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向掌门人鲁冠球创富历程.doc
8页万向掌门人鲁冠球:四十年商海大潮屹立不倒 1969年,鲁冠球4000元起家创立了万向集团的前身宁围公社农机厂,而目前万向集团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回看万向集团的发展史,从上世纪70年代日创利一万元,到80年代日创利十万元,直到90年代日创利一百万元,在2007年胡润百富榜中,鲁冠球及家族个人资产达110亿元即便这样,鲁冠球依然不满足,他对万向的目标是2009年日创利达一千万元 1945年1月生于浙江省杭州市 1969年创办杭州萧山宁围公社农机厂 1990年10月万向集团公司成立任法人代表 党的十三大、十四大代表和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十届全国人大主席团成员、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个人简历 胡润在他的《我和百富榜》一书里这样描绘和鲁冠球的一次见面:“鲁冠球,两人对话竟动用两个翻译 鲁老一口萧山土话,不仅让胡润这个“中国通”一头雾水,就连胡润的中国助手听得也是云里雾里因此,在见面的时候只能先让鲁冠球的秘书翻译成普通话,之后再由胡润的助手用英语讲给胡润 起初看到胡润这样的描述,我觉得不以为然毕竟他是老外啊我心里想直到与鲁老坐下来面对面聊天时,才真正体会到胡润当时的感受。
面前这位老者虽年过六旬,但精神却非常好尽管他的萧山话有些让人听得不大明白,但他却讲得抑扬顿挫,底气十足讲到兴奋处,他还会用一只手拍着我的肩膀,俯身凑近,用另一只手摇晃着大拇指大声地说:“要有实力!” 当问到鲁老究竟什么时候会退休时,他掷地有声地回答:“死了,病了,不能动了,脑子想不了就退真的,我们这种人只要脑子在动,只要活着的话,就肯定在想事业 鲁老说:“我真羡慕你们这些年轻人,知识面广、眼界开阔像我,连普通话都不会讲但是我能吃苦、肯干,到现在我也没有停止过学习,因为我知道,只要活着就不能停下来 “常青树”梦想造“万向”汽车 风云篇 从胡润到中国制作百富榜以来,“鲁冠球”这个名字就从来没有在胡润的榜单上消失过在2007胡润百富榜上,鲁冠球的个人身家为110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比2006年时又增加了20亿元鲁冠球所创建的万向集团不仅仅是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世界500强企业的供货商,他在资本市场缔造的“万向系”,更是以194亿元的资产控制额,被称为中国内地资本市场控制榜第一家 作为连续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3月12日下午,这位在中国企业界驰骋40多年的“常青树”,在“两会”间隙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向记者勾勒了万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0亿投资农业 40多年前,鲁冠球在钱塘江的荒滩上开始创业今天,他并没有忘记依然生活在这片荒滩的人民于是,他从田野走向世界,又从世界飞回田野,用工业赚来的钱投入农业发展短短几年间,鲁冠球组建了万向三农集团,大踏步控股参股农业上市公司,还组建先进的远洋渔业船队,带领近海几千渔民奔赴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开辟远洋捕捞基地目前,万向集团累计投资农业产业超过20亿元人民币,涉农员工9000多人,直接带动40多万农民就业,受益农民近300万人 面对这样的成绩,鲁冠球充满自豪,他说:“世界上历来就是富人赚穷人的钱,现在我们要倒过来,穷人要赚富人的钱我还要把外国人的钱赚回来反哺中国的农业改革开放30年,农民生活大变样了,但离真正的富裕生活还有很长的距离农业是中国的基础,只有农民富起来了,我们才能真正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与某些人不同,作为一名企业家、一个投资者,这位63岁的老者在记者面前显得非常坦诚他毫无避讳地说:“投资农业也要赚钱,因为凡是不能赚钱的东西都不能做如果投资农业不能赚钱,那这项事业怎么做?怎么才能推进?但我们投资农业产业是让农民和我们一起赚到更多的钱,共同富裕 打造“万向系” 就在今年两会开始前,鲁冠球的万向集团又刚刚斩获了进入破产重组程序的S*ST兰宝的实际控制权。
