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导学生写好中考作文策略.doc
16页指导学生写好中考作文策略如皋初级中学 黄丽芳中考作文分值大(65分),是各位考生考前关注的重点可是,一谈起作文,很多同学就感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难在哪里呢?一是不知写什么,二是不知怎么写其实,作文跟世界上的任何事情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一旦掌握了其中的规律,“难”也就自然变为“易”了写文章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不但需要有一定的读写知识做基础,有具体的写作方法做指导,还需要有正确的思想观点,需要掌握丰富的写作素材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面对中考,你就胸有成竹了 首先,明确中考作文的要求 中考写作测试重在考查学生规范、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内容上,“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手法上,“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文体上“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格式上“作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不写错别字。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下面我以2006年南通市中考作文题为例谈具体的要求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55分 其中含写字5分) 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常被身边的点点滴滴所触动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于一滴雨水、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幅画面等,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象,深刻的哲理,一瞬之间漾遍全身,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懂得幸福,并且学会生活与创造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怦然心动的感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⑤不少于600字⑥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⑦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⑧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这是一道人文性和情感性极强的中考作文题,完全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作文题由提示语和要求两个部分所组成,其中提示语充满诗情画意,很富人情味,写作的要求和形式与前两年相比是在继承中有发展,解读文题,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1.人称的稳定性近几年来,南通市的中考作文的命题风格尽管有所变化,但是始终没有变化的就是以“我”为中心,一定要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展示自我”“完美自我”成为命题的主旋律,如果我们的考生在审题时忽视“我”这一主体形象,那么只能导致审题错误,一旦审题错误,就意味着你的失败。
2.选材的宽泛性针对“怦然心动的感觉”这一话题,我们认为可供选择的话题,是相当宽泛的,再加上那一大段让我们近乎有些“目不暇接”的提示语,使得我们的考生在选材时产生了一种难以“取舍”的难度如何克服这个问题,唯有抓住材料中的那一个个“一”去立意,从一个小的角度出发,重点写一个细节,一个情节,然后把它写深、写透,要注意捕捉那些闪光的细节,写出真切的体会和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四两拨千斤”,才能写出“怦然心动的感觉”3.语言的情感性可以这样说,“怦然心动的感觉”这个话题,是一个重点写情感的话题,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果没有情感投入,那么怎么能产生“怦然心动的感觉”呢?“心动”起于情,发于情,情感是否真实、是否丰富,决定着文章的成败要找准寄情的载体: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是景,也可以是事要用心去感受,用语言去表达,使情感能够借助于语言表达得更加具体,更加深刻4.文体的自由性虽然“文体不限”,但你写作的内容已经决定了所要选择的文体审视一下提示语,我们会发现,这个话题一定不能写成说明文,至于选择其他什么文体,考生还得根据自己平时的喜好来选择确定针对这样的一个话题,我觉得还是首选记叙类文体比较好一些,记叙类文体写起来也更容易出彩,如果在文体的选择上大胆创新,形式上适当作些包装,定能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一定会使阅卷老师也产生“怦然心动的感觉”。
[佳作点评]“痛”爱一生 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从记事起,我爸曾多次对我说,农村苦,农村的孩子要比城里孩子更多一份坚强十几年来,我就是这样一直伴着“痛”的爱长大的也不知是上帝对我的垂青,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小学毕业时,我由于成绩优异,被县城一所民办中学免费录取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开学的那一天,爸骑着那辆跟他二十多年的老“凤凰”,为我驮着铺盖我跟在后面,背着大包、小包,一路紧骑一路上,父女俩没说一句话我知道,爸还赶着去干活呢,他说过误半天工要扣十来块钱呢来到新的学校,一切的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新鲜,学校里的人多得像赶集似的校门口停满了小轿车、面包车和各式各样的摩托车爸把他辆破“凤凰”倚靠在一棵小树上,也没上锁,扛着铺盖卷,走过拥挤的人群我紧跟着爸,生怕走散了我周围都是大人,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挤了过去爸帮我找到宿舍,挑了挨着窗户的一个床铺,爸说这儿阳光好,不潮,冬天暖和至于其它安慰之类的话一句也没说,放下铺盖卷,转身就走爸!”我大声喊了一声,爸转过身来,“啥事?”我望着爸爸没吱声,只是苦笑了一下,转身又走了我强忍着泪水,自己收拾床铺看着别的家长帮着孩子铺被褥,整理东西,我的泪刷地流了下来,但我马上擦干了泪水。
