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人高考政治知识点分享.pdf
25页成人高考政治知识点分享2017 成人高考政治知识点分享1、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概念民事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国有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2、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特征(1) 从国有土地所有权中派生出来;(2) 由专门法律设定的他物权;(3) 是具有排他性的他物权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行使(1) 出让和转让出让:国家以土地所有者身份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出让金的行为出让的标的必须是国有土地,集体土地所有者不得自行出让集体所有的土地 ;出让方式为:协议、招标、拍卖;出让期限:商业用地50 年,住宅用地 70 年转让: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转让方式:出售、交换、赠与转让价格:协议转让期限:自出让之日起连续计算2) 划拨:国家无偿将国有土地使用权拨付给使用人,依据行政行为而使使用人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一、认识论绪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 辩证)革命(实践) 反映记(唯物)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这一观点划清了三个界限:它把反映论原则贯彻到底,是全面的、彻底的反映论,从面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强调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从而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
它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科学地说明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揭示了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从而坚持了能动的. 革命的反映论,克服了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认识的基础: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标准、目的 )实践是主体能动地发行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点:客观物质性自学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的本质:反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力的反映)认识的主体认识的主体是人,是处于一定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之中,从事一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认识的客体认识客体是进入人的实践活动领域并与主体相联系的客观存在,即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实践关系,即主体和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是改造者,客体是被改造者实践关系是主客体之间最根本、最基础的关系其次,认识关系,即主体和客观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主体是反映者,客体是被反映者。
第三,价值关系,即客体对主体的利益关系最后,审美关系,指人作为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欣赏、感受和体验关系,是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层次,它要求在真和善的基础上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理想世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于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的辩证运动,人的认识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即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能动地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质变) 第 1 题单选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A.反对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B.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C.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D.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参考答案: C第 2 题单选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A.以人为本B.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C.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D.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参考答案: C第 3 题单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根本动力B.唯一动力C.最终动力D.直接动力参考答案: D第 4 题单选决定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的是()A.党风建设B.文化建设C.思想道德建设D.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参考答案: C第 5 题单选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 ()A.改革与开放的关系B.发展与稳定的关系C.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D.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参考答案: D第 6 题单选法制是依法治国的()A.表现和形式B.前提和基础C.内容和本质D.目的和手段参考答案: B最新高考化学的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常错点 1 错误地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辨析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是两种不同的分类方式,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 、Mn2O7 是酸性氧化物 ;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 、NO和 NO2等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 Al2O3 是两性氧化物, CrO3是酸性氧化物常错点 2 错误地认为胶体带有电荷辨析胶体是电中性的,只有胶体粒子即胶粒带有电荷,而且并不是所有胶体粒子都带有电荷如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荷常错点 3 错误地认为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过程就是化学变化辨析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角度看就是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只有化学键断裂或只有化学键生成的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如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时破坏了其中的离子键,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熔化或破碎过程破坏了其中的化学键,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过程形成了化学键,这些均是物理变化常错点 4 错误地认为同种元素的单质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辨析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 ( 如 O2和 O3 、金刚石和石墨 ) 是不同的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常错点 5 错误地认为气体摩尔体积就是22.4Lmol-1辨析两者是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就是1mol 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占有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在非标准状况下可能是22.4L ,也可能不是 22.4L常错点 6 在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时忽视物质的状态或使用条件。
