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第四中学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课件 人教版.ppt

41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89125651
  • 上传时间:2024-09-1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14MB
  • / 4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推荐阅读一篇文章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史学理论研究》2002年第4期 Ø纵向比较:传统道路上继续发展Ø横向比较: 与西方国家拉开距离把握两点 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综合探究五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l明清帝国的兴替l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农耕文明的繁盛  明清帝国的兴替Ø元朝的灭亡与明朝的建立Ø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Ø明末农民起义与清军入关 Ø清朝的建立重点重点 明清帝国的兴替Ø17世纪初(1616),努尔哈赤建立金Ø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Ø1644年,明灭亡,清军入关 Ø经过长期战争,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难点难点清由地方民族政权转化统治全中国政权的过程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Ø戚继光抗倭(东方)Ø郑成功收复台湾(东南) Ø雅克萨之战(东北)Ø修筑 长城(北方)Ø平定准噶尔(西北)Ø设立驻藏大臣(西部)Ø改土归流(西南)Ø 避暑山庄Ø 茶马贸易  关于“明修长城清修庙”的说法及相关活动设计的变更实验版教材实验版教材 实验版活动的答案 明代统治者主要以防为主,采取了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清统治者则比较积极主动,采取了怀柔的政策笼络其他少数民族。

      实验版活动设计存在的问题Ø明修长城不是消极防御,而且不是单纯发挥军事防御功能Ø明修长城客观上也促进了经济交流、民族融合 Ø清朝广袤的疆域包括蒙古大片区域,北方不再以长城为界,没有修长城的需求清朝的怀柔政策也是以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 修订版教材修订版教材 农耕文明的繁盛Ø农业的兴盛(新技术、新品种)Ø手工业的发展(经营方式的变化) Ø商品经济的繁荣Ø商业市镇的兴起Ø海外贸易的发达 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讨论 新中国史学前三十年“五朵金花”——古史分期问题;封建土地制度问题;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 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讨论 背景: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中国的历史实际有直接关系•1930年开始 ——社会史大论战•195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大讨论•1990年代以后——理论反思阶段 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l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l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l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Ø文化专制(以文字狱为例)Ø科举制在明清的演变Ø八股取士重点重点Ø对科举制度的评价难点难点八股取士是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方式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Ø明代城市生活的变化Ø明清乡村生活的变化Ø四大名著Ø昆剧和京剧重点重点 进步思潮Ø追求个性解放Ø主张平等民主Ø批判专制皇权Ø反对重农抑商难点难点 不是讲思想史,即不是突出思想家和思想家的具体思想,而是突出当时的一种社会风气,这种社会思潮是当时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

      世俗文化Ø明清小说与当时社会发展的关系难点难点1 1 明朝中期之前,小说、戏曲的主角多是帝王将相、官吏文人明朝中后期,描摹世态人情的世俗文学勃兴,商人、机户、手工工匠、当铺老板、酒店掌柜和游民等形形色色的市井人物,堂堂正正地登上艺术殿堂这些作品生动细腻地反映了城市平民阶层的人生理想和社会心理,成为展现明清社会风貌的多彩画卷 世俗文化Ø明清戏曲与当时社会发展的关系难点难点2 2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镇的繁荣,带动各种服务性行业日益兴盛,茶馆、酒楼、戏园大大增多,使城市居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每逢民俗节日、民众游乐、士绅宴集甚至社会交际,人们都以观赏戏曲为主要娱乐形式 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Ø李时珍与《本草纲目》Ø徐光启与《农政全书》Ø宋应星与《天工开物》重点重点Ø 徐光启与《几何原本》的翻译(中外沟通、联系现实)Ø 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史地综合)  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中西科技的相互影响Ø19世纪的科学家达尔文在论证生物进化论和物种变异学说时,曾多次引用《本草纲目》Ø今天仍在使用的汉语数学专有名词,如几何、点、线、面、钝角、锐角和三角形,都是首次出现在《几何原本》的译作当中。

