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博物馆藏品的利用

收藏

编号:34179520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4.11M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2-12-21
  
10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博物馆 藏品 利用
资源描述:
博物馆藏品利用两题 一般认为,博物馆藏品是为实现博物馆宗旨,经过鉴选过程、具有相应价值、履行相关程序并确定为博物馆正式收藏的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的见证物。近年来,随着我国和国际博物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博物馆藏品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着深刻和巨大的变化,除了传统的文物、标本外,越来越多的实物资料、科技成果、非实物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艺术品等纳入和充实到博物馆藏品体系中。 对于博物馆藏品特别是占主导地位的文物类藏品,一方面 藏品保管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延长藏品寿命,以使人类文化遗产得到传承与弘扬,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看,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更长久的、更好的使用和利用。而使用或利用藏品肯定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同时也会对藏品的寿命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如果为了减少风险或延长寿命而放弃使用和利用藏品,那么藏品保管保护就失去了现实意义,而且藏品本身也就失去了任何价值,这无疑于因噎废食,显然是不可取的。近年来,博物馆的发展、管理、经营理念正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博物馆更加强调“以人为本”,“人与物相结合”,“有助于人的发展和愉悦”,“服务社会和服务公众”等基本理念。博物馆作为一个为社会及社会发展服务的机构,承担着为公众保护、提供利用和解释基于藏品的原始证据的特殊义务,并负有尽可能用免费多样的方式提供藏品使用及其相关信息的责任。特别自2008年我国博物馆实行对公众免费开发放以来,博物馆作为收藏、陈列、展示、宣传人类文化和自然遗存的重要场所,已成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的核心价值和社会责任,在于利用博物馆的资源特别是藏品资源,构建广大公众交流和贯通的平台,架起一座沟通公众和社会的桥梁,以保障和维护人们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此社会背景下,一方面需要博物馆积极加强和鼓励对藏品的使用,利用不同层次、不同地区、形式多样的陈列展览与观摩鉴赏活动等,使公众能够近距离、面对面、更直接、更容易地接触欣赏到藏品,并在藏品使用过程中,使观众加深对藏品的热爱。同时利用藏品所蕴含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藏品影像和信息采集,加大分析检测、科学研究、资料出版的力度,特别是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图书以及网络和移动通信等传统媒介和新兴多媒体技术手段等,帮助公众全方位多途径认识藏品及其意义,促进推广博物馆藏品资源与大众共享,进一步发挥藏品特别是文物藏品的信息传播、教育推广、休闲娱乐的延展功能,并融合文化创意理念和企业营销管理手段,结合各界资源,创新藏品形象,打造藏品品牌,从而为藏品保管保护工作建立更为深厚的社会基础,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继续坚持博物馆藏品的基础和核心地位,把文物保护法规定的“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落到实处,避免过度性使用和破坏性使用,使藏品工作的预防性保护、整体性保护、过程性保护理念得到充分执行。