爸说过,农村的孩子更需要坚强以后,学校每次放假,我都是自己回家,有时坐车,有时步行回家以后,自己生火做饭,并拾掇房间,然后边看书边等着爸爸、妈妈、小弟回来,这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从未改变过光阴荏苒,一晃就是三年今天就要中考了,早上五点钟我就起了床妈妈昨晚去厂里干活还没回来,爸爸已早早地去干活了我自己做熟饭,饭后,坐车去考场就在我将要走过考场的大门时,一个熟悉的身影突然出现在我的视野中万万没有想到,是爸爸,爸爸还是骑着他那辆破“凤凰”来了顿时,一股怦然心动的感觉流遍我的全身,我的泪水再也止不住了,一个劲儿地在眼里直打转爸,你怎么也来了,误一天工十几块钱呢!”“农活再忙,你一个人考试,我不放心,快进去吧,一回儿就考试了,爸在外边等着你写到这里,我的泪水禁不住又流了下来爸爸,您放心吧,我一会考好的,因为有您在外边等着我,还有您多年来嘱托我的那句话,永远让我产生怦然心动感觉的话语……[名师点评]这是一篇颇为难得的考场满分作文文章的过人之处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选材富有个性小作者对话题有深刻的理解,独到的体会,通过日常生活中许多人视而不见的平凡小事,来达到表现父爱的主题,正是在这种“特别的爱”给了“特别的我”,才塑造出了“我”自强不息,独立进取的精神; 二、叙事角度小巧。
作者选取了“爸爸”“送女入学”和“陪女中考”这两件小事来展示伟大的父爱,小中见大,这与小作者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情感资源是密不可分的; 三、感情朴实自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行文的字里行间,无处不流露着作者的无限深情,这种情感,不矫糅做作,真实自然,直朴无华,令人读来不觉潸然泪下,唏嘘不已,足见小作者语言文字功底,让人佩服不已 下面在看一篇失误作文,是常见的一种失误失误作文】 瞬间的感动 如果说经历是贝壳的话,我就是会收藏贝壳的伯乐;如果说记忆是垃圾的话,我就是个拾荒者——题记一、感情篇小时候,雨过天晴后的日子里,我总爱跟爸爸一起散步,我喜欢享受突然一滴雨滴下的感觉刚站在一棵树下,“沙——”无数雨点不约而同地飞下来,我避让不及,惊诧莫名,转头一看原来是爸爸捣的鬼一阵大笑之后,我提高了警惕,果然爸爸故伎重施,出于本能的反应,我一下子抱着头蹲下来,可还是被淋了一身的雨水,唉,爸爸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二、母爱篇小的时候,每次吃鱼,妈妈总是抢先一步把鱼头拿下,然后再夹起大块的鱼段,我很纳闷,鱼头一点不好吃,可妈妈总是说最喜欢吃鱼头每次问妈妈为什么爱吃鱼头,妈妈总说“习惯了,习惯了”直到那次,我看见妈妈在厨房偷吃着我没有吃干净的鱼,而且是那么地津津有味,并喃喃自语:“好香啊!”我的心突然被重重一击,鼻子一酸,泪如泉涌,一瞬间我明白了母爱。
三、友谊篇别人都说我是个“假小子”,总是疯疯颠颠,风风火火,上跑下跳,根本就不像女孩子,总是爱疯跑,爱出风头出笑话,看,这不是我的身影吗?哇噻,突然,双脚撞在一起,身子一侧,“叭”的一声,人已趴在地上,这时,同伴向我伸出一只手,我笑着,在手与手接触的一瞬间,我明白了友谊 人生是一条漫长的路,人在路上长大,在无数个瞬间,明白人生道理,并不断成熟成长[误区警示]这是一篇三类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语言平谈无味本文中,小作者叙述语言偏多且晦涩,形象性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偏少,以至语句不够生动形象,让文章含金量大打折扣二、不能紧扣话题如在第一个片断中,宜在写爸爸的童心未泯中,写出自己的心理活动:怦然一动,体会到父亲对子女的那种忘形的爱意,这样才能自然地扣住话题三、第一个片断,标题为《感情篇》与下面两个片断不够协调,第一个主要是写被父爱感动的片断,宜改为《父爱篇》这篇文章可以作出如下修改:原文的形式保留,文章的形式、布局、格式还是比较好的,以片断组合的形式分写不同内容,每个片断末要有点睛之笔,从多个角度扣住话题;润色语言,将原文的大部分内容保留,但在语言上要进行深加工,使语意更丰满,语言更圆润,让文章更有感染力。
其次,设定准确的作文备考目标每年中考高考之后,那些异彩纷呈的满分作文就备受关注各大报刊纷纷推出专栏评介,媒体的热情、社会的关注着实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兴奋、自豪毕竟,这些佳作凝聚着中学语文教育者的心血,体现了近年来语文教改和考试改革的实绩,社会的掌声是给我们的最好的肯定和鼓励但是,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一定要清醒地看到,这些满分作文尤其是其中极具创新意识的文章,如高考作文《赤兔之死》等等,都是几十万粒沙中拣出的金子,我们可以欣赏可以赞叹但不可盲目学习 毫无疑问,绝大多数满分作文的作者都是写作“高手”由于母语学习的特殊性,写作能力在中学生中呈现出很显著的差异性,少数优秀学生的作品可以达到报刊发表甚至著书出版的水平,他们的优秀是以广泛的阅读、较为丰厚的生活积累知识积淀和不可否认的写作天分为背景的,比如《赤兔之死》的作者就曾读过40多遍《三国演义》,这样的阅读量即使是教师也很少人能够达到,更别说学生因此,在为他们喝彩的同时更应该清醒地看到,阅卷场有大量的文章还停留在相当拙稚的状态,如果不能设定一个实事求是的目标而以满分作文为追求的标准,势必给我们的作文备考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
相对于那些优秀的满分作文,阅卷专家组在场内给出的评分标杆作文更多地考虑了大部分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对我们广大中等生更具指导意义,有很多有益的启示,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1.准确把握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 我曾将阅卷场的一类卷标文拿给班级的学生评分,结果学生评定的分数普遍低于专家的给分,基本上在四十五六分左右除了文章本身的一些问题外,我想学生给分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在备考中把考场高分作文的标准定得过高,使学生误以为作文一定要极有创新并文采飞扬才能得高分,那些满分作文的误导是一个重要原因 实际上,中考对作文的要求并不像那些满分作文展示的那么高,而是一个可望可即的目标就考场写作的实际来看,只要达到以下要求就能拿到一个较为理想的分数: 一是“切合题意”,中考作文与自由作文最大的区别就是有统一的命题,有命题就要求作文符合题意因此,应试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审题,对试题的各个组成部分做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