至此,鲁冠球的“万向系”在国内资本市场所控制的上市公司已经达到四家,名正言顺地成为国内资本市场控制榜第一家 1994年1月10日,鲁冠球和他的万向集团迈出了其资本市场的第一步,万向钱潮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当时,万向钱潮首次发行3000万股,发行价为3.8元,首日开盘价为8.4元初涉资本市场,万向便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此后,万向又陆续成为承德露露的第一大股东以及华冠科技(后更名为万向德农)的第一大股东此外,万向集团还相继参股中色股份、航民股份、兔宝宝等上市公司至此,“万向系”的版图不断扩张 除了在资本市场收获颇丰外,“万向系”的实业发展也异常迅速去年7月,万向收购了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的“零级供应商”、年销售额超过80亿美元的美国AI公司30%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10月31日,万向又拿到了朝鲜最大铜矿15年开发期51%的股权此外,万向系的投资还涉及金融、新能源、资源等数十个行业 一个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是如何掌控这一庞大的资本帝国的?在民营企业正为如何多元化烦恼时,他又是如何先人一步的呢? 直爽的鲁冠球拍着记者的肩膀打趣地说:“我一辈子都不会说普通话,只会讲萧山土话,我这样去和外国人谈判,他听不懂我我也不明白。
说完,鲁冠球和记者都笑了,但他立刻又略带严肃地说:“企业要发展,靠的是人才,只有丰厚的人才储备才能应对各种问题,这正是万向的成功之道 鲁冠球举例说:“我们在和朝鲜政府就共同经营惠山青年铜矿一事进行谈判时,我不懂矿怎么办,我就收购了中国矿业国际公司,他们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和经验,让这些人才为我所用,自然也就取得最理想的成果 “你只要有实力,你只要有思想,有这个本事,什么都可以搞关键是你有什么样的实力鲁冠球说 改革的受益者 1962年开始创业的鲁冠球从来不承认自己是商人,他说:“我不承认我是浙商,我不是商,我是名正言顺的企业家,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代企业家 但无论鲁冠球是商人还是企业家,他的成功轨迹,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取得成就的真实写照对于改革开放,鲁冠球确实感触颇深,“正因为有了改革开放,万向才有今天,我是改革的受益者、实践者,也是见证者” “1969年,我创办人民公社的农机厂,到改革开放前我们还没有倒掉就已经算很幸运了回忆起过去,鲁冠球感慨地说,“改革开放对万向而言,最大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就是市场经济90年代,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我们开始偷偷摸摸地走出去(国外),但现在国家大力支持我们走出去,万向的国际业务也从国际营销转向国际生产,实现了优化配置国际资源。
鲁冠球坚定地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哪里有我们的今天,讲得大一点,改革开放就是把国门都打开了,大家都可以走向世界,自由发展而这在我刚刚创业时都是不敢想象的 社会责任人人平等 根据胡润发布的2007年中国慈善榜,鲁冠球及其家族2003到2007年,几年间共向教育、扶贫等慈善事业捐赠善款达到2760万元胡润说,他之所以制作这个榜单,是为了让人们了解中国民营企业家在事业上获得巨大财富后,他们承担了怎样的社会责任而在今年两会上,社会新阶层代表的这些富人们有怎样的社会责任也成为外界热议的焦点 而鲁冠球作为新阶层界元老级人物,他对于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则有着独到的见解社会责任是全社会都应尽的责任,只有每个人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这个社会才会发展成为一个繁荣、清洁的社会,才会拥有新鲜的空气、纯净的水源……大家才会有一个安全、宽松的生活环境而且,它不单纯是在中国,更应该是全球的眼光 在鲁冠球看来,要做善事首先要能赚钱,如果连自己都不能养活,那谈何帮助别人呢但并不是只有钱多了才能去做善事,因为一万块钱可以用于慈善事业,一个亿也能做慈善,无非是数字多少的问题,只不过财富多了可以去做更大的慈善而已 面对外界对于富人做慈善目的的议论,鲁冠球坦然地说:“企业必须要有社会责任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比如做慈善就是一种责任。
