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普通生物学》(陈阅增第4版)名校考研真题及答案

收藏

编号:34318171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85.56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3-02-03
  
5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普通生物学 普通 生物学 陈阅增第 名校 考研 答案
资源描述:
目 录 名校考研真题 第1章 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 第1篇 细 胞 第2章 生命的化学基础 第3章 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 第4章 细胞代谢 第5章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第2篇 动物的形态与功能 第6章 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第7章 营养与消化 第8章 血液与循环 第9章 气体交换与呼吸 第10章 内环境的控制 第11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第12章 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 第13章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第14章 感觉器官与感觉 第15章 动物如何运动 第16章 生殖与胚胎发育 第3篇 植物的形态与功能 第17章 植物的结构和生殖 第18章 植物的营养 第19章 植物的调控系统 第4篇 遗传与变异 第20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21章 基因的分子生物学 第22章 基因表达调控 第23章 重组DNA技术简介 第24章 人类基因组 第5篇 生物进化 第25章 达尔文学说与微进化 第26章 物种形成 第27章 宏进化与系统发生 第6篇 生物多样性的进化 第28章 生命起源及原核生物多样性的进化 第29章 真核细胞起源及原生生物多样性的进化 第30章 绿色植物多样性的进化 第31章 真菌多样性的进化 第32章 动物多样性的进化 第33章 人类的进化 第7篇 生态学与动物行为 第34章 生物与环境 第35章 种群的结构、动态与数量调节 第36章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 第37章 生态系统及其功能 第38章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生物学 第39章 动物的行为 名校考研真题 第1章 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 一、选择题 1.生物能复制出新的一代,使种族得以延续的现象称为(  )。[浙江师范大学2011研] A.遗传 B.变异 C.繁殖 D.生殖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生殖是由生物产生幼小个体以繁殖后代的一种行为。 2.有三个物种的拉丁学名分别为:①Pinus palustris;②Quercus palustris;③Pinus echinata,可以判断,亲缘关系较近的两个物种是(  )。[四川大学2005研]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D.无法判断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制定了双命名法,用两个拉丁名作为物种的学名,第一个是属名,属名是指名词,第二个是种名,种名是限制属名的形容词,属名相同亲缘关系相近。 3.置于同一纲的两种蠕虫必须归类于同一(  )。[云南大学2005研] A.目 B.门 C.科 D.属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生物学将每一个物种分到一个多级的分类系统中去,每一级成为一个分类阶元,包括7个基本阶元: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置于同一纲的两种蠕虫必须归类于同一门。 4.科学方法最初起源于(  )。[华南理工大学2005研] A.达尔文 B.Buffon C.Bacon  D.拉马克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A项,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并且乘贝格尔号做环球考察,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B项,法国博物学家Buffon著有《自然史》。C项,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Francis Bacon提出科学方法的模型:发现问题;收集与此问题相关的资料;筛选资料,寻找理想的联系和规律;提出假设;收集新资料验证假设;根据新发现对假设进行证实、修订或否定。D项,法国博物学家、分类学家拉马克最先提出生物进化的学说,是进化论的倡导者和先驱。 二、填空题 1.1967年生态学家R.H.Whiittaker提出的五界分类系统把细胞生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动物界。[中国地质大学2007研、暨南大学2011研] 【答案】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查看答案 【解析】五界分类系统是由美国生物学家R.H.Whiittaker在区分植物与动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基础上,根据真菌与植物在营养方式和结构上的差异,把生物界分成了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五界。 2.双名法是瑞典植物学家Linnaeus创立的为物种命名的方法,使用的文字一般是______,第一个词为______,第二个词为______,都用斜体;在二者之后也可以用正体标出定名人。每一个物种只有一个学名。[中国地质大学2007研] 【答案】拉丁文;名词;形容词查看答案 【解析】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制定了双命名法,用两个拉丁名作为物种的学名,第一个是属名,属名是指名词,第二个是种名,种名是限制属名的形容词,属名相同亲缘关系相近。 三、判断题 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提出三界分类系统,将生物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微生物界。(  )[四川大学2005研] 【答案】×查看答案 【解析】1886年,德国生物学家、进化论者海克尔提出三界分类系统,即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 四、名词解释题 1.应激性(irritability) [暨南大学2011研] 答: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 2.细胞全能性 [昆明理工大学2008研、四川大学2009研] 答:细胞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能发育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五、简答题 1.生物体有哪些共同特征?