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月考卷.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金诺****简谱
  • 文档编号:293191911
  • 上传时间:2022-05-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5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月考卷考试范围:120分钟;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王丽飞  罗泉  审题人:袁汉杰、严育开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红楼梦》作者新考(节选)  陈 林20世纪90年代初,周文康先生在《红楼梦学刊》上连续发表两篇论文,即《〈红楼梦〉后四十回非后人续作的内证及其作者出生年月日考辨》和《“天德二月坐本命”辨——元妃“原型”生辰补考证》周先生在论文中提出,小说后40回明写元春“生于甲申,死于乙卯,存年四十三岁”是一个明显的常识性错误《考辨》一文由小说第86回所写元春生辰八字命理入手,用逆推的方式考证其“原型人物”——曹寅长女、曹雪芹的姑母曹佳氏的生辰八字,周先生的结论是:“康熙三十一年壬申正月辛亥朔,十五日丁卯,则其生辰八字为:壬申岁庚寅月丁卯日乙巳时在《补考证》一文中,周先生将他所推导出来的曹佳氏的生辰八字与小说中算命先生对元春命理的论断相比照,认为两者“竟然基本相符,而且几乎不可思议的是,恰恰与其所论的元妃出生年月日时干支八字不合之处一一对应,岂不值得持高鹗(或其他什么人)续补后40回之说者深长思之?!”遗憾的是周先生所持的八字命理和历法推算方法根本就是错误的。

      但是他的研究思路却给了我极大的启发2003年我偶然得到了计算节气交接时刻的工具、照录清代历日数据的《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以及《三命通会》,来破解200年来困扰无数红楼爱好者、专家学者的谜团拙文关键在于揭示了120回小说情节之中的确隐藏并暗示了一个从1 706年到1724年的真实年代序列在拙文中,这个真实年代序列的推出,首先在于确证了元春真实的生死日期;然后以元春真实死亡日期为基准,可以梳理出120回情节的真实年代序列从后40回文本具体的描写来看,作者犯了一系列“明显的常识性的错误 ”按照正确的数值计算,元春只活了31岁,而不是第95回所写的43岁;按照《三命通会》既定的“算命规则”,元春正确的出生时间绝不是86回所写的“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辛巳时”,而是“某年正月(寅月)壬子日辛亥时”;从后40回文本提供的时间线索来看,元春正确的死亡时间也不是第95回所写的“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后的十九日”,而是“某寅年十二月立春后的年底或某卯年年初”由于后40回的作者将第5回中元春判词“虎兕(兔)相逢大梦归”明确描述成了“寅年丑月立春交卯年寅月”这个特定时间通过逐年查证自康熙最后一次南巡的1707年到程甲本刊出的1791年之间的历法资料,结合曹家史料进行综合判断,我们就可以发现:后40回所暗示的元春的真实死亡日期是“壬寅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723年2月4日)立春之后(二十九日当天或雍正元年癸卯年正月初一)”。

      由这个死亡日期逆推,元春真实的出生时间就是“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1692年2月18日),这个“八字”具有的命理特征才能最大程度地符合第86回所写的算命内容,并且这个“壬子日”不是“大年初一”而是“正月初二”1.周文康两篇论文所要论证的观点是(  )A.《红楼梦》后40回明写元春“生于甲申,死于乙卯,存年四十三岁”是一个明显的常识性错误B.曹寅长女、曹雪芹的姑母曹佳氏的生辰八字是:“康熙三十一年壬申正月辛亥朔,十五日丁卯C.共有120回的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其后40回并不是高鹗或者其他什么人续写的D.曹佳氏的生辰八字与元春命理相比照,两者“竟然基本相符”,甚至“干支八字不合之处一一对应”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所言周先生“研究思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后40回显露的明显错误进行辩证分析,寻找120回是一个有机整体的“内证”B.从分析文学人物的生辰八字命理入手,并 用逆推的方式考证其“原型人物”C.寻找出续书作者“明显的常识性错误”,然后再推导出元春真实的生存时间D.采用比照的方法,将对元春命理的论断与曹佳氏的生辰八字相比照来推导结论3.下列对原 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文康在《红楼梦学刊》上连续发表的《考辨》《补考证》两篇论文,正是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缘起B.作者认为周文康所持的八字命理和历法推算方法根本就是错误的,所以他推出的结论也是错误的C.作者认为梳理出120回情节的真实年代序列,就可以确证元春真实的生死日期,并考证出元春的“原型人物”D.作者用后40回所暗示的元春真实死亡日期,推断出她的出生时间是“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节选)祭十二郎文   韩愈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极乎?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其 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有删改,2016/2/13)4.对划线部分的 文字进行断句,最为恰当的是(   )A、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B、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C、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D、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5.结合全文,有关下列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世称韩昌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B、“汝”即你,多用于后辈古汉语中表示“你”的称呼还有“尔 、公、君、卿、足下”等C、“矣、呜呼”语气助词的运用强化了这一段情感发展变化的节奏,也准确地抒发了作者强烈的不愿相信、不能相信又不得不相信的失去亲人的悲痛感情D、殁在殡葬中的区别:古代对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去世后,称呼也不同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禄,士死称不卒,庶人死称死小孩夭折和病死的,称为殁6、阅读全文,下列对文言文内容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悲痛欲绝,写下这篇祭文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B、这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虽没有铺排,但隐露出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C、由于作者情绪的激动以及生活经历的坎坷,所要书写的内容很多,所以文章往复重叠、散漫错综D、全文构思巧妙文章结尾叙写“两世一身,形单影只”的身世之悲再次衬托了内心的悲痛心情。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2)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南  征杜 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8.与《登高》相比,本诗的景与情关系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