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教师招聘.doc
44页第1章 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学 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性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是一门中间学科2.心理现象及结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⑴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⑵情绪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⑶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⑴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等 ⑶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二、心理学的人物和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 揭示心理规律 揭示心理机制 揭示心理本质2.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开展心理异常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三、心理学的历史发展1.心理学产生历史背景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则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2.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研究方法上主张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一般心理规律,它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 [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詹姆士;代表人物杜威和安吉尔也主张研究意识,不把意识看成是若干有限元素的集合,认为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不赞成构造主义对心理结构进行分析的目标与方法 [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华生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为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它强调人的每一种经验都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用组成部分来说明格塔学派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弗洛伊德,称为第二势力,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
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研究,认为人的一切个体和社会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和冲动[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被成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他们不是受无意识欲望驱使的野兽反对行为主义只相信可以观察到的刺激与反应,认为正是人们的思想欲望和情感这些内部过程和内部经验,才使他们成为各不相同的个体[现代认知心理学]---标志 奈赛尔《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的心理活动看做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收集信息,经分析储存和转化,然后加以利用 第2章 认知过程一、注意1.注意 概念: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 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功能2.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的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的对一定事 物所发生的注意引起条件:(1)客观条件,刺激物的强度及其相对强度 (2)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况[有意注意] 由预先目的、必须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的对一定事物 所发生的注意维持条件:(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2)合理组织活动 (3)对兴趣的依从性(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有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关系: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注意,但实际工作中两种注意都需要。
如果只有有意注意,长时间工作会使人疲劳,使工作进行不下去;如果只有无意注意,稍有困难或干扰,注意就容易分散,同时也不能做好工作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发生,一些简单不重要的活动只需要无意注意,而对于复杂重要的则必需有意注意3.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指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的知觉出的对象数目 影响因素:(1)与被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 (2)与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分不开 (3)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经验和知识[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时间长短特征 影响因素: 注意对象的特点;有无坚定的目的;个人的主观状态 注意的起伏(动摇):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的不随意跳跃的现象 注意的分散(分心):注意离开了当前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 所吸引[注意的分配]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 现象条件:(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时 已经熟练(自动化)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经熟练(自动化) (3)几种不同的活动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注意的转移]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 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2. 感觉与知觉1.感觉 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实的个别属性 的反映 种类: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 内部感觉--动觉、静觉和机体觉2.感觉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 感受阈限:能够引起人们感受的刺激范围关系:两者在数值上呈反比关系[绝对感觉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而人的感官察觉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差别感觉性和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做差异感觉阈限,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受能力叫差异感受性3.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 现象(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 象包括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感觉后效:在刺激停止后暂时保持保留的现象[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感觉的补偿:“以目代耳”联觉:一种能够感觉建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红-热4.知觉 概念: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 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种类:(1)空间知觉--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的反应 eg形状、 大小、深度、方位等 (2)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即事物运动的 速度、延续性、顺序性)的反映 (3)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知觉,直接 依赖于对象的运动速度分为真正运动 知觉和似动知觉(动景运动,诱发运 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特征:⑴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理解性 (3)知觉的整体性 (4)知觉的恒常性:5.知觉和感觉的关系联系:一方面直觉和感觉一样,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 产生的,是我们对现实的感性反应形式。
另一方面,感觉 和知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都是事物的 外部特征和内在联系区别:感觉反映的是事物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 性;感觉仅依赖个别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 官的联合活动;知觉不仅受感觉系统的生理因素影响,而 且依赖于人的过去经验,受人的心理特点制约;知觉与词 联系起来可见知觉比感觉更复杂三、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1.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1)实物直观(2)模像直观(3)言语直观2.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2)运用知觉的组织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4)让学生参与直观过程四、记忆 1.记忆 概念: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2.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识记:记忆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具有 选择性的特点 分类: 1.据有无目的性( 无意识记 有意识记) 2.材料性质和实际方法( 机械识记 意义识记) 影响因素:1.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 2.识记时的态度和情绪 3.活动任务属性 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5.识记的方法 保持与遗忘保持:已获得的知识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遗忘: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 忆或再认。
遗忘规律:(德)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了遗忘的进程 不均衡以及“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 一定程度就不在遗忘影响遗忘进程因素:⑴学习材料的性质⑵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⑶记忆任务的长久性的与重要性; ⑷识记的方法; ⑸时间因素⑹情绪和动机也影响着遗忘进程遗忘的原因:消退说、干扰说、压抑(动机)说、提取失败说 防止遗忘方法-- 复习:⑴ 及时复习⑵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⑶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⑷ 复习方法多样化 ⑸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⑹ 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回忆或再认 回忆: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 现出来 再认: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呈现时, 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3.记忆系统 [瞬时记忆]当客观刺激物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会在一个极短的 时间内保存下来 特点: 时间极短;容量较大;形象鲜明;信息原始 编码: 图像记忆----主要形式 声像记忆 存储: 时间约为1秒 [短时记忆]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 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 特点:时间短;容量有限,2-9个;意识清晰;操作性强; 易受干扰 编码: 听觉编码--主要 视觉编码 存储----复述(有效方法) 机械复述;精细复述[长时记忆]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头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 特点: 容量无限;保持时间长久 编码: 意义编码(主)意义编码(表象编码、语义编码) 存储: 原则上是分类处理4. 记忆的品质: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和准备性5.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