[华南理工大学2005研、浙江师范大学2005研、陕西师范大学2005研、三峡大学2006研、四川大学2006研、四川大学2009研、暨南大学2011研] 答:(1)特定的组成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体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所组成的。 (2)新陈代谢,在生活的生物体和细胞内存在着无休止的化学变化,一系列酶促反应组成复杂的反应网络,这些化学反应的总和称为新陈代谢,所有生物都要从外部获得自由能来驱动化学反应。 (3)稳态和应激性,生物体内新陈代谢所需要的物理、化学条件被限制在一个很窄的幅度之内,生物体具有许多调节机制以保持内部条件的相对稳定,这一特性称为稳态;体内或体外的物理或化学变化都可能对生物体产生影响,生物体能感受这些变化,并做出有利于保持其体内稳态、维持生命活动的应答,这一行为称为应激性。 (4)生殖和遗传,任何一种生物个体都不能长久存活,它们通过生殖产生子代使物种得以延续,生物界有多种生殖的模式,无论哪一种模式,都必须将全部遗传信息通过细胞从亲代传递到子代。 (5)生长发育,生物的生长是细胞体积或数量的增长。发育是和生长密切相关的过程,在多细胞生物的生活史中,发生了一系列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包括组织器官的形态建成、性成熟、衰老等。 (6)进化和适应,在生殖过程中,遗传物质往往会发生重组和突变,使亲代和子代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出现变异。 2.试述生物分界的发展历史和各分界划分的主要根据。[陕西师范大学2005研、暨南大学2006研、四川大学2006研、西南大学2006研、中科院2008研] 答:长期以来,界是最大的分类阶元。生物的分界及其发展过程如下: (1)二界系统:人类观察自然,很早就注意到生物可区分为两大类群,即植物界和动物界。林奈将所有生物分为两大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2)三界系统:1886年德国生物学家、进化论者海克尔(E.Haeckel)提出三界分类系统,即植物界(Plantae),动物界(Animalia),原生生物界(Protista)。 (3)五界系统:1967年,R.Whittaker根据细胞结构和营养类型将生物分为五界,即原核生物界(Monera)、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Fungi)和动物界。 (4)六界系统:我国生物学家陈世骧提出了一个六界系统,他把生物界分为三个总界:无细胞生物总界,包括病毒一界;原核生物总界,包括细菌和蓝藻两界;真核生物总界,包括植物真菌和动物三界。还有人主张在Whittaker的五界系统之下,加一个病毒界,构成另一个六界系统。 (5)三域分类方案(三原界学说):20世纪70年代伍斯、福克斯等根据核糖体小亚基的分子结构,把生物界分为古细菌域(Archaea)、真细菌域(Bacteria)、真核生物域(Eucarya)。 3.简述生物学的分科。[陕西师范大学2005研、中科院2008研] 答:生物学是指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生物学有如下分科: (1)早期按生物类群或研究对象划分学科,如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等; (2)按结构、机能以及各种生命过程划分的学科有形态学、解剖学、组织学、细胞学等; (3)从不同层次研究生物学的学科有种群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 (4)20世纪以来,用物理学的、化学的以及数学的手段研究生命的分支学科或交叉学科有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数学、仿生学等。 4.请用植物为例,阐述生物适应的涵义。[南京大学2007研] 答:适应是生物体共同的特征,是指一种生物和它具有的某些遗传性状提高了它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和生殖的能力。以旱生植物为例,干旱环境的主要矛盾是缺水和光线强: 旱生植物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叶表面增生了许多表皮毛或白色蜡质,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加强对阳光的反射。旱生植物的新陈代谢极为缓慢,这是它们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获得的适应性。旱生植物的结构、功能与环境相适应。 5.简述假说和实验的关系。[厦门大学2005研] 答:假说是指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推测和说明,而且数据经过了详细的分类、归纳与分析,得到一个暂时性但是可以被接受的解释,科学的重要原则是假说是可以检验的;实验是指在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实验不仅意味着某种精确地操作,而且是一种思考的方式。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1)对研究对象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提出某种可能的解释,也就是提出某种设想或假说,然后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个设想或假说。 (2)根据假说,用推测和类推的方法,对可能发生的事件作预测,并在进一步观察和实验中检验它。 (3)如果实验的结果不支持假说,就应提出新的假说,作新的探索;如果证明这个假说是正确的,那么这个假说就不再是假说,而是定律或学说了。 六、论述题 什么是还原论?它的产生有何意义?什么是整体论?试述还原论与整体论的关系。[南京大学2005研] 答:(1)还原论 ①基本观点是生命运动的规律可以还原为物理和化学的规律。生物的一切属性都可以用分子和分子相互作用的规律来说明。 ②重大影响:许多物理、化学家从事生命科学研究,促进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和生物科学的大发展;还原论的观点对分子生物学家影响特别深远。 (2)整体论 基本观点认为生物体是一个整体,它的各组成部分(分子、细胞等)的规律,加起来不等于整体规律。局部的规律(分子层次)只有在整体的调节下才有意义,局部规律不能解释生物整体属性。 (3)两者关系既对立、又相辅相成 ①还原论揭示了系统的组成单元的规律并追究最基本组成单元的最基本的规律,是探索关系的源头。整体论揭示了系统组成单元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②生命是复杂的综合过程,只有阐明了生命过程中的物理、化学规律,才能揭示生命怎样发生的,以及生命的本质。由此可知,还原的方法是完全必要的。 ③生命系统的整体属性既和它的组成部分的性质有关,也和这些组分在生物系统中的特定地位和相互关系,即与生物体的有序结构密切有关。这就需要把生物当作一个整体,用整体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它。 第1篇 细 胞 第2章 生命的化学基础 一、选择题 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浙江师范大学2011研] A.核苷酸  B.脱氧核苷酸  C.氨基酸  D.葡萄糖 【答案】C查看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普通生物学》(陈阅增第4版)名校考研真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3181715.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