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复习资料-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doc
11页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在桌上撒些碎纸屑,敲打桌子时纸屑会跳动说明桌子发声时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能在液体中传播的事实:水中的鱼,被岸上人说话的声音吓跑声能在液体中传播的实验:在水槽中盛入适量的水,两只手分别拿两块石头在水中相互撞击,我们可以听到撞击声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速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V固 > V液 > 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 0.29s(当时空气1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当时空气15℃)。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 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测距离: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 vt☆测声速的方法:站在高大建筑物远处,大喊一声记下喊话到听到回声的时间t,测出喊话人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s即可算出空气中的声速v,v=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前者不能治愈,后者可以治愈3.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传导性耳聋),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性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悦耳的声音。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是Hz声音(波)可分为 次声(波)、可闻声(波)、超声(波)可闻声(波):频率在20~20000Hz之间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长笛、箫等乐器,吹奏时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倒开水时听到声音的大小,与热水瓶内的空气柱有关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振动越大声音越响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声音的响度与物体(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还和声源距接受者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进,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例如,医生的听诊器☆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4.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2.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分贝计量的是声音的响度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为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中午要午休时,邻居家里大音量播放的优美动听的音乐,就会变成噪声五、声的利用1.声可传递信息的例子:a.用声呐技术探测海底的深度b.判断雷声有多远c.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身体回声定位: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2.声可传递能量的例子: a.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b.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把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第二章 光现象一、光的传播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光源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形成原因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按发光原理可分为热光源和冷光源 自然光源有:太阳、萤火虫、水母等 人造光源有:火把、油灯、蜡烛、电灯等 热光源有:太阳、火把、油灯、电灯等 冷光源有:萤火虫、水母等 提醒:月亮不是光源,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光源必须是本身能发光的物体2、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比如:我们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小孔成像等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2)光线:用来表示光传播路径和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提醒:光线不是实际存在的,它是人们研究光现象的一种方法,形象直观的表示光传播路径和方向的理想化的物理模型3)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光不能直接照射到,跟物体轮廓相似的黑暗区域称为物体的影子3、光的传播速度 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用字母C表示,C=299792000m/s空气中的光速大约为29970000m/s计算中,真空和空气中的光速取为C=300000000m/s。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V水=3/4 C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V玻=2/3 C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现象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在界面处反射回原来的介质中继续传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提醒:(1)反射光和入射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2)所有物体的表面都反射光,人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被它们 的反射的光射入眼睛引起视觉的2、光的反射定律 (1)在光的反射现象中有关的物理名词,如下图 ①入射点:光线射到反射面上的一点,如图O点 ②入射光线AO:射向反射面的光线 ③反射光线OB:被反射面反射的光线 ④法线ON:过入射点O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提醒:作图时,ON要画成虚线 ⑤入射角r:入射光线AO与法线ON的夹角 ⑥反射角i:反射光线OB与法线ON的夹角 提醒:入射光线、反射光线都要讲究方向性,如“入射光线AO”不能写成“入射光线OA”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缩记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3)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光滑的镜面对光的反射叫做镜面反射2)当平行光线射到反射面上时,反射光线沿着不同的方向射出,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 (1)物、像等大小; (2)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物、像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4)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5)平面镜成虚像四、怎样理解虚像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它能够用光屏接收到,也能够通过眼睛直接观看2、虚像:是由实际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像,不能在光屏显示,但能用 眼睛观看,虚像不实际存在五、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现象: (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2)不发生折射现象的条件:光线垂直射入界面时,不会发生折射现象 注意:①入射光和折射光分别在两种不同的介质中,因此它们的传播速度不同,传播方向也往往发生改变 ②通常在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时,在界面上也同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入射光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光的折射具有可逆现象: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原来的入射光线变为折射光线,原来的折射光线变为入射光线即折射光线将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折射角也增大或减小五、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1)色散:白光被分解成多种色光的现象2、色光的混合(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2)物体的颜色:透明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六、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在太阳光光谱中红光的外侧2、紫外线:在太阳光光谱中紫光的外侧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典型光路 3.填表: 名称又名眼镜实物 形状光学 符号性质凸透镜会聚透镜老化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发散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 具体见下表: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倒立缩小实像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