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豆几种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docx
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菜豆几种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近几年,菜豆发病较多,比较常见的病害有枯萎病、炭疽病、灰霉病和细菌性病害,对菜豆产量影响很大,为了削减损失,增加收入,很有必要把握以下几种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1 菜豆枯萎病 一般是花期开头显病,病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变黄,之后渐渐向上部扩展,叶脉变褐,茎一侧或全部维管束变为黄褐色或黑褐色,根部变色,皮层腐烂引起根腐结荚显著削减,荚背面缝合线也呈黄褐色病原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菜豆枯萎病的病菌在病残体、土壤、种子和带菌的肥料里越冬发生程度与温湿度有亲密关系发病最适温度24~28 ℃,相对湿度80%、地势低洼、灌水频繁、肥力不足、管理粗放的连作地发病重 菜豆枯萎病的防治方法:一是实行轮作与粮食作物实行3~5年轮作二是加强栽培管理采纳高垄栽培,防止田间积水,追施磷钾肥,准时清除病株,深埋或销毁三是种子消毒用种子重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四是播种前处理土壤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双效灵水剂250倍液匀称浇灌,待药液渗下后播种,再覆土五是发病初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双效灵水剂250倍液,隔10 d喷1次,喷施2~3次。
2 菜豆炭疽病 叶片发病开头在叶背发病,叶脉初期呈现条斑,一开头为红褐色,然后渐渐变成黑褐色或黑色,并扩大成为网状多角形斑,叶柄和茎部的病斑呈凹陷状,颜色为褐锈色,病斑随着进展渐渐由条形斑连合成为长条状病斑豆荚染病最初表现为褐色的小点,渐渐扩大成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黑色病斑,中间凹边缘隆起,若空气重的湿度过大,则会从上溢出粉红色黏稠物种子染病消失黄褐色大小不等凹陷斑病原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一般是种子带菌越冬,播种带菌种子,幼苗染病,在子叶或幼茎上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昆虫传播病菌温度17 ℃相对湿度100%利于发病,高于27 ℃相对湿度低于92%发病轻该病在多雨、多露、多雾冷凉多湿地区,或种植过密、土壤黏重地块发病重 菜豆炭疽病的防治方法:一是实行2年以上轮作二是播种时选择未染病的种子或进行种子处理,选择在未染病的荚上采种药剂拌种可选用种子重量0.4%的50%多菌灵或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用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浸种30 min,洗净晾干播种三是发病初期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7~10 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3 菜豆灰霉病 各部位均可染病,发病初期会在根茎上长出长形的斑纹,中间为浅黄色或淡棕色,边缘为深褐色,在空气湿度大的时候病斑上会形成1层灰色的霉层,空气干燥的时候病斑的表皮会裂开。
苗期子叶受害,呈水浸状变软下垂,后叶缘长出白灰色霉层叶片染病后消失的轮纹斑会比较大,后期简单裂开荚果染病是由败落的花开头侵染,然后再侵染到荚果病原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可以随病残体、水流、气流、农具及衣物传播该菌在高湿和20 ℃左右的温度条件下易流行 菜豆灰霉病的防治方法:一是加强白天通风,夜间提高棚室内的温度,有效掌握棚内的湿度二是准时摘除病叶、病果三是发病初期喷施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9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交替防治 4 菜豆细菌性疫病 主要侵染叶、茎蔓、豆荚和种子病苗出土后,子叶呈红褐色溃疡状,或在着生小叶的节上及第2片叶柄基部产生水浸状斑,扩大后为红褐色,病斑绕茎扩展,幼苗即折断干枯成株叶片染病,开头于叶尖或叶缘,初呈暗绿色油渍状小斑点,后扩展为不规章褐斑,病变组织变薄,四周有黄色晕圈,发病重的病斑连合,至全叶变黑凋萎茎蔓染病,生红褐色溃疡状条斑,稍凹陷豆荚染病,初呈暗绿色油渍状小斑,后扩大为稍凹陷的圆形至不规章形褐斑,严峻的豆荚皱缩种子染病,种皮皱缩或产生黑色凹陷斑。
湿度大时,茎叶或种脐部常有黏液状菌脓溢出,这不同于炭疽病病原属于细菌,主要在种子内部或附在种子外部越冬,病部渗出的菌脓借风雨或昆虫传播气温24~32 ℃,叶上有水滴是此病发生的重要温湿度条件,一般高温多湿、雾大露重或暴风雨后转晴的天气易诱发此病此外,栽培管理不当,大水漫灌,或肥力不足、偏施氮肥,造成徒长易发此病 菜豆细菌性疫病的防治方法:一是实行3年以上轮作,可以削减染病的机会二是播种前进行选种,并进行种子处理可用5 ℃温水浸种15 min,然后放入冷水中冷却,或用种子重量0.3%的95%敌克松原粉或50%福美双拌种三是加强田间管理,避开田间湿度过大四是发病初期喷施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4 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 000倍液,隔7~10 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5 菜豆细菌性晕疫病 主要侵害叶片,初在叶片或新叶上消失不规章水浸状斑点,后在斑四周消失直径0.5~1.0 cm的晕圈,斑上常有菌脓溢出,叶脉染病致叶脉坏死,易穿孔或皱缩畸形,果荚染病初呈水浸状斑点,后变褐干缩下陷,斑面渗出菌脓,或病斑中央枯死,四周晕圈宽,别于细菌性疫病。
病原属于细菌,主要通过种子传播 菜豆细菌性晕疫病的防治方法:一是严格检疫防治种子带菌传播扩散二是发病初期,可采纳喷施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新植霉素4 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隔7~10 d防治1次,连续防治1~2次 第 3 页 共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