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口腔医学.docx
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儿童口腔医学 第三章 牙的解剖形态与组织布局特点(搜集自医学教导网) 儿童时期的牙齿主要是乳牙(deciduous teeth,primary teeth)和午轻恒牙(young permanent teeth,tmmatured permanent teeth)对乳牙列期养护好乳牙,在混合牙列期促使乳恒牙的正常替换,对混合牙列期和初形成的恒牙列期之新萌出的年轻恒牙予以关注使儿童最终能持有正常健康的恒牙列,这是儿童口腔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片面熟谙、了解乳牙和年轻恒牙的解剖形态及组织布局的特点是临床医疗、预防和研究工作不成忽略的根基学识至今有关乳牙、年轻恒牙方面的研究资料尚显贫乏,但对乳牙的研究工作,儿童口腔医学的学者们自20世纪80年头以来比以往有较多的重视和进展随着医学仪器没施的日益先进和研究分析技术的进步,例如数字化X线成像技术、电子探针X线显微分析法等,近年来均为深入研究乳牙的解剖和组织布局供给了有利的条件,充实了新的资料 第一节 乳牙的解剖形态 乳牙于婴儿出世后6、7个月左右开头不断萌出,至2岁半和3岁左右,全部乳牙均已萌出和牙根完全形成。
乳牙分为乳切牙、乳尖牙和乳磨牙3种类型,上、下颌各有10个乳牙,上、下颌之左、右侧均各有5个,全口共20个将上、下颌左右侧分为4个区,各区牙的排列自中线向远中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和其次乳磨牙乳中切牙、乳侧切牙和乳尖牙为前牙组,第一乳磨牙和其次乳磨牙为后牙组乳牙的临床记录符号常用的是以英文字母或罗马数字作称谓,即将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和其次乳磨牙标记为A、B、c、D和E,或是Ⅰ、Ⅱ、Ⅲ、Ⅳ和Ⅴ牙类、牙位之标记如下: 因此,左上颌乳中切牙即以A或Ⅰ表示,右下颌第一乳磨牙即以D或Ⅳ表示??,依此类推 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时常采用两位数标记法表示各牙,每个牙有两个阿拉伯数字合成第一个数字代表该牙所在之区,口腔内上、下、左、右共4个区,乳牙的第一个数字是:右上区为5,左上区为6,左下区为7,右下区是8其次个数字代表该牙在才列和区中之位置及牙类,由乳中切牙至其次乳磨牙,按序此5个牙的其次位数字即为l、2、3、4和5例如上颌左侧的乳尖牙即为63,但读时应读成6、3,而非六十三,以此类推各牙类、牙位之标记见以下之牙列坐标此标记法在检查时的读名,不必说×颌×侧××牙,两位数字已明确说明,如读8、4就确定是右下第一乳磨牙,故两位数标记法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时应用。
同一个体同颌的同名乳牙在解剖形态上一致,因此全口20个乳牙的形态有10种乳牙在形态学和组织学上虽与恒牙有好像之处,但有其独特之特点 一、牙体形态 (一)乳牙牙体形态的特点 乳牙牙冠之色泽与恒牙相比,不如后者所显之微黄白色,而呈微青白色或近白色乳牙牙冠之形状除乳磨牙外,根本上类似其后继恒牙其次乳磨牙牙冠形态和第一恒磨牙好像,第一乳磨牙呈介于恒牙之前磨牙及磨牙间的中间类型,且其面之形态的个体差异显著,常见多种解剖形态在同类牙中,乳牙均小于同类之恒牙但与其后继恒牙相比,乳磨牙牙冠之近远中径大于前磨牙牙冠之近远中径,这也自利于乳恒牙替换其他乳牙牙冠之近远中径均小于其后继恒牙 有关乳牙牙冠大小测量的数据,既为乳牙解剖学供给了资料,亦对临床修复治疗有参考意义石四箴等对4~6岁167名幼儿乳磨牙临床牙冠测量其颊侧高度、舌侧高度、面近远中径、牙冠膨大部之颊舌径(表3-1),结果说明除上颌其次乳磨牙腭侧高度大于颊侧外,余牙均为颊侧高度大于舌腭侧高度;牙冠膨大部之近远中径和颊舌径均明显大于面之此两径;同颌左右侧同名牙所测均值根本一致 高升辉等检测福建省北部374名4~8岁儿童乳牙牙冠接触点处之近远中径(表3-2),同颌左右侧同名牙间亦无差异。
