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pdf

10页
  • 卖家[上传人]:in****us
  • 文档编号:241740683
  • 上传时间:2022-01-1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61.58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8古诗二首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楼、依”等12 个生字,会写“楼、依”等10 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教学重点1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 10 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背诵古诗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1. 制作本课课件,搜集鹳雀楼和庐山瀑布的图片或视频2准备生字词卡片、“川”字的演变微视频3搜集有关瀑布的其他古诗学生准备: 1. 预习课文,尝试朗读2搜集一两首跟瀑布有关的其他古诗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 1欣赏图片,简介鹳雀楼1教师创设情境:小朋友们喜欢旅游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山西的永济市去玩一玩 (课件出示鹳雀楼 ) 2激趣: 看,这里有一座楼,多高哇!数一数,有几层?3趣解“鹳雀楼”的来历:听导游介绍,这座楼上常有鹳雀在上面休息,所以,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鹳雀楼4教师板书,学生齐读5学生交流搜集的鹳雀楼的资料,教师相机补充: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始建于北周,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周围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以王之涣登鹳雀楼最负盛名。

      活动 2简介作者,了解背景1引导学生交流搜集的王之涣的资料2教师相机补充资料: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绛州( 今山西新绛县 ) 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他“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他尤善五言诗, 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 是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作品现存六首绝句,其中有三首边塞诗他的诗以登鹳雀楼 凉州词为代表作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3学生齐读诗人的名字及古诗题目操作指导教师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教学时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文登高望远做好铺垫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板块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活动 1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1指导学生初读古诗登鹳雀楼 课件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不会读的生字借助书上的拼音认读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2学生自由读古诗3同桌互相交流读诗,互相纠正对方读音4指名读诗,相机正音读准前鼻音“尽”和后鼻音“层”活动 2多种方法,识记生字1课件出示:“楼、依、尽、欲、穷、层”,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快速记住这些字?2同桌交流识字方法3集体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1) 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木娄楼,谷欠欲,穴力穷,尸云层。

      2) 用换部首的方法识记:搂楼,冬尽,男穷,会层3) “欲”可以组词为“欲望、食欲”4) “层”,引导学生看看插图,这鹳雀楼一层叠着一层,数数有几层5) “依”字理识字,出示字理图甲骨文小篆楷体“依”最早就像是婴儿被包裹在被子里一样,包婴儿的被子就像是成年人的衣服,后来将“人”从“衣”中分离出来所以“依”有“依从、依靠”的意思活动 3诵读古诗,感受韵律1配乐读诗,小组内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最棒,把掌声送给他2小组派代表有感情地读古诗3朗读竞赛操作指导大部分学生对这首诗极为熟悉,所以在初读古诗的环节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诗句,试着读出古诗的韵律再通过学生互读检查古诗的朗读情况,看看是否做到正确、流利,同时有一定的节奏识字的环节,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既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又有助于学生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在头脑中构建属于自己的 “诗境”,提高审美情趣板块三再读诗文,品读感悟活动 1 品诗句,悟诗情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老师读诗的语气、语调,一边听一边想: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完成学习活动卡活动内容看到的想到的 ( 诗句) 登鹳雀楼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_的( ) _的( ) 2. 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朗读古诗,完成学习活动卡。

      3小组内交流1) 小组长带领组员依次交流自己的学习活动卡2) 小组成员共同完善学习卡,准备全班交流4全班集体交流,教师相机板书:白日、山、黄河引导学生交流理解5图文对照,理解“白日”是指太阳6完成填空: ( )的太阳、 ( )的山、 ( ) 的黄河7 引导学生看图并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了什么 理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1) 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个字可以看出太阳靠着青山慢慢地落下去呢?( 依) 哪个字又告诉我们最后太阳消失在天边了呢?(尽) 教师相机指导理解“依”和“尽”2)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还看到了什么?( 奔流不息的黄河水滔滔不绝地向大海的方向流去) (3) 出示词语,积累朗读:奔流不息、滔滔不绝4) 从哪里知道黄河水最终流入大海?( 入海流 )变序为“流入海”5) 用词语描绘这样的景象:壮观、壮美、壮丽8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句,读出壮美的气势,明确节奏是“二二一”活动 2品诗句,悟哲理1过渡: 看了这么多美景,如果我们还要看更多的美景该怎么办呢?( 还要往上走,站得越高,看得就越远,美丽的景色看得就越多) 2默读古诗,找出诗中蕴含这个道理的句子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找出表示很远的词语:千里目。

      4理解字词1) 出示“欲”的几种解释进行选择 将要、想要 ) (2) 更:再还要强调“一”的变调3) 理解“一”的意思:是不是指再登上一层就可以了?那么这个“一”表示什么?( 很多) 5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感悟哲理6小结:我们跟着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夕阳挨着群山慢慢地落下去,看到了黄河水滚滚地流向大海,想到了要看得远,就要站得高的哲理知道了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名扬天下的古诗, 同时,我们又学会了一种读懂古诗的方法,看图画,读懂意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名扬天下的古诗吧!操作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图文对照,想象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要引导学生体会这里的 “依”字将夕阳落山的美景写得极为传神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到夕阳慢慢落山的美丽景色真切感受到黄河水流进大海的那种磅礴气势从而初步理解古诗中部分字词的意思,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培养学生的语感 同时,初步感知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的道理板块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活动 1 指导观察,明确要点1课件出示这首古诗中的五个会写字:楼、依、尽、黄、层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及生字各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