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来说,这是必须要做到的科学发展观就教会我们如何科学地赚钱和持续地尽社会责任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是必须具备社会责任感的 “常青树”仍有梦想 梦想对于很多已经年过花甲的老人来说可能是一个和过去时联系在一起的名词但鲁冠球却有一句名言:我的梦想是有朝一日看到“万向制造”的汽车而他也正在为这个梦想不断努力着 “万向制造的汽车一定是最环保的清洁能源车,其实万向电动车现在在杭州等地都已经开始试用,但现在我们还没有拿到发改委的整车生产目录,因此上市只是时间问题鲁冠球胸有成竹地说 其实,多年来鲁冠球一直在为自己的汽车梦不懈努力2005年酝酿已久的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鲁冠球的万向集团以3.99%的持股量,成为广汽集团的第二大股东而广汽集团也表示,在全面结合本行业面临的竞争和发展战略后,最终选择了全国汽车零部件龙头———万向集团 鲁冠球笑谈,万向现在还差一点,如果多了一点就是方向了我一直在为这一点努力着,但确实很难 如今,稳坐中军帐的鲁冠球正谋划着一个更大的梦想把万向一些高新产业带到美国上市,这或许是他在资本本性驱使下所梦想的真正海外资本运作本土化的开始 如果从打通国内和国际两个资本市场的通道来看,鲁冠球其实已经是国内民营企业家中的先行者。
对鲁冠球来说,财富排行榜只不过是社会对万向的又一次认可39年来,万向潜心经营,荣誉也纷至沓来,一切看似水到渠成的事情,对鲁冠球而言则是他永不放弃、永不满足精神的最好回报 四十年商海大潮屹立不倒 成长篇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能在商海的大潮里驰骋四十多年屹立不倒,恐怕满中国数,也数不出几个人来鲁冠球当仁不让,算是其中一个 总结鲁冠球的成功,离不开三句评语:远见卓识、积极进取、敢为天下先当文化大革命左倾风潮正席卷神州大地时,他便东躲西藏开始了创业之路;当众人唯恐被割“资本主义尾巴”时,他先后变卖了祖父、父亲和自己的房子,将命运押在了盘下的公社农机厂上 从四千块创业到每年数百亿元营业额,鲁冠球说,这一切都是干出来的我们农民过去因为穷受人歧视后来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富起来,并且为这个社会干出点东西,才能被社会所承认 “地下黑工厂”的尝试 1945年鲁冠球出生于普通农家,父亲在上海一家工厂工作,工资微薄,他和母亲住在贫苦的乡村,日子过得很艰难鲁冠球居住的宁围乡与杭州市仅一江之隔,望着对面都市的繁华,鲁冠球那时的梦想就是进城做个工人,改变自己的命运 15岁初中毕业后,为减轻家里的负担,鲁冠球主动辍学。
16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介绍到萧山县铁器社3年学徒生活中,鲁冠球对每天接触到的各类机械工具倾注了很多感情,他的技艺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大跃进’的时候城市缺少劳动力,就从农村招了不少农民进城,但后来赶上三年自然灾害,用个现在的词说,就是农民工又‘下岗’了,只能回到农村鲁冠球说,他就这样被打发回乡 在很多关于鲁冠球的报道中,创办宁围公社农机厂被普遍看做是鲁冠球创业的开始但实际上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创业20岁的鲁冠球已经有了第一次创业经历 回到宁围后,鲁冠球向亲友们借贷了3000元买来了一台磨面机和一台米机,创办起一家小型米面加工厂但在那个年代,就是私办这么一个小小的米面家工厂,也是不允许的米面加工厂没敢起名字,更不敢四处宣扬但就靠乡亲们的口口相传,也引来不少生意谈起自己20岁时的初次创业经历,鲁冠球仍然显得有些得意 但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小厂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