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8.15.2 《答司马谏议书》教学设计.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gu****iu
  • 文档编号:324091899
  • 上传时间:2022-07-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2.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答司马谏议书》教学设计课文简介:本文是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王安石给司马光的回信全文论点是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的指责,辩白变法是正确的文章逐条反驳司马光观点,表示出作者坚持变法,绝不动摇的决心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学会从语言入手读通读懂文言文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本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的论证方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者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背景知识1、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今江西临川),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2、题解“答”,解释为“答复”;“司马”, 司马是复姓,指司马光;“谏议”,官名,司马光当时任右谏议大夫(负责向皇帝提意见的官);“书”,书信。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等,如:《报任安书》(司马迁)、《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3、写作背景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有“布衣宰相”之美誉的范纯仁(范仲淹之子)上书批评王安石“掊克财利”,舍“尧舜知人安民之道”,世人认为王安石变法“天下必受其祸”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三封长信——《与(王)介甫书》批评王安石变法“使人愁痛,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批评王安石排斥异己,党同伐异他还列举实施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等弊端,要求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司马光认为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王安石则写了《答司马谏议书》回复补充文常】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拜相后尽废王安石新法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配享宋哲宗庙廷,画像入昭勋阁国家功勋图;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宋哲宗赐碑名为"忠清粹德"死后,哲宗将他葬於高陵灵柩送往夏县时,京城的人们罢市前往凭吊,有的人甚至卖掉衣物去参加祭奠,街巷中的哭泣声超过了车水马龙的声音等到安葬的时候,哭的人非常真诚,仿佛是在哭自己的亲人岭南封州的父老们,也都纷纷祭奠司马光,京城及全国各地都画他的像来祭祀他,吃饭前一定要先祭祀他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二、预习检测1、字音游处 (chǔ ) 强聒(guō) 重(chóng)念 难(nàn)壬(rén)人 胥(xū)怨 怨谤(bàng)2、成语积累兴利除弊:兴办对国家人民有益利的事业,除去各种弊端无所事事: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三、初读课文,概括段意 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这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为两人之间有分歧,所以写信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第二部分:全文驳斥的重点部分,作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第三部分: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第四部分:书信常规的结束语四、逐段细读,分析讲解1、第一段文言知识点:Ÿ 某:自称启:写信说明事情Ÿ 蒙教:承蒙指教这里指接到来信Ÿ 窃:私.私自这里用作谦词君实:司马光的字古人写信称对方的字以示尊敬Ÿ 游处:同游共处,即同事交往的意思Ÿ 每:常常Ÿ 操:持术:方法,主张Ÿ 强聒:硬在耳边哕嗦,强作解说聒:语声嘈杂Ÿ 见察:被理解见”此处表被动Ÿ 略:简略上报:给您写Ÿ 辨:同“辩”,分辨Ÿ 重念:又考虑到视遇:看待,对待Ÿ 反覆:指书信往来Ÿ 卤莽:简慢无礼Ÿ 具道:详细说明所以: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Ÿ 冀:希望内容分析:第一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为两人之间有分歧,所以写信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王安石在第一段第一句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昨日蒙教”是礼貌性套语;第二层提到与司马光“游处相好之日久”,感情色彩很浓,拉近情感距离;第三层急速转到“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直接点明二人政见不一的原因所在亮出了分歧的焦点所在又不伤感情第二句又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司马光见解坚定,并不肯轻易改变,所以“虽欲强聒”多讲几句,一定得不到见察;对于洋洋洒洒三千余字的来信,只作简单答复,不再一一白辨。

      第二层是:经过仔细考虑,司马光很是看重自己,书信往来,不宜鲁莽,所以要做详细解释,希望司马光能够宽恕这里说明了作者的态度和方法2、第二段文言知识点:Ÿ 名实:名义和实际Ÿ 怨谤:怨恨,指责Ÿ 以谓:认为Ÿ 人主:皇帝这里指宋神宗赵顼Ÿ 议法度:讨论、审定国家的法令制度修:修订Ÿ 有司:负有专责的官员Ÿ 不为:不是,不算Ÿ 举:施行Ÿ 辟邪说:驳斥错误的言论辟,批驳Ÿ 难(nàn):排斥Ÿ 壬(rén)人:善于巧言献媚,不行正道的人Ÿ 固:本来前:预先内容分析:第二段是全文驳斥的重点部分,作者分别对司马光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司马光在来信中指责王安石实行变法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这些责难,如果就事论事地一一加以辩解,那就很可能会因为具体事实而陷于被动招架,越辩解越显得理亏所以作者避实就虚,只谈理念,不谈事实,以此为变法正名3、第三段文言知识点:Ÿ 恤:顾念,忧虑Ÿ 同俗自媚于众:附和世俗,向众人献媚讨好Ÿ 上:皇上这里指宋神宗Ÿ 抗:抵制,斗争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士大夫”Ÿ 汹汹然:吵闹、叫嚷的样子Ÿ 胥怨:相怨,指百姓对上位者的怨恨Ÿ 非特:不仅Ÿ 改其度:改变他原来的计划。