乳牙牙冠按比例查看,近远中径较大,而牙冠高度较短,故牙冠之形状显得粗短,如矮 胖形牙颈部明显缩窄牙颈缘线条向切端之弯度不如恒牙明显牙冠在近颈部区有带状隆起,以第一乳磨牙之颊侧尤为明显乳磨牙面之颊舌径比牙冠膨大部之颊舌径小,尤其是下颌第一乳磨牙之颊面和舌面,越近面越相围拢,以致面之颊舌径明显缩小面之颊舌径与近远中径相比,尤显前者狭窄,颊舌侧之牙尖也很接近 乳牙牙冠和后继恒牙牙冠之各项值有明显的差异,这在牙列的转换和形成中起有确定的作用,也为临床治疗工作供给了参考杉山、佐佐木等检测乳牙牙冠和恒牙牙冠各项值的数据见表3-3 乳磨牙向的牙尖或发育沟不如恒牙面那样有规矩,较为繁杂且小窝多由于乳牙易磨耗,窝沟多数较浅第一乳磨牙之窝沟比其次乳磨牙简朴乳磨牙之窝沟宽度在100μm左右,目前尚不能使牙刷的毛能刷及窝沟底部查看磨片可见窝沟的深度不一,以此可分为3种类型:沟底未达釉质厚度l/2者属浅度;沟底达釉质厚度l/2者为中度;沟底近釉牙本质界处的属深度 窝沟的类型可分为P、V、U、I、IK和C等6型(图34)P型指开口较宽广,两侧壁相交大于90°;V型是开口较宽,两侧壁呈直线相交,所成角度小于90°;U型为开口稍宽,底部旱U字型;I型指裂隙狭窄,似棒状的类型;IK型足裂隙狭窄,而底部稍膨大;C型是指不属于上述各型之繁杂形态的窝沟。
乳牙的窝沟类型与恒牙相比,深和繁杂类型者为少 与恒牙相比,乳磨牙面沟越过面边缘达另一牙面的状况较多,其中延迟至颊面成颊沟者尤为多见,其次是发生在远中缘,常见于下颌乳磨牙乳磨牙的近中缘处也可见面沟延迟达近中面的现象乳磨牙面沟延迟至另一牙面的现象,与局部龋蚀的扩展有确定的关联例如上颌其次乳磨牙面的远中沟越过缘达舌面,延迟成舌面沟,此沟较深,故临床常可见面远中窝之龋易向舌面沟扩展的现象 了解乳牙牙根的形态,在牙髓病、根尖周病的治疗方面是很必要的,除此其根面在后继恒牙萌出时尚起一诱导面的作用 乳牙之牙根与牙冠的长度比例较恒牙大,故乳牙显得根长,此特点在乳前牙尤为明显东京齿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测定乳、恒牙牙根占牙全长度之百分比,结果见表3-4乳前牙均为l个牙根,牙根在唇舌向是扁平状的,自根的中部开头稍向唇侧弯曲乳磨牙的根分叉 接近髓底,各根间的叉开度大,自利于容纳后继恒牙的牙胚,根尖稍向内弯曲,根呈扁平形为多上颌乳磨牙有1个腭侧根和2个颊侧根,下颌乳磨牙一般为2个根,即近中根和远中根.少数下颌其次乳磨牙有3个根乳牙的牙根达确定年龄时会发生生理性吸收的变化。
乳牙髓腔与牙体形状之大小比例,和恒牙相比,牙髓腔比恒牙大,初萌出之乳牙尤为明显随时间的推移,咬合、磨耗等因素所致的组织变化使牙髓腔有所减小虽然牙髓腔之形态自变化,但其髓角和恒牙相比,明显地处于高位,接近牙尖外观乳牙的根尖孔亦相对宽大在临床治疗工作中熟谙乳牙牙髓腔之髓角和根管的解剖形态很重要 (二)各乳牙的牙体形态(图3-2) 1.上颌乳中切牙 形态似上颌恒中切牙牙冠:由唇面观虽形似其后继恒牙,但牙冠宽度大于高度唇面呈平滑状,未见唇沟近中缘和切缘呈直线状,远中缘和颈缘稍凸,切缘由近中略向远中颈部倾斜,近中切角稍小于直角,远中切角呈钝角而边缘稍呈弧状颈线弯曲度小,唇面近颈缘处隆起,舌面位高、宽大,延迟近达牙冠之1/2处舌向边缘嵴细、舌颈嵴隆起度不高,故舌窝较浅,不如恒牙明显邻面呈以牙颈线为底边的三角形接触点在近中面是近于切角处,在远中面是位于牙冠1/2至牙冠切端1/3处 牙根:为锥形单根,断面呈三角形,其边的大小是唇面最大,其次是近中舌面,最小 是远中舌面牙根在根端1/2~1/3处起略向唇侧弯曲,根向之唇侧,在根端l/2部位 有一明显的纵沟。
2.上颌乳侧切牙 与上颌乳中切牙好像,但显得小而稍窄长牙冠:宽度明显小于高度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