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届高考语文三轮复习--诗歌阅读训练.docx

30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287770429
  • 上传时间:2022-05-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3.67KB
  • / 3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2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之诗歌阅读一、诗歌阅读(共25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送李副使赴磺西官军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①,岂能愁见轮台月②脱鞍暂入酒家坤,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注释:①祁连城:在今甘肃张掖南②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李副使赴磺西经过此地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诗歌开篇即点明时令,以“火山”“赤亭”起笔,暗含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B.诗人劝说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悲伤的惜别之情感人至深C.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功名只向马上取”语气坚决,这是诗人对李副使的勉励D.诗歌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并且有别于其他送别诗,令人耳目一新2)诗歌从哪些方面写李副使“英雄一丈夫”的形象?请简要分析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与刘将军杜文学晚登西城高启①木落悲南国,城高见北辰飘零犹有客,经济岂无人鸟②过风生翼,龙归雨在鳞相期俱努力,天地正烽尘注】①高启:元末明初人诗题中刘将军和杜文学是他的好友②鸟:大鹏鸟《庄子• 逍遥游》中有“化而为鸟,其名为鹏”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写诗人和朋友晚登西城,触目所及,树木凋零,仰望夜空,北辰闪烁,不禁悲从中来。

      B.颔联中诗人写自己客居他乡飘零江湖,不禁悲叹:偌大天下竟然没有一个经世济民、治国 安邦的人才C.颈联中“生”字生动传神,好像鹏鸟借助风力才长出了翅膀,突出了风对鹏鸟展翅飞翔的 重要意义D.尾联和首联遥相呼应,情绪一改悲伤为豪迈健壮,语言平实,感情真挚,于沉郁中见昂扬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概括21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以下各题除夜自石湖归苕溪①(其三)姜夔黄帽②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冰清楚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胸客灯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五)姜夔三生定是陆天随③,只向吴松作客归已拼新年舟上过,倩④人和雪洗征衣注】①光宗绍熙二年冬,诗人访范成大,除夕乘舟归苕溪,途中写了一组诗,共十首② 黄帽:即俗称艄公,汉代称为“黄头郎”③陆天随:唐代陆龟蒙号天随子,隐居不仕,常 携带书、茶具灶、钓具,乘舟浪迹江湖④倩:请1)以下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其三前两句从听觉入手,舟人连夜行舟,传呼不已,船篙击打流冰,发出响声8. “舟尾春风飕客灯”与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江春入旧年”都写了水上的春意C.其五“倩人和雪洗征衣”是请人用雪洗去曾经征战疆场的衣上的风尘,画面生动。

      D.两首诗歌的前两句都点题:其三写“黄帽”暗点“归*其五第二句“归”字点题2)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2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寓驿舍①陆游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九万里中鲸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②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注]①驿舍: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J②晋代陶潜《搜神后记》卷一; “丁令威,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 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 仙冢垒垒(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中诗人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营造了一种荒凉幽寂的气 氛B.颔联用鲸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既说明诗人旧地重来,又蕴含了发奋有为和超然物 外的情感C.颈联中“数竹”“量松”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间接抒发了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的感慨D.尾联回应首句,写壁间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使得全诗感情沉郁 而强烈2)本诗不含情字,却感情强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2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答题春晚范成大①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想见篱东春涨动②,小舟无伴柳丝垂注】①此诗作于淳熙六年(1179年)春淳熙五年六月,范成大参知政事仅两个月,便 因与孝宗政见不合而落职,于是诗人怀着难遇明主想要隐退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②春涨动: 春水开始增涨春季涨水叫春涨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首诗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意会即止;描写心境,也只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 得情意表达委婉含蓄B.首联选择了两个意象“舞燕”“啼莺”,描绘了晚春时期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 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C.颔联点出暮春时令,暗示诗人心绪诗人昏昏醉眠,日长难遣,樽前花老,诗情难觅, 止不住把满怀愁绪抒写出来D.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慨叹当时南宋朝廷不能振 作,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术2)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联的妙处2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次韵伯氏寄赠盖郎中喜学老杜诗黄庭坚老杜文章擅一家,国风纯粹不欹斜帝阁①悠邈开关键,虎穴深沈探爪牙千古是非存史笔,百年忠义寄江花。

      潜知有意升堂室,独抱遗编校舛差②[注]①帝阁:指天帝宫门或守门人,又指帝都宫门②舛差:指差误、过失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伯氏与作者得知盖郎中研习杜甫诗歌,先后赠诗,表达了古人以诗酬和的雅趣B. “帝阁悠邈” “虎穴深沈”两个比喻,表现了杜诗深沉雄健、沉郁顿挫的风格C. “江花”寄寓了杜甫的百年忠义,由此可以推测出杜诗中曾经使用江花的意象D.盖郎中为了在仕途上追求更好的前程,一丝不苟地学习杜诗,作者对此深表赞赏2)作者对于学习杜诗有哪些见解?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2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和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①杨巨源两河②战罢万方清,原上军回识旧营立马望云秋塞静,射雕临水晚天晴戍闲部伍分岐路,地远家乡寄旅旌圣代止戈资庙略③,诸侯不复更长征注】①自玄宗后期重用宦官以来,藩镇割据愈演愈烈,严重威胁到大唐帝国的稳定公元 817年(元和十二年),裴度被宪宗任用为宰相,三年内平定了藩镇割据,唐朝再次实现了 统一这首诗是观看平叛军队回来时的唱和之作②两河:唐安史之乱后,称河南、河北二 道为两河③庙略:皇室宗庙的功绩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点明了 “征人回”的背景,从“万方清”三字可见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

