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论文和声、旋律调式调性分析的公式.doc
3页和声、旋律调式调性分析的公式和声、旋律调式调性分析的公式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 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和声、旋律调式调性分析的公式是篇质量较高 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和声、旋 律调式调性分析的公式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 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 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摘要]调性分析是基本乐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的基本功 怎样使学生更快速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调性,是一个摆在基层教学工作者面前的突出问 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根据调号出现的规律和同主音大小调式的比较,以及调式 Ⅲ、Ⅵ、Ⅶ级的特点,我总结一些公式,可以直接判定和声及旋律调式[关键词]升号调 降号调 同主音大小调 和声旋律调式 调性分析 公式一、规律1.升号调按升号调调号出现的次序 #F、#C、#G、#D、#A、#E、#B 依次列出音组或旋 律中的升音级,不是升音级列出基本音级,会出现以下情况:公式:按降号调排列顺序,从后往前看,以最后的降音级向前列出三个音级或三个 音级,(加下划线的部分)O 代表基本音级,b 代表升音级,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1)O O b 为和声大调,第一个基本音级为导音,导音上方小二度为主音;(2) O b b 为和声小调,第一个基本音级为导音,导音上方小二度为主音;(3)O b 为旋律小调或上方纯五度旋律大调,第一个基本音级为导音,导音上方小 二度为旋律小调主音二、原理调号是以自然调式为基础而产生的调式的种类大体可以分两类:一种是“自然”类, 一种是和声、旋律类 “自然”类调式是指自然大小调、中古调式、五声调式、六声调式、七 声调式 “自然”类调式中的临时记号(#4、b7)总能够符合自然调式的调号出现 的规律,雅乐调式中的#4,可视为属调中的 7;燕乐调式中的b7,可视为下属调 中的 4和声大调降低了Ⅵ级、和声小调升高了Ⅶ级;旋律大调降低了Ⅵ、Ⅶ级、旋律小 调升高了Ⅵ、Ⅶ级,按调号出现的顺序排列肯定不符合自然调式调号出现的规律,那么就肯定有一定的规律可循1.升号调 将 A 自然大调按调号排列顺序排列,#F #C #G D A E B,将其翻译成 简谱分别为 6 3 7 4 1 5 2,前面三个音级分别是调式的Ⅵ、Ⅲ、Ⅶ级,而调式的Ⅲ、Ⅵ、Ⅶ 级恰恰是决定调式性质的主要音级,A 和声大调与自然大调相比,降低了Ⅵ级,也就是将 A 自然大调#F #C #G D A E B 中的#F 还原为 F,成为 F #C #G D A E B,F #C #G(Ⅵ、Ⅲ、Ⅶ级)符合 O # #公式,#G(Ⅶ级) 就是唱名 7,为导音,根据导音,可以很快计算出主音;又因为同主音和声大小调只是Ⅲ 级不同,和声大调比和声小调的Ⅲ级高增一度,那么将 A 和声大调 F #C #G(Ⅵ、Ⅲ、Ⅶ级)中的#C 还原为 C ,就成为 F C #G D A E B,为 a 和 声小调,符合 O O #公式,#G(Ⅶ级)就是唱名#5,为导音,根据导音,可以 很快计算出主音。
其他升号调类推2.降号调(上接第 164 页)将 c 自然小调按调号顺序排列,bB bE bA D G C F,将其翻译成简谱 分别为 5 1 4 7 3 6 2,前面三个音级分别是调式的Ⅶ、Ⅲ、Ⅵ级,而调式的Ⅲ、Ⅵ、Ⅶ级恰 恰是决定调式性质的主要音级,c 和声小调与和声小调相比,升高Ⅶ级,也就是将 c 自然 小调的bB bE bA D G C F 中的bB 还原为 B,成为 B bE bAD G C F,B bE bA(Ⅶ、Ⅲ、Ⅵ级)符合 O b b 公式,B(Ⅶ级)就是唱 名#5,为导音,根据导音,可以很快计算出主音;又因为同主音和声大小调只是Ⅲ级 不同,和声大调比和声小调的Ⅲ级高增一度,那么将 c 和声小调 BbEbA(Ⅶ、Ⅲ、Ⅵ级)中的bE 还原为 E,就成为 B E bAD G C F,B E bA(Ⅶ、Ⅲ、Ⅵ级)为 C 和声大调,符合 O O b 公式,B(Ⅶ级)就是唱名 7,为导音,根据导音,可以很快计算出主音其他降号调类推3.旋律调式同主音自然大调和旋律小调相比较,只有第Ⅲ级音不同,大调比小调高增一度。
以 A 自然大调为例,将 A 自然大调#F(Ⅵ级)#C(Ⅲ级)#G(Ⅶ级)D A E B 中的#C(Ⅲ级)还原为 C,就成为#F C #G D A E B,也就是 a 旋律小调, C #G 符合 O #公式,#G(Ⅶ级)为导音,根据导音,可以很快计算出主音,其 他升号调类推降号调同理,以 C 自然大调为例,将 C 自然大调 B(Ⅶ级)E(Ⅲ级) A(Ⅵ级)D G C F 的 E(Ⅲ级)降低为bE,会成为 B bE A D G C F,也就是 c 旋律小调,BbE 符合 O b 公式,B(Ⅶ级)为导音,根据导音,可以很快计算出主音, 其他降号调类推又因为同一音列的旋律调式由于主音位置不同,会有旋律大调和旋律小 调两种结果,大调比小调高纯五度,所以会存在小调上方纯五度的大调,可以根据主音的 音名确定大小调式 参考文献:[1]李重光.基本乐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2]童忠良.基本乐理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3]黄洋波.高考音乐强化训练.基本乐理卷.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4]钱仁平等.高考音乐强化训练.基本乐理卷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作者单位:河北玉田县第二中学)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