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土地管理绪论

38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88195163
  • 上传时间:2019-04-2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57.50KB
  • / 3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土地管理学,天津城建大学,课 程 结 构,总,分,总,绪论,土地管理原理,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城市土地市场管理,土地管理的内容,土地管理方式,土地信息管理,港台及国外土地管理,第一章 绪论,内容提要,土地的基本概念,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土地管理基本概念,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一节 土地概念及特性,土地的涵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土地与土壤同义。 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是由泥土和砂石所堆成的固定场所。 土地是指地球表面陆地和水面,它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还包含人类活动的成果。 土地就是自然,土地的范围包括地球表面的水、陆、空气等自然物,及光、热引力等自然力。 土地是立国的要素。一个国家的土地、人民和主权共同构成立国三要素。这里的土地是指一国领土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包括陆地水域和领海的海域。 土地是指设置管辖权和所有权的地球陆地表层(含海岛和内陆水域)。,第一节 土地概念及特性,一、定义,指地球表面陆地和水面的总称,同时,土地还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

      2、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了人类活动的成果,即土地是自然与社会经济的综合体。,土地内涵的变化过程:,土壤,地球表面的陆地,内陆水域,陆地、内陆水域和海洋,在土地这个综合体中,土地质量和用途取决于全部构成要素的综合影响,离开了整体,各个单独的组成要素都不能理解为土地。,土地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成果,土地是自然的产物,土地是地球表面具有固定位置的空间客体,从本质特征看,土地生产力,土壤肥力。,从形态结构看,土地是地上层、地表层和地下层组成的立体垂直剖面,土壤只是地表层的一部分。,二、相似概念的区别,土地和土壤,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生产植物的疏松表层。而土地的含义更广。,土地与国土,国土是指一国主权管辖内的版图,包括领土、领海和领空,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包括资源与环境两部分。,土地与景观,景观是土壤、风化壳、大陆沉积物、潜水和地表水、植被、近地表大气和物理化学作用紧密联系的综合体,其基本特征是大气候和地理地质条件的统一。,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景观只考虑自然地理因素的作用,极少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三、土地的二重性,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前者是指土地作

      3、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是指土地作为财产,有经济(价值)和法律(独占性)意义。,土地资源,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土地资源,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即使现在无利用价值的土地,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需求的多样化,将来可能会有用,可能变为宝贵资源。因此,土地资源也可理解为,经过投入,可获得收益的土地。,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具有明确的权属关系(有其物主)和排他性,并具有经济价值的土地资源。它是土地的经济形态,其重要属性是有限性、有用性、可占用性和具有价值。,土地作为不动产,是土地实体与权利的有机结合,它既包括有形的土地实体,也包括寓于土地实体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和由此形成的产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出租权、抵押权等)。因此,土地管理所研究的土地,是有形的土地实体与无形的土地权利的统一体。,土地与地产的关系: 土地不一定完全是地产,而地产必然属于土地,四、土地的功能,负载功能,土地能将生物与非生物负载其上,成为地球一切生物与非生物的安身之所。,养育功能,土地具有肥力,具备适宜生命生存的氧气、

      4、温度、湿度和各种营养物质,使各种生物得以生存、繁衍。,仓储功能,土地蕴藏着丰富的金、银、铜、铁等矿产资源,石油、煤、天然气、水力等能源资源,沙、石、土等建材资源。为人类生产、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提供景观的功能,土地自然形成的各种景观,如群山、大海、瀑布、清泉等,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风景资源。,储蓄和增殖的功能,土地作为资产,随着对土地需求的不断扩大,其价格呈上升趋势,因此,投资于土地,能获得储蓄和增殖的功效。,五、土地的基本特性,自然特性,土地是自然的产物,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作为生产资料,与其他生产资料相比,有自然、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基本特性。,土地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它的产生与存在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而其他生产资料几乎都是人类劳动创造的。,土地的面积为地球表面积所限定,地质活动和人类活动可能使水域变成陆地,山地化为平地,坡地变为梯田,不断改变着地球表面的形态,但土地的总面积始终未变。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人力不可能创造土地、消灭土地,或用其他生产资料代替。,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土地利用的永续性,土地的绝对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地块之间也不能互相调换

      5、位置,这使土地利用受到很大限制;但土地的相对位置是可变的,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的区位状况可以改变,这对土地利用及地价具有重要影响。,土地是自然的产物,不是人类按统一标准制作的,不同土地单元具有不同的自然、区位条件。因此,土地利用要因地制宜。,土地是可更新资源,在农业利用中,通过施肥、灌溉、轮作等措施,可使土地肥力处于周而复始的动态平衡中;在非农业利用中,不会磨损、陈旧、丧失有效性,在维持土地功能的前提下,可以永续地利用。,经济特性,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土地用途的多样性,土地的经济供给,指在土地自然供给与某些自然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某种用途土地的供给量能够随着土地利用效益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此特性具有相对性,是相对于某种土地用途而言的,即用于某种用途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因此,应节约、集约地利用土地。,土地用途包括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等。一块土地可同时适用于几种用途,也可从一种用途转换到另一用途,但应坚持最佳用途和最大经济效益原则。,土地用途变更的困难性,农用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的变更是单向、不可逆的;,农用地、建设用地内部的用途变更,要受地质条件、土地质量、利用时间等因素的影

