波状起伏高原 地形地势 巴西高原位于南美大陆东部,介于南纬5~30之间,北邻亚马孙平原,西接安第斯山麓,南与拉普拉塔平原相连,东临大西洋巴西高原为一古老高原,发育于巴西陆台,古老的基底岩系由花岗岩、片麻岩、片岩、千枚岩和石英岩等组成地表起伏对比平缓,地势向北和西北倾斜,大部分具有上升准平原特征,海拔在300~1,500米之间 气候资源 高原南跨亚热带,接近地球赤道,所以气候热,降水季节分派较均匀且量大,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生长着热带稀树草原植物,是南美洲杉的盛产地域 巴西高原分布最广的气候是热带草原气候,其次是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小的是亚热带潮湿气候巴西高原东部有高高的脊状山岭,在里约热内卢到圣多斯一带,形成了大西洋沿岸大峭壁大峭壁背负高原,面对大洋,从大西洋中远远望去,就像一座铜墙铁壁挺立在大洋对岸 矿产资源 巴西高原不仅是巴西的农牧业重要产地,铁、锰、金刚石等矿藏也很丰富高原上的矿产资源尤为丰富,含有铁、锰、铅、锌、铬、镍、锡、石英晶、云母等多种矿藏其中以伊塔比拉为中心的"铁矿四角地区'是世界有名的优质大铁矿区南纬20以南的巴拉那河流域的高原地面上覆有大面积的熔岩 高原生活 巴西共分潮湿赤道带、潮湿热带、半潮湿热带、半干旱热带和潮湿亚热带五个气候带平均气温从南向北缓慢上升然而亚马孙流域,尽管处于赤道带,但气温并不像人们相像的那样高,平均温度不超过27℃,最高气温不超过36℃巴西利亚、圣保罗等高原城市平均气温仅19℃,气候宜人在南部亚热带地区,平均温度在16℃20℃,一些地势高的地方平均温度只有10℃,冬天有时还要下雪不过巴西各地的湿度相当高,十分是在沿海地带。
年降雨量随地区不同而有差异在潮湿赤道带的亚马孙地区年降雨量最高为1500毫米2500毫米只有8月10月是少雨季节 部分巴西人在巴西高原上生活,是由于气候好,物产丰富巴西是欧洲人的移民国家,欧洲可以从高原上找到与他们国家类似的天气譬如南部的portoalegre是很著名的德国人聚居地巴西最大的州圣保罗和里约都是在平原和高原交接的地方并不完全属于平原也不完全属于高原巴西利亚在巴西板块的中心,由原来的里约迁都到这里是出于带动全国经济政治的发展考虑和里约治安差的综合考量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