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教学设计3.2探究乐音的特性.docx
6页第2节 探究乐音的特性 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了解乐音的特性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是本章的第二节,讲解了乐音的三个特性,即音调、响度和音色,给出了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明确了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同时也积累了很多关于声现象的生活经验,具备了一定的思考讨论、观察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但是对于声音特性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尤其是关于音调和响度,学生往往比较容易混淆 教学目标1.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影响因素2.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乐音三特性的影响因素3.能主动将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总结成功的经验 核心素养对声音的三个特性的讲解有利于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同时在研究声音的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提问与猜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养成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善于推理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性难点: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环节一:温故知新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声音有尖锐的有低沉的,有大的有小的,各自具有一定的特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学生回答: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要靠介质传播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是声音传播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让学生回忆旧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准备环节二:乐音三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一、音调什么是音调?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请同学们观察古筝和编钟:(1)古筝的每条琴弦的长度和粗细都不相同,细而短的音调高,粗而长的音调低2)编钟通过调节自身空气柱的长短、粗细来改变音调,空气柱越短、越细,音调越高,空气柱越粗、越长,音调越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回答: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通过联系生活中的现象,了解音调的影响因素 续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环节二:乐音三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演示实验1:拿一把塑料尺,让它从木梳的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你能判别出它们发出声音的差别吗?演示实验2:将一把直尺紧压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重复上述实验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感受声音的高低及物体振动的变化结论:音调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的1)声源振动越快,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2)声源振动越慢,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
教师提问:蜜蜂飞行时发出了声音,那蝴蝶飞行时发出声音了吗?如果发出了为什么我们听不见?二、响度什么叫作响度?什么因素决定响度的强弱呢?探究实验:在桌面上撒些小纸屑,先轻轻地敲击桌面,观察小纸屑的振动幅度;再用力敲击桌面,观察小纸屑的振动幅度现象:用力越大,纸屑跳得越高,说明桌面振幅越大,这时声音也变大了结论:(1)物理学中,听觉上感到的声音强弱程度叫作响度2)振幅决定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声音的能量从声源向四面八方传播,越到远处能量越分散,所以人们距声源越近,听到的声音越大辨析音调与响度:音调与响度反映了声音的两个完全不同的特征,它们彼此独立就是说,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学生回答:塑料尺从木梳的齿上快速滑过时,声音尖细些学生回答: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直尺振动频率越快,发出的声音越尖细学生回答:蜜蜂的翅膀振动频率高,音调高,蝴蝶的翅膀振动频率低,音调低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探究响度的影响因素,自主实验,相互讨论,最后展示结论 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来找到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感受音调高低的不同,理解频率。
通过实验,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得出影响响度的因素 续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环节二:乐音三特征的影响因素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是指音调低,“高”是指响度高;“禁止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响度三、音色教师播放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的音乐,学生聆听,区分不同声音的来源音色:指声音的特色影响因素:取决于声源本身,由于材料和形状的不同,而构成自己特有的声音特色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不同的例如,闻其声而知其人(不同人音色不同);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应用:常常用于辨别发声体品质的好坏例如,选碗、茶瓶胆、西瓜等四、认识声音的波形1.音调:波形的疏密分布,分布越密音调越高,反之越低2.响度:波形上下起伏,起伏越大响度越大,反之越小3.音色:波形的形状规律,不同的形状规律拥有不同的音色 学生积极回答生活中还有哪些音调与响度的实例学生认真听讲并思考 用具体的实例,引起学生对音调与响度的思考,加深印象通过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让学生实际感受一下不同乐器的音色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音色环节三:课堂例题例1 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为什么?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水越多,音调越高。
例2 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心跳的声音是因为(D)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加,使响度增大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的频率,使音调变高C.听诊器能缩短听者与发声体之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的响度更大些D.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的响度更大些 学生答题,教师答疑 及时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补充讲解 续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环节三:课堂例题 例3 “不见其人,先闻其声”意思是根据说话声就可以判断出谁在说话,这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D)A.振幅 B.频率C.响度 D.音色 学生思考作答,可以交流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第2节 探究乐音的特性一、音调1.概念:声音的高低2.影响因素:音调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的二、响度1.概念:听觉上感到的声音强弱程度2.影响因素:响度与振幅、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三、音色1.概念:不同的声音所特有的声音特色2.影响因素:音色与声源的材料、形状等因素有关课堂练习课堂8分钟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作业布置1.《七彩作业》第3章第2节2.自我评价第1~4题。
教学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