      Ÿ 度义:考虑是否合理度:考虑,这里用作动词Ÿ 是:这里用作动词,意谓认为正确Ÿ 膏泽:施加恩惠.这里用作动词Ÿ 不事事:不做事,无所作为前一“事”是动词,后一“事”是名词Ÿ 守前所为:墨守前人的作法Ÿ 所敢知:愿意领教的知,领教内容分析:第三段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王安石认为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已非一日,朝廷士大夫多以不忧国事、附和流俗、讨好众人为处世的良方然后,王安石继续抬出皇帝“欲变此”作为变法大旗,找出变法合法依据,说自己变法是为了“助上抗之”,始终把变法和皇帝绑定,这就有了“谁反变法谁就是反朝廷”的预设,接下来,作者举了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例,说明反对者之多并不表明变法有错误,只要“度义而后动”,确认自己做得是对的,就没有任何退缩后悔的必要盘庚之迁,连百姓都反对,尚且未能使他改变计划,那么当前实行变法只遭到朝廷士大夫的反对,就更无退缩之理了这是用历史上改革的事例说明当前所进行的变法的合理与正义性,表明自己不为怨诽之多而改变决心的坚定态度4、第四段文言知识点:Ÿ 不任:不胜Ÿ 区区:小,用作自称的谦辞Ÿ 向往:仰慕内容分析:文末正面表明态度:“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字面上是说自己不敢听闻“不作为”“墨守成规”这样的字眼,实则反讽司马光不作为,因循守旧绵里藏针第二课时一、文言知识点分类总结u 通假字1.不复一一自辨(辨通“辩”,辩解)2.于反复不宜卤莽(卤通“鲁”,粗鲁)3.故今具道所以(具通“俱”,详细)u 古今异义1.故略上报上报:古义:写回信今义:向上级汇报2.于反复不宜卤莽反复:古义:书信往来今义:多次重复3.则众同为而不汹汹然汹汹:古义:大吵大闹今义:形容声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4.故今具道所以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连词,表结果5.今君实所以见教者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连词,表结果6.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区区:古义:谦词,用于自称今义:指小或少7.以致天下怨谤也以致: 古义:因而招致今义:连词表结果u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1.以膏泽斯民膏泽:名词作动词,施加恩惠2.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第一个“事”:名词作动词,做u 文言句式1.判断句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也”表判断)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加粗的“为”译为“是”表判断)胥怨者民也(......者,......也表判断) 2.状语后置句(1)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于朝廷”作状语后置)(2)受命于人主 (“于人主”作状语后置) 3.宾语前置句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何为应为“为何”)4.定语后置句至于怨诽之多(“多”作定语后置)二、问题探究1、本文的论证方式是驳论,结合课文分析其反驳的方法有哪些?明确:(1)直接反驳,如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2)举出根据进行反驳,如“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这里就举出了有利的根据,说明不是自己独出心裁,而是受命于皇帝,是朝廷议过的法度,指出这不是我个人的行为,而是合理合法的3)举出史实进行反驳,举出历史的事实来进行反驳,如“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这里以历史上曾有过的如何对待怨诽的事实为表率,表示自己不以流言蜚语而动,既委婉地反驳了怨诽之多的责备,又表达了自己变法的坚强决心整个反驳是明确而有力的,言简意赅2、结合课文具体分析:王安石是如何解释司马光所说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这几方面的事情的?明确:先驳“侵官”,作者不谈具体现象,而是指出决定进行变法是“受命于人主”,出于皇帝的意旨;新法的制定是“修之于朝廷”,经过朝廷的认真讨论而订立;然后再“授之于有司”,交付具体主管部门去执行这一“受”、一“议”、一“授”,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朝廷”,抬出皇帝作为挡箭牌,使对方无话可说封建时代,有几个人敢指责皇帝呢?有谁敢于认领“皇帝侵官”这个坑呢?于是乎“侵官”这个话题就自然消解了。

      次驳“生事”王安石把推行新法解释为“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宣传变法是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扰民”举先王之政”也是王安石变法的金字招牌,在封建时代,“先王之政”更具不可动摇性,轻易动不得的,王安石以此为理论根据,在舆论场几乎就立于不败之地了再驳“征利”只用“为天下理财”一句王安石这里只谈理念,不谈事实为天下理财”是理念,这一理念在理论上是无比正确的,也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对方对此也无话可说,“征利”的责难也消解了然后驳“拒谏”王安石说之所以“拒谏”是因为他要“辟邪说,难壬人”,王安石的意思是说来进谏的都是奸佞小人,奸佞小人说的都是歪理邪说,既然如此定性谏者和谏言,就洗白了自己“拒谏”的罪。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秋九年级人教版化学第三单元实验活动2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教学设计.docx 2025年秋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课题3 物质组成的表示 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 2025年秋九年级人教版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This is me Developing idea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教学设计.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Starter out and Understanding ideas 读说课第二课时教案.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Understanding ideas(Grammar)教学设计.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Reading for writing 读写课第二课时导学案.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Getting along Starting out and Understanding ideas 教学设计.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Getting along Starting out and Understanding ideas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Starting out and Understanding ideas (Reading) 导学案.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Starter out and Understanding ideas 读说课第一课时导学案.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Developing idea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导学案.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This is me 第三课时 Developing ideas教学设计.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课时2 Understanding Ideas(Reading)教学设计.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Starter out and Understanding ideas 读说课第二课时导学案.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课时4 Developing ideas(Listening and speaking)教学设计.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1 Developing ideas Reading for writing 教学设计.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Getting along Starting out and Understanding ideas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1 Developing ideas Listening and speaking教学设计.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Starting out and Understanding ideas 教学设计.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