      1) 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木”最后一笔捺变点2) 依: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三笔点写在竖中线上,第六笔是竖提3) 尽:“尺”罩住下方两点,前两笔居上偏左,末笔捺穿过田字格中心,要写舒展下方两点斜向平行,都收笔于竖中线4) 黄:第二横要写长些; 中间部分是“由”, 不要写成“田”; 最后一笔是点, 不是捺5) 层: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撇要写长些;第四笔短横在横中线上起笔,最后一笔是点活动 2教师范写,学生练写1教师范写2学生描红、临写3教师巡视,及时纠正书写姿势4展示书写成果,全班评价操作指导写字教学是小学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教师要给出充分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写字,通过指导学生书写、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帮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优美,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板块五拓展延伸,增加积累1朗读古诗登鹳雀楼 ,并背诵这首古诗2找一找,读一读王之涣写的其他古诗操作指导教师要让学生背诵积累古诗并行课外拓展;让学生喜爱古诗,乐于背诵古诗第二课时板块一识记生字,揭示课题活动 1 揭示课题,识记生字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生字朋友 教师板书:瀑 )这个字你们认识吗?能说说是怎么认识的吗?2学生认读3教师讲解“瀑”的来历:“瀑”的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暴”,这个字有突然而又猛烈之意。

      那么,“瀑”的意思是从山上突然而猛烈地流下来的水瀑”是自然界里的一大美景4出示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图片,并说一说瀑布的样子5教师板书完整诗题,学生齐读活动 2了解作者,走进庐山1教师播放视频,揭题、释题: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 故取名“香炉峰” 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 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2学生交流搜集的作者资料3教师相机补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 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李白所作辞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高的地位操作指导教师通过 “瀑”字引出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要利用配乐范读,让学生走进诗的意境中,了解瀑布的样子,为下面理解诗句做好铺垫在交流庐山及作者资料时,要给予学生提取信息的指导板块二读诗识字,感悟诗意活动 1 朗读古诗,相机正音1鼓励学生自由读古诗比比谁读得准确、清楚、响亮,还要读出节奏,体会停顿。

      2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指导读好翘舌音:照、川前鼻音:烟) 3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模仿朗读,多次练读教师指导读出古诗的节奏4指名读 ( 教师帮其打拍子 ) ,男女生打拍子读5学生齐读边读边想:古诗写了些什么?指名读、说相机归纳方法活动 2多种方法识记生字1指生开火车朗读生字:布、炉、烟、遥、川2多种方法识记生字1) 布、炉、烟、遥: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如,“右、有布”“庐炉”“咽烟”“摇、瑶遥”2) 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见过哪些炉子锅炉、火炉3) 川: 出示“川”字的微视频, 观察“川”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变化, “川”是象形字,本义是河流操作指导识字、 写字是小学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 识字环节,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教学 “川”字,播放 “川”的汉字演变过程,让学生感受汉字之美,激发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古诗,感受诗的韵味,为下面品读古诗做好铺垫板块三品读古诗,品悟诗境活动 1 品诗句,知诗意1 指读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引导学生质疑:写瀑布怎么会写到香炉呢?这里的“香炉”指的是什么?2教师课件出示苏轼题西林壁中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旁征博引:这首诗写的也是庐山。

      日照香炉”中的“香炉”指香炉峰,即太阳照在香炉峰上3引导学生思考:由“生”字,你想到了什么?(1) 学生自由交流2) 教师补充:“生”有升腾之意,我们眼前仿佛出现这样的画面:太阳照在香炉峰上,阳光透过水汽形成了峰顶云雾,弥漫缭绕,好像是香炉峰生成的紫烟3) 小结:看来,一个“生”字就把香炉峰描绘成一个仙境,把云雾写活了抓住古诗的重点字词,边读边想象可以更好地领略诗境4导学: 在云雾缭绕的青山之中,挂着一条瀑布那是一种怎样的景象?5学生齐读第二句1) 教师讲解“川”的意思引导学生思考:河流是怎么流的呢?(2) 体会诗中“挂”字的妙处教师画简笔画,引导学生思考:是谁把这河流挂起来的呢?学生交流汇报:是大自然神奇的“手”把瀑布“挂”起来的6指名口述第一、二句的诗意,描述景象活动 2品诗句,悟诗情1课件出示瀑布图,引导学生思考:诗人走近了瀑布,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诗人笔下的瀑布有什么奇特之处呢?完成学习活动卡活动内容看到的想到的奇特之处望庐山瀑布2. 学生自主完成学习活动卡后,同桌交流3学生自由读第三、四句,感受瀑布的壮观4理解“三千尺”的夸张用法1) 引导学生说说瀑布的特点2) 教师讲解:“三千尺”是夸张的写法,是在歌咏和赞美眼前壮观的瀑布奇景。

      3) 引导学生想象瀑布的水流倾泻而下的样子4) 教师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感受瀑布的壮观5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是怎样发挥自己的想象的?引导学生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