不论在库房、展厅、工作区域、还是运输途中,尽一切可能,采用一切手段,保障藏品的安全有序使用,达到藏品利用和藏品保护的平衡,实现藏品工作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二节、利用方式 藏品利用的方式可分为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 直接利用,是指对藏品原件的利用或使用。主要包括陈列展览、观摩鉴赏、影像采集、修复、拓印、复制、分析检测等。 间接利用,是指不动用藏品原件,运用与藏品相关的影像、形态、图案、文字、信息、语言等,对藏品所拥有的各种信息和价值的利用。主要包括科学研究、资料出版、信息传播、文创开发、教育推广、公众服务和复仿制品使用等。 藏品的直接利用具有原真性和直观性,但利用或使用过程中有安全风险,对藏品保护不利。间接利用往往来源于直接利用或使用的成果,可避免直接使用而造成藏品原件的损伤,有助于原件长久保存,且能增加藏品的能见度及多元化、多层次的运用。在许多条件下既能满足藏品保护的需要,又能达到藏品利用的目的,可以有效解决藏品保护和利用的矛盾。在科学技术手段日新月异、不断进步、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藏品间接利用表现出非常乐观、极其广阔的前景和可能,特别是藏品的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是相辅相成、相互配合、互为补充的,实现藏品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的有机结合,能够发挥藏品的最大综合功能和增值效益,应该是积极努力发展的方向。例如陈列展览是直接使用藏品数量最多、最频繁、也是安全风险最大的事项,更是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只有高水平高质量的展览特别是原创性展览才能吸引大量的观众,才能达到为社会公众服务和教育推广的目的。在陈列展览中除了直接使用藏品布展外,更加多样、更为广泛的是对藏品的间接利用,包括召开展览专题学术讨论会;举办主题网站、展览讲座、开幕仪式;编辑出版发行研究文集、展览图录、导览手册、期刊杂志、广告海报、宣传册页等;展览现场可以提供视频动漫、语音导览、文创衍生产品、旅游休闲服务等,使博物馆藏品的使用和利用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充分发挥,以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社会公众需求,实现 “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的梦想。 第三节、利用要求 一、陈列展览 博物馆藏品利用中最重要一项内容,就是通过举办定期和不定期陈列展览,向公众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进行社会教育与服务。 博物馆展览可分为出国(境)展览、境内展览和馆内展览。国家文物局针对文物类藏品先后颁布了《文物出境展览管理规定》(附录附录七)、《馆藏文物出入库规定》(附录十七 )、馆藏文物展览点交规范》(附录十八)、《出国(境)文物展品包装工作规范》(附录二十五 )、出(国)境文物展览展品运输规定》(附录二十六)。展品性质来源不同,与此相关的工作程序亦有所区别。各单位应严格按照和参照以上规定,规范进行境内外展览工作,确保各类藏品安全。 (一)展品的选择 用于展览的藏品(展品)性状必须符合出展条件,如书画、纺织品等在温湿度无法保证的情况下需要慎重选择,比较脆弱在展览过程中有损坏风险的藏品尽量避免。象牙、犀牛角等濒危物种文物藏品时需提前一个半月向国家濒危物种管理办公室申报。同时要加强计划性,根据陈列大纲需要有目的地选择藏品,如一个陈列本需百件藏品,而提用时超达二百件,必然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增加藏品损伤的机会。 (二)出境展览 出境展览首先确定展览项目,之后进行陈展目录和协议草案议定,报省市文物局及国家文物局审批。其中一级文物展品由国家文物局报国务院审批。得到批准后根据批文及正式协议进行文物点交、包装、出库、运输等筹展工作,藏品点交包括文字点交记录及点交现场拍摄的藏品多角度照片,文件(含文字点交记录文件及点交现场拍摄的照片刻录成的光盘)一式四份,点交双方各两份。中方的两份文件在藏品收藏单位办公室及保管部各留存一份(根据展览中的具体情况,可酌情增加藏品点交单据及光盘的数量)。出境展览藏品点交、包装、运输标准规范详见附录各规范。 (三)国内展览 国内的展览由藏品收藏单位根据外借藏品公函,上报主管文物局审批,待批准后与外借单位签订协议(附录十九)。双方协议签订后,由保管部根据相关法规及协议内容进行藏品点交、出库、交接、包装等筹展工作。藏品点交包括文字点交记录及点交现场拍摄的藏品多角度照片,文件(含文字点交记录文件及点交现场拍摄的照片刻录成的光盘)一式四份,点交双方各两份。文件在藏品收藏单位办公室及保管部各留存一份。 (四)馆内展览 馆内展览,由馆务会确定展览项目。