      Ø《天工开物》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传统科技向近代科技转变的潮流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Ø中西对比 晚明涌现的科技群英,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但从整体上看,明清的科学技术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已远为逊色特别是入清以后,在文化专制和八股取士的影响下,科学技术非但不复再现晚明时期的短暂辉煌,就连晚明已经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也被埋没中国和西方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  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l 皇权膨胀l 近代前夜的危机  皇权膨胀Ø 朱元璋强化皇权•在在地地方方,,废废除除行行中中书书省省,,设设立立三司三司•在在中中央央,,废废除除丞丞相相,,撤撤销销中中书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Ø清代设置军机处  重点重点 近代前夜的危机Ø清朝政府的闭关政策(课标要点)Ø清代中期的社会危机(铺垫过渡)Ø与同时期西方的对比(教材特色)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l回望“盛世余晖”l透视“盛世阴影”l从马戛尔尼使华看盛世危机  重点重点 推荐阅读三本书1.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许地山译,李广生整理,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年。

      2.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三联书店1995年3.秦国经、高换婷《乾隆皇帝与马戛尔尼》,紫禁城出版社1998年4.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2 2--3 3--8 8 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要点提示:马戛尔尼使华 活动建议:组织学生讨论马戛尔尼使华事件,引导学生从生产水平、政治体制、思想文化等方面,探究清末中国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 难点难点 资料2:马戛尔尼说:“中国上等人之受有教育者若任其居住本国,不与外界接触,其开化之程度已足称完备;若令其与世界民族相见则知识殊形缺乏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本课课文所提供的探究资料思想文化思想文化 资料4:马戛尔尼说:“中国工业虽有数种,远出吾欧人之上,然以全体而论,化学上及医学上之知识,实处于极幼稚之地位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本课课文所提供的探究资料思想文化思想文化 资料5:马戛尔尼说:“广东一处地近海洋,洋人到中国者必在此间登岸,中国为防御洋人起见,特设重兵镇之……此辈宽衣大袖之兵队,既未受过军事教育,而所用军器又不过刀、枪、弓、矢之属,一旦不幸,洋兵长驱而来,此辈果能抵抗与否?尚属一不易置答之疑问也。

      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本课课文所提供的探究资料军事力量军事力量 资料6:英国使团中的孩童托马斯对中国人用手工而不用机器采煤感到惊讶英国人为他们的绞车、轨道和铁皮运煤小车而自豪已经席卷他的国家的工业革命是那样深入孩子的心灵,天朝的落后使他一目了然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本课课文所提供的探究资料生产水平生产水平 第五单元导语提到与西方的比较 明清两朝鼎盛时期,中国的农耕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然而,也就在这一时期,世界历史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欧美主要国家相继进入近代工业文明轨道资本主义的迅猛的发展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巨潮之中,西方列强纷纷越洋抢滩,建立殖民统治明清农耕文明的繁盛已无法和西方工业文明抗衡生产水平生产水平 第二课课文提到中西科技对比 晚明涌现的科技群英,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但从整体上看,明清的科学技术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已远为逊色特别是入清以后,在文化专制和八股取士的影响下,科学技术非但不复再现晚明时期的短暂辉煌,就连晚明已经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也被埋没中国和西方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 思想文化思想文化 第三课导语提到与西方的比较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统治高度膨胀。

      正当欧洲主要国家实现资产阶级革命并进行工业革命之际,清朝统治者仍然推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政策,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由此发生逆转到了近代前夜的清中期,远离世界发展潮流的清帝国终于陷入深刻的危机政治体制政治体制生产水平生产水平 第三课课文提到与西方的比较 清朝推行闭关政策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外力量对比,而且作茧自缚,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更加闭塞、停滞, 远离世界发展潮流 第三课阅读卡:中国与同时期西方的对比 当明清之际战争如火如荼之时,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在此后一二百年,西方主要国家的政治体制逐渐由民主政体取代封建专制统治当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陶醉于天朝大国的迷梦之中时,第一次工业革命席卷西方它首先在英国爆发,然后波及法、德、美等国,劳动生产率得到数十倍的提高政治体制政治体制生产水平生产水平 第三课阅读卡:中国与同时期西方的对比(续) 到1840年,欧美国家已经普遍使用蒸汽动力,而中国农业仍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以手工劳动为主;英国海军拥有几百艘舰艇,大军舰配置火炮百余门,步兵已普遍使用步枪,而清军仍主要使用刀、矛、弓箭等老式武器。

      尽管从中国自身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看,明清农耕文明的繁盛超越前代,但横向比较,清代前期的中国已经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落伍军事力量军事力量生产水平生产水平 推荐阅读1.付衣凌主编《明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3年2.戴逸主编《简明清史》,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