      6、响。,土地增殖性,在土地上追加投资的效益具有持续性,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折旧、报废。,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对土地的投入超过一定限度,就会产生报酬递减的后果。见下例,例:一城市建筑规模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块价值150万元的土地上建造不同楼层的建筑,获得的投资利润率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先增后减(如右图)。,社会属性,人类在利用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分配)的过程中,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某种生产关系,这是进行土地产权管理、调整土地关系的基本出发点。,第二节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土地与人口的辨证关系,主要表现为土地的供求关系。,土地满足人类的需求,人类生产、生活对土地产生重要影响。随着人口增加,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土地供给是有限的,形成了人地矛盾。,二、人地比例关系的变化与环境问题,人口增加、城市扩张、耕地锐减,粮食、环境问题,表现为土地承载力问题,因此,在土地利用中要协调好耕地与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从而实现“吃饭”与“建设”的协调。要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的科技水平,提高土地的承载能力,缓解人地矛盾,避免土地利用对环境的破坏。,公元476年,以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标志

      7、的古代史结束时的世界人口仅4亿; 经过1000多年,到1804年时,才达到10亿; 到1930年,世界人口却达到了20亿; 1960年增至30亿; 1976年又猛增至40亿; 1987年突破了50亿; 1999年10月12日已达60亿。 2011年10月突破70亿。 可见,自1804年起人口增长的速度在逐渐加快,每增加10亿人口的间隔时间分别为126年、30年、16年、11年。 目前,世界人口仍在急剧增长,全世界每秒钟大约出生4.3人、每分钟大约出生259人、每小时大约出生15540人、每天大约出生37万人、每年增长约8296万人。,我国人口增长情况与世界相类似: 清朝初期1760年有2亿人口 1900年为4亿 1954年为6亿 1969年为8亿 1981年为10亿 1989年达11亿 2011年13.7亿 自1760年,每增加2亿人口的时间间隔分别为:140年、 54年、15年、12年。 在人口迅猛增加的同时,耕地面积却不断减少。据统计,1986年的耕地面积与1957年相比,减少了约1500万hm2,平均每年减少50万hm2左右。1985年减少耕地100万hm2,达到高峰。此后,由于

      8、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耕地减少趋势有所缓解,但1986年耕地面积仍然减少了62.4万hm2,1987年减少34万hm2。目前,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已由1957年的0.17 hm2,下降到0.09 hm2(统计数)。,人口猛增,耕地锐减是造成粮食和环境两个问题的直接原因。 大量事实说明,人均耕地数直接影响人均粮食占有量。虽然人均粮食占有量还受单位面积产量水平的影响,但在目前农业技术水平下,单位面积产量不可能有戏剧性的突破,因此,人均粮食占有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均耕地面积。 例如,加拿大,人均耕地1.85 hm2,粮食单产虽仅2055kg/hm2 ,人均粮食占有量却高达1704kg,名列世界前茅。日本,人均耕地0.04 hm2,虽然粮食单产高达4845kg/ hm2,但人均粮食占有量仅113kg。 我国属于人多耕地少的国家,人均耕地0.09 hm2(按土地详查数为0.106 hm2),粮食单产每公顷4500kg左右,人均占有粮食量1984年接近400kg,近年来达到440kg左右,但距公认的粮食基本解决的标准水平(即人均500kg)还相差甚远。,PRED(p

      9、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development)成为当今世界人们密切关注的四大问题。 1968年,罗马俱乐部建立并确定“全球问题”和“人类困境”研究的理论框架 1970年4月22日,由丹尼斯海斯为首,在美国掀起保护环境和地球的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第一次环境会议,会议发表人类宣言,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本次会议确定4月22日为“地球日” 1972年27届联大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1973年,联合国建立环境规划署,各国开始建立环境保护机构。 1987年,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主席,前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研究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广泛认可和接受。 1994年,我国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这是对21世纪议程的国际级的相应和承诺。,三、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三、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实现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建立土地、人口、环境组合运作模式,使经济增长与恶化环境的土地投入脱钩,实行以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将土地资源利用的外部性内在化,人们利用土地从中获益,但由此造成的资源退化、破坏、环境污染,转嫁给了社会、未来和自然界,而乱垦滥用的责任人却不承担任何损失,这种外部性是造成土地、人口、环境系统失调的基本动因。外部性内在化,要将破坏土地资源与环境的代价由责任人承担,从而使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与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四、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措施,实行有控制的人口转变,消除贫困,要使人口规模和增长率与土地人口承载力、人均社会福利最大化相适应。,贫困是人类环境系统恶化的重要动力。,贫困使穷人不得不掠夺式地开发资源,致使环境恶化,从而又导致贫困地区更加贫困,形成恶性循环。,实现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供求平衡,使各区域的耕地总量不减少,建立土地数量、质量的调查、监测、预警制度,实

      《土地管理绪论》由会员F****n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管理绪论》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收藏店铺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