展览部门与保管部进行藏品利用经办手续。藏品库房保管员同展览借展部门具体办理藏品借出手续,签署藏品出库交接单,签署方包括双方部门经手人、主任、主管馆长。单据一式四份,藏品总账组一份,部门备案一份,保管员一份,接收方一份。藏品点交包括文字点交记录及点交现场拍摄的藏品多角度照片。 藏品收藏单位在筹展时就要预先对展厅中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环境污染物,展柜中的相对温湿度、光照水平以及展柜、展具的安全性进行前期测试。切不可因展览仓促上马,在条件不具备时匆忙布展,使藏品处于不安全、不合理的展出环境中。 各藏品收藏单位,首先要将陈展中藏品安全视为展览工作的重中之重。陈展应使用本单位业务人员,不宜让外单位人员触碰藏品。如果使用陈展公司进行陈展设计、制作,要严格审核公司资质。 陈展中要保证藏品安全入展柜,陈展布展工作结束后,要核实藏品情况,确保展柜全部锁好并加贴锁封。如有余下未上展藏品,应及时退库。 陈展中一旦发现温度、湿度、照度异常及藏品异常等应及时上报。如温度、湿度、照度处于藏品保存标准的临界点,立即调试设备,为藏品提供安全的陈展保存条件。如上述各项标准数值低于藏品保存标准,应及时上报,撤展藏品,并将藏品送技术保护部门进行修复保护,并彻查造成藏品陈展事故原因。 展览期间,可对展览藏品特别是文物类藏品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巡查制度,巡查人员可包括保管、陈展、文保、安全、物管等藏品直接相关部门,发现问题和隐患应及时协调解决。对各类文物藏品应制定严格展览期限,特别是书画、古籍善本、纺织品等有机质地易损藏品一般不宜超过2-3月,到期必须更换藏品,特别珍贵脆弱藏品不宜超过15-20天,每次展览结束后应给藏品留有3个月至半年,甚至1-3年的休眠养护期。 (五)布展规范 藏品进场布展是陈展部门举办展览的重要环节,陈展部须对此精心准备,严密部署,明确参与人员的职责与分工。参与人员须加强责任心,严格按操作规范完成藏品布展工作。藏品点交须由两人以上完成,充分、全面地记录好藏品的现状,完成与藏品保管部门的交接手续。藏品运输按小组操作,人不离物,确保藏品的安全。藏品运输数量由点收人负责统计、核对。小组运输时须记录运输次数,每次运送藏品件数,最后交点收人汇总。藏品运输至展览场地由专人看守,藏品不能离开视线范围,确保藏品安全。藏品布展撤展期间,展厅大门由安全保卫部门派专人看守,布展工作人员一律凭布展工作证进出,与藏品布展工作无关人员一律不得入内。藏品布展撤展期间,展厅大门、展柜的钥匙由陈列部保管。布展结束,藏品与保卫部点交完毕后,展厅大门、展柜的钥匙移交回原部门。陈列部保管钥匙期间由专人保管,并做好钥匙的使用记录。 (六)技术要求 1、展厅大环境:温湿度控制、光环境控制 ⑴藏品展览建议温度、湿度适宜范围 依季节调整空调设定值,以温湿度稳定为原则:温度每日变动不超过1℃、每月变动不超过2℃;相对湿度每日变动不超过3%、每月变动不超过6%。(见各类藏品比较适宜的温度表) 不同相对湿度标准需求的藏品尽量不要放在同一陈列柜;若同一陈列柜内有不同相对湿度需求的藏品,须以材质敏感性最高的藏品为主要考量。 为调节特殊藏品合宜之相对湿度,藏品陈列柜体应做好湿气隔离措施。若须放置调湿剂或干燥剂,则需预留空间(抽屉式或墩座内), 以不影响观瞻为原则;或于展柜下(或后)预留空间及电源,以便于 安置控湿机进行微环境控制。 ⑵陈列室的一般照度应根据展品类别确定 展品类别 照度推荐值(LX) 对光不敏感:金属、石材、玻璃、陶瓷、珠宝、搪瓷、珐琅等 ≤300(色温≤6500K) 不高于300Lux 对光较敏感:竹感、木器、藤器、漆器、骨器、油画、壁画、角制品、天然皮革、动物标本等 ≤180(色温≤4000K) 油画不高于200Lux 其它不高于100Lux 对光特别敏感:纸质书画、纺织品、印刷品、树胶彩画、染色皮革、植物标本等 ≤50(色温≤2900K) 不高于50Lux 使用低紫外线灯具,紫外线强度须低于75µw/lumen。 灯具若设计于柜内,须与藏品区隔,且须散热良好,维修容易,装设稳固,其使用之安定器应为电子式高功率防灾型。 2、展览装具要求。 ⑴设计方案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和技术标准,采用先进手段衬托和展示藏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⑵所有展具的设计选择耐用、稳定性、安全性强的材料。材料与工艺的选择必须确保藏品的绝对安全。并且考虑展厅或展柜温湿度的控制,使用环保性装饰材料,化学性质稳定,不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博物馆藏品的利用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1795208.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