辨析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只适用于气体体系,既可以是纯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对于固体或液体不适用气体摩尔体积在应用于气体计算时,要注意在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4Lmol-1常错点 7 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错误地应用溶剂的体积辨析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衡量标准是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因此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应用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常错点 8 在进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忽视溶液体积的单位辨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要用到溶液的密度,通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L-1 ,溶液密度的单位是 gcm -3 ,在进行换算时,易忽视体积单位的不一致常错点 9 由于 SO2 、CO2 、NH3 、Cl2 等溶于水时,所得溶液能够导电,因此错误地认为SO2 、CO2 、NH3 、Cl2 等属于电解质辨析(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范畴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2) 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出阴、阳离子,否则不能用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作为判断其是否是电解质的依据如SO2 、CO2 、NH3等溶于水时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电解质的缘故。
常错点 10 错误地认为其溶液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辨析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导电性的强弱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 而电解质的强弱与其电离程度的大小有关常错点 11 错误地认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越多,氧化剂的氧化能力越强 ; 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越多,还原剂的还原能力越强辨析氧化性的强弱是指得电子的难易程度,越容易得电子即氧化性越强,与得电子的数目无关同样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与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与失电子的数目无关常错点 12 错误认为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一定不发生反应辨析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如 Na2SO3+H2SO4=Na2SO4+SO2+H2O ,此反应中 H2SO4表现强酸性常错点 13 错误地认为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电子和中子构成的辨析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质子和电子,但是不一定含有中子,如1(1)H 原子中就不含有中子常错点 14 错误地认为元素的种类数与原子的种类数相等辨析(1) 同一种元素可能由于质量数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核素(原子),因此原子的种类数要大于元素的种类数2) 但是也有的元素只有一种核素,如Na、F等。
常错点 15 错误地认为最外层电子数少于2 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原子辨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2 的主族元素有 H,属于非金属元素常错点 16 错误地认为离子键的实质是阴阳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辨析离子键的实质是阴阳离子的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两种作用,离子键是这两种作用综合的( 平衡) 结果常错点 17 错误地认为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辨析(1) 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能称为共价化合物;(2) 离子化合物中也可以含有共价键,如Na2O2 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NaOH 中含有极性共价键常错点 18 错误地认为增大压强一定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辨析(1) 对于只有固体或纯液体参加的反应体系,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不变2) 对于恒温恒容条件的气态物质之间的反应,若向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体系的压强增大,但是由于各物质的浓度没有改变,故反应速率不变3) 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是引起气态物质的浓度的改变才能影响反应速率常错点 19 错误地认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就会增大辨析平衡常数 K 只与温度有关,只有改变温度使平衡正向移动时,平衡常数才会增大,改变浓度和压强使平衡正向移动时,平衡常数不变。
常错点 20 错误地认为放热反应或熵增反应就一定能自发进行辨析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据是G= H - TS,仅从焓变或熵变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是不准确的常错点 21 错误认为任何情况下, c(H+) 和 c(OH-)都可以通过KW=1 10-14 进行换算辨析 KW 与温度有关, 25时 KW=1 10-14 ,但温度变化时 KW 变化,c(H+)和 c(OH-) 不能再通过 KW=1 10-14 进行换算常错点 22 错误认为溶液的酸碱性不同时,水电离出的c(OH-) 和c(H+)也不相等辨析由水的电离方程式H2O=OH-+H+可知,任何水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c(OH-) 和 c(H+) 总是相等的,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常错点 23 酸、碱、盐溶液中, c(OH-) 或 c(H+) 的来源混淆辨析(1) 酸溶液中, c(OH-)水电离 =c(OH-)溶液;碱溶液中, c(H+)水电离 =c(H+)溶液2) 盐溶液中,若为强酸弱碱盐,c(H+) 水电离=c(H+)溶液;若为强碱弱酸盐, c(OH-) 水电离=c(OH-)溶液常错点 24 错误认为只要 Ksp越大,其溶解度就会越大辨析 Ksp和溶解度都能用来描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能力。
但是只有同种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才能直接用Ksp的大小来判断其溶解度的大小; 若是不同的类型,需要计算其具体的溶解度才能比较常错点 25 错误地认为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中,相对较活泼的金属一定作负极辨析判断原电池的电极要根据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的具体反应分析,发生氧化反应的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是正极如在 Mg Al 稀 H2SO4 组成的原电池中, Mg为负极,而在 Mg Al NaOH 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 Al 作负极,因为 Al 可与 NaOH 溶液反应, Mg不与 NaOH 溶液反应常错点 26 在电解食盐水的装置中,错误地认为阳极区显碱性辨析电解食盐水时,阴极H+ 放电生成 H2 ,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OH- 浓度增大,阴极区显碱性常错点 27 错误地认为钠在过量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2 ,在适量或少量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辨析钠与氧气的反应产物与反应条件有关,将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生成 Na2O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2常错点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