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白霓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数学文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334092011
  • 上传时间:2022-09-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1.77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白霓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数学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 函数y=的值域是(  )A.R B.[8,+∞) C.(﹣∞,﹣3] D.[3,+∞)参考答案:C【考点】对数函数的值域与最值.【分析】此为一复合函数,要由里往外求,先求内层函数x2﹣6x+17,用配方法求即可,再求复合函数的值域.【解答】解:∵t=x2﹣6x+17=(x﹣3)2+8≥8∴内层函数的值域变[8,+∞)  y=在[8,+∞)是减函数,  故y≤=﹣3∴函数y=的值域是(﹣∞,﹣3]故应选C.【点评】本题考点对数型函数的值域与最值.考查对数型复合函数的值域的求法,此类函数的值域求解时一般分为两步,先求内层函数的值域,再求复合函数的值域.2.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五人分五钱,令上二人所得与下三人等.问各得几何.”其意思为“已知甲、乙、丙、丁、戊五人分5钱,甲、乙两人所得与丙、丁、戊三人所得相同,且甲、乙、丙、丁、戊所得依次成等差数列.问五人各得多少钱?”(“钱”是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这个问题中,甲所得为(    )A. 钱 B. 钱 C. 钱 D. 钱参考答案:B设甲、乙、丙、丁、戊所得钱分别为,则,解得,又,则,故选B.3. (5分)若{2,3}?M?{1,2,3,4,5},则M的个数为() A. 5 B. 6 C. 7 D. 8参考答案:B考点: 子集与真子集. 专题: 计算题;集合.分析: 由题意,{2,3}?M?{1,2,3,4,5}可看成求集合{1,4,5}的非空真子集,从而求解.解答: {2,3}?M?{1,2,3,4,5}可看成求集合{1,4,5}的非空真子集,故23﹣2=6;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集合的子集的求法,属于基础题.4. P是△ABC所在平面上一点,若,则P是△ABC的(  )A.外心 B.内心 C.重心 D.垂心参考答案:D【考点】9R: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9T: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由,我们任取其中两个相等的量,如,根据平面向量乘法分配律,及减法法则,我们可得,同理我们也可以得到PA⊥BC,PC⊥AB,由三角形垂心的性质,我们不难得到结论.【解答】解:∵,则由得:,∴PB⊥AC同理PA⊥BC,PC⊥AB,即P是垂心故选D5. (5分)若U={1,2,3,4,5,6,7,8},A={1,2,3},B={5,6,7},则(?UA)∩(?UB)=() A. {4,8} B. {2,4,6,8} C. {1,3,5,7} D. {1,2,3,5,6,7}参考答案:A考点: 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 专题: 集合.分析: 根据集合的基本运算即可得到结论.解答: ∵U={1,2,3,4,5,6,7,8},A={1,2,3},B={5,6,7},∴(?UA)∩(?UB)={4,5,6,7,8}∩{1,2,3,4,8}={4,8},故选:A.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基本运算,比较基础.6. 已知函数f(x)满足:x≥4,f(x)=x;当x<4时,f(x)=f(x+1),则f(2+log23)=(  )A.      B.      C.       D.参考答案:A 7. 设集合A={1,2},则A的子集个数是                                       (   )A.1             B.3                 C.4         D.5参考答案:C略8. 化简的结果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B略9. 已知函数,则它的零点是()A. (-1,0)      B. (1,0)          C. -1            D.1参考答案:D10. 在△ABC中,,,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参考答案:D   解析:则,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 若实数x是1,3,5,x,7,9,13这7个数据的中位数,且l,2, ,l-m这4个数据的平均数为l,下面给出关于函数 b的四个命题:1         函数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2         函数f(x)在定义域内是递增函数;3         函数 f(x)的最小值为124;④函数f(x)的零点有2个.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参考答案:②③12. 函数的最大值为            参考答案:13. 在中,若,则 _________.参考答案:【分析】运用正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然后逆用二角和的正弦公式、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诱导公式,化简,最后求出的值.【详解】根据正弦定理,可知,由,可得,,,,所以【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弦定理、逆用二角和的正弦公式、诱导公式,考查了公式恒等变换能力.14. 函数的值域是       .参考答案:略15. 幂函数f(x)的图象经过点(2,8),则f(x)的解析式是  .参考答案:f(x)=x3【考点】幂函数的概念、解析式、定义域、值域.【分析】设出幂函数,通过幂函数经过的点,即可求解幂函数的解析式.【解答】解:设幂函数为y=xa,因为幂函数图象过点(2,8),所以8=2a,解得a=3,所以幂函数的解析式为y=f(x)=x3.故答案为:f(x)=x3.16. 一个长方体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则这个长方体的体积为______.参考答案:.【分析】利用三个面的面积构造出方程组,三式相乘即可求得三条棱的乘积,从而求得体积.【详解】设长方体中同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分别为则可设:,三式相乘可知长方体的体积:本题正确结果:【点睛】本题考查长方体体积的求解问题,属于基础题.17.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定义两点之间的交通距离为。