      B.颈联说战争结束了,部队回原驻地;麻旌寄回了家乡,和平已到来C.尾联诗人以喜悦的心情歌颂平藩战争的丰功伟绩,总括全诗,深化主题D.整首诗激越豪迈、雄浑悲凉,展现了征人的风采,给人雄健昂扬的感受2)颔联是怎样刻画征人形象的?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诗歌阅读(共25小题)1 •【解答】(1) B. “悲伤的惜别之情”错,整首诗感情豪迈,虽写送别,但从“岂能愁见” “真是英雄一丈夫”等可以看出并没有悲伤之情2)此题考生可以围绕李副使“英雄”的特点去原文一句句找,关注意象还有关键词如 首联“火山”、“赤亭”这样的意象暗示旅程艰苦也说明李副使不畏艰险、毅然前行的豪迈 颔联“月”的意象,“惯度”“岂能愁”这样的关键字眼可见他经常出入边地,早已置乡愁于 脑后尾联“功名只向马上取”表现他志向远大,希望立功扬名答案:(1) B(2)①李副使出塞旅程艰苦以李副使行程中必经的火山、赤亭写旅程艰苦,以此烘托李 副使不畏艰辛、毅然前行的豪迈气概②李副使经历非凡他经常出入边地,长期驰骋沙场,早已置乡愁于脑后③李副使志向远大他远赴万里击胡,希望在边塞立功扬名译文:六月的火焰山更是灼热,赤亭道口怕要行人断绝。

      知道您经常度越祁连城,哪里会 害怕见到轮台月请您下马暂进入酒家始,送您到万里之外西击胡功名富贵只向马上求取, 您真是一位英雄大丈夫赏析:这首诗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并且突破了一般送别诗的窠臼,被称为送别诗 的“另类佳作”其口语化的诗歌语言,产生了亲切洒脱的效果;悠扬流美的声调,也传达 出奔放明快的诗意;自由活泼的韵律和跌宕有致的节奏,显示出一种豪迈的气势,传达出火 一般的激情,给远行者以极大的鼓舞力量2.【解答】(1) B. “不禁悲叹……"错误,此处运用反问,暗指刘、杜二位友人就是经世济 民、治国安邦的人才2)作者生活在元末明初,首联写与友人同登西城,眺望到秋天萧条之景,草木零落,众 星拱卫北斗,想到现在祖国大好河山满目疮痍,不禁悲从中来,流露出对天下战乱频仍、时 局动乱的忧伤颔联后句“经济岂无人”采用反问的句式,说治理国家怎会没有人才呢?刘 将军和杜文学就是这样经世济国的人才,这是对朋友出众才能的赞美尾联说我们相约一起 努力,收拾这个烽火连天的局面,说明诗人与友人都是有抱负之人,既是自勉,也是对友人 救世济民的勉励答案:(1) B(2)①对天下战乱频仍、时局动乱的忧伤②对朋友出众才能的赞美。

      ③对友人救世济民 的勉励和自勉赏析:诗的首联提挈全篇,是全诗抒情的出发点木落悲南国”,一个“悲”字为全诗定 下了基调,同时也点明时在秋令从《离骚》:“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可以想见, 诗人是由草木零落想到美人迟暮、国事衰败因而发出悲叹诗人站在高高的城楼上,仰望高 空,只见众星环绕着北斗星旋转这不禁使他想到孔子的话:“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 所而众星共之可是,现实是“登城望神州,风尘暗淮楚江山带睥睨,烽火接楼橹并 吞何时休?百骨易寸土 J (《登西城门》)这句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颔联由望中众星拱卫北辰引出登临者的思绪诗人是一个有怀抱的人,曾道:“策勋 万里,笑书生、骨相有谁曾许?壮志平生还自负,羞比纷纷儿女酒发雄谈,剑增奇气,诗 吐惊人语风云无便,未容黄鹄轻举从这里可以设想,诗人此次出游的目的,可能有两 个方面:一是考察社会形势,以便待时而举;二是为了寻求志同道合的“经济”人才,共同 实现理想经济岂无人”,既有“夫子自道”的意味,又含对刘将军、杜文学的期望,有力 地表达了诗人的坚强信念接着诗人在颈联中写出了自己待时而举的愿望鸟过风生翼,龙归雨在鳞J 一旦 有了顺风的时机,这只“风云未便,未容黄鹤轻举”的鸟儿,就会像添上新的翅膀一般翱翔。

      从这里可以看出生于乱世的高启,在对自己归宿的取舍上,是把火候看得老一些的他在二 十一岁的时候,张士诚即占领了他的家乡吴县,开始了对苏州十年的统治当他的好友们纷 纷投奔张氏幕府并且劝他仕张的时候,他却婉言谢绝了这是由于“风云未便”,他不愿“轻 举”的缘故龙归雨在鳞”,一朝风云际遇,诗人就要像神龙一样,行云行雨,比喻逢时奋 进尾联“相期俱努力,天地正烽尘诗人和刘将军、杜文学互相约好,一起努力,收 拾这“英雄乘时务割据,儿度战血流寒潮”的烽火连天、战尘滚滚的局面从这一联中可以 看出,这位被“文字狱”腰斩的诗人,决不是那种放弃社会责任,坐等天下太平的“纷纷儿 女”辈全诗由一个“悲”字领起,抒发了忧国忧民、相期报国的壮怀,表现了一个身处乱 世的正直的知识分子所固有的高贵品质诗题“晚登西城”,但诗人并没有着力于杭州如画 的夜景的描绘,而把重点放在抒情上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来抒发情怀,由“城高见 北辰”而想到《论语》里的话,由这些话想到“经济”人才,由经济人才想到待时而举,由 待时而举想到烽尘滚滚的时事和相期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