      若到点的交通距离相等,其中实数满足,则所有满足条件的点的轨迹的长之和为            参考答案:解析:由条件得当时,无解;当时,无解;当时,无解;当时,,线段长为当时,,线段长为当时,线段长为当时,无解当时,无解当时,无解综上所述,点的轨迹构成的线段的长之和为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 设全集U=R,A={x|x2+px+12=0},B={x|x2﹣5x+q=0},若(?UA)∩B={2},A∩(?UB)={4},求A∪B.参考答案:【考点】补集及其运算;并集及其运算;交集及其运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CUA)∩B={2},A∩(CUB)={4},”得到4∈A且2∈B,列出方程组求得p,q,从而得出A,B,最后求出A∪B即可.【解答】解:∵∴A={3,4},B={2,3}∴A∪B={2,3,4}【点评】本题考查补集及其运算、交集及其运算、并集及其运算,解答的关键是利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列出方程求解.19. 如图,正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且长度均为2.、分别是、的中点,是的中点,过作平面与侧棱、、或其延长线分别相交于、、,已知.(1)求证:⊥平面;(2)求二面角的大小.参考答案:(1)证明:依题设,是的中位线,所以∥,则∥平面,所以∥。

      又是的中点,所以⊥,则⊥因为⊥,⊥,所以⊥面,则⊥,因此⊥面.(2)作⊥于,连因为⊥平面,根据三垂线定理知,⊥,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作⊥于,则∥,则是的中点,则设,由得,,解得,在中,,则,所以,故二面角为1)以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所以所以所以平面由∥得∥,故:平面.(2)由已知设则由与共线得:存在有得同理:设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则令得  又是平面的一个法量所以二面角的大小为(3)由(2)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则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略20. 已知圆与直线相切(1)若直线与圆O交于M,N两点,求(2)已知,设P为圆O上任意一点,证明:为定值参考答案:(1)4;(2)详见解析.【分析】(1)利用直线与圆相切,结合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求出半径,从而得到圆的方程;根据直线被圆截得弦长的求解方法可求得结果;(2)设,则,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表示出,化简可得结果.【详解】(1)由题意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圆与直线相切        圆方程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2)证明:设,则即为定值【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的综合应用问题,涉及到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应用、直线被圆截得弦长的求解、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定值问题的求解.解决定值问题的关键是能够用变量表示出所求量,通过化简、消元整理出结果.21. 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面ABCD,E为PD的中点。

      1)证明:平面;(2)设,,三棱锥P-ABD的体积 ,求A到平面PBC的距离参考答案:(1)证明见解析        (2)A到平面PBC的距离为【详解】试题分析:(1)连结BD、AC相交于O,连结OE,则PB∥OE,由此能证明PB∥平面ACE.(2)以A为原点,AB为x轴,AD为y轴,AP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能求出A到平面PBD的距离试题解析:(1)设BD交AC于点O,连结EO 因为ABCD为矩形,所以O为BD的中点又E为PD的中点,所以EO∥PB    又EO平面AEC,PB平面AEC所以PB∥平面AEC (2)由,可得.作交于由题设易知,所以故,又所以到平面的距离为法2:等体积法由,可得.由题设易知,得BC假设到平面的距离为d,又因为PB=所以又因为(或),,所以考点:线面平行的判定及点到面的距离22. 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为.(1)求a,b的值;(2)求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参考答案:(1);(2).【分析】(1)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说明,且﹣1和2是方程的两实数根,利用根与系数关系可以直接求解出的值;(2)由(1)可知的值,根据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方法,可以直接求解出不等式的解集.【详解】(1)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且﹣1和2是方程的两实数根,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知,,解得;(2)由(1)知,时,不等式为,∴不等式的解集是.【点睛】本题考查了已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求参数问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